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3章

周一早晨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上,气氛微妙得令人窒息。宁远刚走进会议室,就察觉到几道异样的目光。林副县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正与县发改委主任低声交谈,看到宁远进来,立刻停止了说话。

“宁副县长来了。”林为民笑容可掬,但眼神冰冷,”周末陪省里调研组辛苦了。”

宁远不动声色地点头致意:”应该的。”

会议开始后,李明书记传达了市里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的要求,然后由各分管领导汇报。轮到宁远时,他简要总结了灾后重建和环保整改的进展,特别提到鑫隆化工厂的二次整改措施。

“宁副县长,”林为民突然插话,”化工厂的事是不是处理得有些过了?部分生产线关停,直接影响县里税收和就业啊。”

宁远早有准备:”林县长,环保是红线。企业不彻底整改,类似事件还会发生,最终损失更大。”

“话是这么说,”林为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但也要考虑县里的发展大局。对了,听说省发改委沈处长周末专门留下来’调研’?你们…很熟啊?”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出了林为民的弦外之音——他在暗示宁远与沈若初的特殊关系影响了决策。

宁远面不改色:”沈处长是正常公务调研,全程有县发改委同志陪同。至于化工厂的处理,是依据事实和法规做出的,与任何人无关。”

李明书记适时打圆场:”好了,这事宁副县长处理得没错。环保问题马虎不得,大家都要引以为戒。”

会议结束后,宁远刚回到办公室,县府办的小王就急匆匆跑来:”宁副县长,省委组织部来电话,让您明天去省里谈话!”

“组织部?”宁远一愣,”说了什么事吗?”

“没有,只说让您上午十点准时到。”

挂断电话,宁远立刻打给沈若初,却提示对方正在开会。他发了条短信告知情况,然后开始梳理近期工作,猜测可能的谈话内容——是例行考核?还是另有安排?

下午,宁远正在批阅文件,县纪委书记老张不请自来。

“小宁啊,听说组织部找你谈话?”老张关上门,压低声音,”林为民今天到处打听这事,你得小心点。”

宁远皱眉:”他想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老张冷笑,”你挡了他的财路,又和沈家走得近,他当然视你为眼中钉。”

原来,林为民与鑫隆化工厂关系匪浅,不仅引进时收受了好处,还持有干股。宁远坚持环保整改,直接损害了他的利益。

“这些有证据吗?”宁远问。

“正在查。”老张意味深长地说,”不过林为民在省里有人,调查阻力很大啊。”

宁远立刻明白了老张的暗示——林为民的”省里有人”,很可能就是赵副书记。

“谢谢张书记提醒,我会注意的。”

老张临走前,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认识省委政研室的马国强主任吧?他托我捎句话——’青干班是个好机会’。”

宁远一头雾水。马国强?他只认识省疾控中心的马国强,那位在疫情防控中合作过的老专家。青干班又是什么意思?

晚上,沈若初终于回电。听到组织部找宁远谈话的消息,她似乎并不意外:”我猜到了。今天省里开了常委会,讨论了年轻干部培养计划。”

“与我有关?”宁远问。

“嗯。省委决定选送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党校培训,永林县有一个名额。”沈若初顿了顿,”我爸提议了你。”

宁远心头一震。中央党校青干班,那可是培养后备干部的摇篮!但紧接着,他想起了老张转达的那句 cryptic 的话…

“若初,马国强主任是谁?他为什么说’青干班是个好机会’?”

“马主任?”沈若初似乎有些惊讶,”你怎么认识他?他是省委政研室主任,赵国斌的对头,我爸的得力助手。”

宁远恍然大悟——此马国强非彼马国强,但两人很可能是亲戚。看来省里的政治格局比他想象的更复杂。

“若初,这个青干班…会不会是有人设的局?”宁远说出自己的担忧,”我刚得罪了林为民,他背后是赵副书记…”

“有这个可能。”沈若初沉吟道,”但我爸既然提议你,应该已经考虑过这些。明天谈话你正常应对就是,记住,无论对方问什么,如实回答,不要刻意表现。”

挂断电话,宁远辗转难眠。他既为可能的机会兴奋,又担心这是政治对手的陷阱。更复杂的是,如果真去中央党校学习,意味着至少三个月见不到沈若初…

第二天一早,宁远就乘车前往省城。省委组织部大楼庄严肃穆,走廊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他被引导到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已经坐着三个人——组织部副部长、干部处长,还有一位让他大吃一惊的人物——省委副书记赵国斌!

“宁远同志来了,坐。”副部长和蔼地招呼,”今天请你来,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工作情况和个人想法。”

宁远敬礼后坐下,心跳如鼓。赵国斌坐在主位,面无表情地翻看着他的档案,偶尔抬眼打量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谈话开始很常规——工作经历、主要成绩、未来规划…宁远一一作答,尽量简洁实在。当谈到处理鑫隆化工厂事件时,赵国斌突然开口:

“宁远同志,你坚持环保整改,有没有考虑过县里的经济发展和税收问题?”

陷阱来了。宁远保持镇定:”赵书记,我认为环保和发展不是对立关系。化工厂彻底整改后,可以更可持续发展,长远看对县里更有利。”

“理论上是这样。”赵国斌意味深长地说,”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权衡取舍。作为年轻干部,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宁远不卑不亢:”赵书记,我认为年轻干部更应该坚守原则。如果为了短期利益牺牲群众健康和环境,迟早会付出更大代价。”

会议室一时安静。赵国斌盯着宁远看了几秒,突然换了话题:”听说你和省发改委沈若初同志关系不错?”

果然来了。宁远早有准备:”沈若初同志是我在党校培训时的老师,后来工作中有过正常接触。”

“只是这样?”赵国斌意味深长地问,”有人反映,你们私下交往密切啊。”

宁远心跳加速,但面上不显:”赵书记,我和沈若初同志确实有工作之外的友谊,但从未因此影响任何公务决策。”

赵国斌不置可否,继续翻阅档案。谈话又持续了半小时,问题越来越深入,甚至问到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大学时期的表现。

最后,副部长宣布谈话结束:”宁远同志,回去等通知吧。这段时间保持通讯畅通。”

宁远敬礼离开。走出组织部大楼,他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这次谈话明显是一次综合考察,但究竟是福是祸,还难以判断。

他没有立即回永林县,而是约了沈若初中午见面。在一家僻静的小餐馆里,宁远详细汇报了谈话经过。

“赵国斌明显是在试探你。”沈若初皱眉,”特别是关于我们的关系…”

“我回答得有问题吗?”宁远紧张地问。

“没有,你处理得很好。”沈若初安慰他,”既不否认事实,也不夸大其词。我爸常说,在官场最重要的事 authenticity——真实性。只要你说的都是真话,别人就很难找到攻击点。”

饭后,沈若初送宁远去车站。临别时,她突然说:”不管青干班结果如何,你都已经证明了自己。记住,我永远支持你。”

宁远心头一热,差点当场拥抱她。但考虑到周围可能有眼线,只是用力握了握她的手:”等我消息。”

回到永林县后,宁远全身心投入工作,暂时把青干班的事抛在脑后。他督导鑫隆化工厂完成了彻底整改,又推动了青山镇受污染农田的修复工程。同时,县域经济恢复和灾后重建也在稳步推进。

一周后的早晨,宁远正在开会,突然接到省委组织部的正式通知——他被选送参加中央党校第4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期三个月,下周报到!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全县。祝贺电话络绎不绝,连一直对他冷淡的张海峰县长都亲自来道喜。只有林副县长始终没有露面,据说当天就去了省里”汇报工作”。

晚上,宁远和沈若初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她笑容灿烂:”恭喜你!我就知道你能行。”

“是你父亲的推荐吧?”宁远问。

“推荐只是敲门砖,最终决定是靠你自己的表现。”沈若初认真地说,”这次青干班全省只选8人,竞争很激烈的。”

宁远既兴奋又忐忑:”三个月…会不会有人趁机…”

“放心,你走这段时间,我会关注永林的情况。”沈若初眨眨眼,”再说,我爸既然安排你去,自然会有所考虑。”

挂断电话,宁远站在窗前,望着永林县的万家灯火。短短一年时间,他从一个偏远乡镇的小公务员,成长为副县级领导,现在又将踏上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这一切,既有机遇的眷顾,更有自己不懈的努力。

而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更广阔的天地,还有更复杂的挑战。但此刻,宁远心中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人,在默默支持着他。

收拾行李时,宁远特意把沈若初送的那张照片放进了钱包。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