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4章

贞观二十三年,腊月初,子时。

马车刚转过一道山弯,空气里忽然飘来一股焦糊味——远处的红孩儿洞隐在赤色山岩间,洞口的枯木还留着被火烧过的黑痕,岩壁上的焦印像一道道狰狞的伤疤,连夜里的风都带着几分灼热的余温。八戒猛地攥紧九齿钉耙,耳朵往后贴了贴:“俺老猪这辈子都怕这地方!当年红孩儿那小妖怪,喷的三昧真火差点把俺烤成烤猪,现在闻着这焦糊味,都觉得浑身发烫!”

翠兰赶紧把随身带的凉茶递给他,目光落在洞口旁的一丛枯草上——枯草间竟开着几朵淡蓝色的小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像是在烈火余烬里倔强生长的希望。“别怕,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不定红孩儿早就改了性子。你看那小花,能在这火烧过的地方长出来,说明这里的戾气少了很多,咱们去看看情况。”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杖身泛着的蓝光似乎比往常更亮些,勉强压下空气中残留的燥热。他望着红孩儿洞的方向,眉头微蹙——当年只觉得红孩儿是“仗着父母势力作恶的小妖”,却没深思他为何小小年纪就修炼三昧真火,为何执着于掳走师父。“师父,当年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按理说这山洞该冷清了,可这焦糊味还这么重,怕是附近村民还受着火患的影响。咱们这次来,不仅要弄清红孩儿当年的隐情,更要帮村民们解决火患,才算真的了却心事。”

唐僧整理了一下僧衣,指尖轻轻拂过袖上沾着的焦土。当年他被红孩儿掳走,只觉得这孩子凶残顽劣,却没细想他背后的孤独与渴望——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一个孩子守着空荡荡的山洞,才会用烈火掩饰脆弱。“走吧,火能伤人,也能取暖;恨能结怨,也能化解。当年我们只看到他‘火’的凶,没看到他‘心’的凉,这次一定要补上。”

悟空跳到车辕上,用火眼金睛往远处看:“师父,俺看见山脚下有个村子,叫‘焦石村’,村里的房子屋顶都盖着厚厚的泥,像是怕被火烧着。只是村里的烟囱没几个冒烟的,怕是村民们还在怕火患,不敢生火做饭。”

一、焦石村苦:火痕里的日子

马车刚到焦石村村口,就看见一个老婆婆背着半筐野菜,在路边慢慢走。她的衣服上打着好几个补丁,袖口还留着被火烧过的破洞,每走一步都要扶着旁边的断墙,呼吸很是急促。

“老人家,俺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路过此地。”唐僧赶紧上前,声音温和,“想问问您,这村里的火患还严重吗?村民们怎么不敢生火?”

老婆婆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他们半天,才认出是外人,眼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满是无奈:“仙长啊,快进村里躲躲!这山上的火,每年天干的时候就会烧下来,去年还烧了好几间房子,俺们哪敢生火?白天靠挖野菜充饥,晚上冷得缩在被子里,日子苦啊!”

跟着老婆婆走进村里,更觉凄凉。家家户户的屋顶都铺着厚厚的湿泥,墙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水神符”,路边的田地全是焦土,连一根绿色的庄稼都看不见。老婆婆叹了口气,打开自家的门:“俺们这村子,以前叫‘青禾村’,地里的稻子长得比人高。可自从红孩儿来了,就没安生过——他动不动就喷火,烧了俺们的庄稼,还把村里的青壮年抓去山洞里干活,后来孙大圣把他收了,可这山上的火还是年年烧,官府也不管,年轻的都去外地逃荒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走不动的。”

唐僧走进屋里,屋里的光线很暗,只有一张破床和一个陶罐,罐子里装着些浑浊的水,桌子上连个生火的灶台都没有。“老人家,就没人来帮你们治理火患吗?比如修个防火道,或者在山上种些耐火的树?”

老婆婆坐在草席上,喝了口凉水:“咋没来过?前年官府派了个官差来,说要在山上修防火道,可没修几天,官差就嫌累,拿着钱跑了。后来村里几个年轻人想自己修,可刚挖了个坑,山上就又起火了,把工具都烧了,大家也就不敢再试了。”

八戒一听,火气就上来了:“这官差也太不负责任了!拿了钱不办事,让村民们受苦!俺老猪这就去官府找他,让他回来把防火道修好!”

“二师兄,别冲动。”翠兰拉住他,“咱们先帮村民们解决眼下的吃饭问题,再想办法治理火患。你看老婆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咱们先帮她生个火,煮点粥。”

沙僧点了点头:“翠兰说得对。当年俺在流沙河,也让村民们受了不少苦,后来跟着师父帮村民做事,才慢慢弥补。咱们现在要做的,是用实际行动让村民们安心,而不是光靠嘴说。”

二、红孩儿洞探:烈火下的孤独

唐僧和悟空决定去红孩儿洞看看,找找当年留下的痕迹,或许能弄清火患频发的原因,也能了解红孩儿当年的心事。八戒和翠兰留在村里,帮老婆婆修补房屋,给村民们送些干粮和凉茶;沙僧则去村里打听红孩儿的过往,看看有没有村民知道他当年的隐情。

悟空带着唐僧,驾着筋斗云往红孩儿洞飞去。越往山上走,空气越燥热,岩壁上的焦印越来越多,有的地方还残留着火星,像是随时会复燃。洞口的枯木堆里,悟空发现了一个被烧焦的小木车——车轮已经变形,上面还刻着歪歪扭扭的“牛”字,想必是红孩儿小时候玩的玩具。

“师父,你看这个。”悟空在山洞深处找到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孩子气的字迹:“爹爹去西天取经,娘亲回了罗刹国,他们都不要我了。我把山洞烧得暖暖的,他们说不定就会回来看看我了。”

唐僧拿起纸条,心里一阵发酸——原来红孩儿喷火,不是为了作恶,是为了用烈火留住温暖,盼着父母回来。一个孩子守着空荡荡的山洞,只能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渴望,却被当成了凶残的妖怪。“悟空,你看这纸条,他只是个想爹娘的孩子,却被我们当成了恶妖。当年我们要是能多问问,多陪陪他,他也不会这么孤单。”

悟空心里也不是滋味,想起当年自己用芭蕉扇灭火,用计降伏红孩儿的场景,想起他被观音菩萨带走时委屈的样子,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孤独”和“误解”。“师父,俺错了。当年俺要是能看出他的心事,就不会用那么强硬的方式对待他了。”

“不怪你,”唐僧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我们都被烈火的表象迷惑,没看到他心里的凉。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村民们治理火患,也帮红孩儿了却心愿——让他知道,他的孤独有人懂,他的过错有人原谅。”

三、焦石村计:凉夜里的暖意

沙僧在村里打听了半天,终于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了隐情——老人说,当年红孩儿刚到山洞时,其实很和善,还把自己的果子分给村里的孩子吃。可后来他等不到父母,就开始变得暴躁,用烈火发泄情绪。有一次村里孩子跟他抢果子,他不小心喷火伤了人,村民们就开始怕他,再也没人跟他玩,他就更孤独了,火也越喷越凶。

“原来如此,”沙僧心里一沉,“是孤独让他变成了‘恶妖’。咱们现在要做的,是让村民们知道真相,也让他们明白,火能伤人,也能被控制;孩子会犯错,也能被原谅。只要咱们帮村民们治理好火患,他们就能放下恐惧,重新过上好日子。”

八戒和翠兰在村里帮着修补房屋,翠兰还教村里的妇人用带来的布料做防火的围裙,八戒则用九齿钉耙在村里挖了几个蓄水池,收集雨水,以防火灾。一个小男孩看着八戒挖蓄水池,怯生生地问:“叔叔,你挖这个能挡住山上的火吗?俺去年亲眼看见火从山上烧下来,把俺家的房子都烧了。”

八戒停下手里的活,蹲下身,笑着说:“当然能!俺们还会在山上修防火道,种耐火的树,以后山上的火再也烧不到村里了。你以后可以放心地在院子里玩,不用怕火了。”

小男孩眼里闪过一丝希望:“真的吗?那俺能跟你一起挖吗?俺也想帮村里做事。”

傍晚时分,唐僧和悟空回到村里,听说了红孩儿孤独的隐情,都很感慨。唐僧看着小男孩跟着八戒挖蓄水池的样子,眼里满是希望:“太好了!咱们明天一早就去山上修防火道,种耐火的树。悟空,你去南海找观音菩萨,问问红孩儿的近况,要是他愿意,让他来村里看看,跟村民们和解,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放下过去。”

四、南海寻童:成长里的歉意

第二天一早,悟空驾着筋斗云往南海飞去。观音菩萨听说他来了,赶紧让善财童子出来迎接——正是当年的红孩儿。他现在穿着一身红色的僧衣,比当年高了不少,眼神里没了往日的顽劣,多了几分沉稳,只是看到悟空时,还是有些紧张。

“孙大圣,你怎么来了?”红孩儿躬身行礼,声音有些发颤,“当年是我不对,不该喷火伤你,不该掳走唐僧师父,我一直想跟你道歉,可没机会。”

“俺这次来,不是为了怪你。”悟空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焦石村的村民们还在受火患的苦,当年你住的山洞附近,每年都会起火。俺们想让你跟俺回去,帮村民们治理火患,也跟他们道个歉,消除大家的恐惧。”

红孩儿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满是愧疚:“真的吗?我真的能帮他们吗?当年我喷火伤了村民,烧了他们的房子,他们肯定还在恨我。”

“不会的,”观音菩萨走了出来,手里拿着净瓶,“孩子,当年我收你为善财童子,就是希望你能学会‘慈悲’,学会‘弥补’。焦石村的火患,有当年你留下的火脉原因,也有自然因素,你去帮村民们治理,不仅能弥补过错,还能让你真正明白‘火’的意义——火能伤人,也能取暖;能毁灭,也能新生。”

红孩儿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我去!我现在就跟孙大圣回去,帮村民们治理火患,跟他们道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五、焦石村治:烈火里的新生

红孩儿跟着悟空回到焦石村,刚到村口,就看见村民们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他心里一紧,走到村口的空地上,对着村民们的屋子深深鞠躬:“乡亲们,我是红孩儿,当年是我不对,不该喷火伤你们,不该烧你们的房子,我在这里给你们道歉!我这次回来,是帮你们治理火患,让你们再也不用怕火。”

屋里的村民们沉默了半天,那个当年被红孩儿误伤的老汉慢慢走了出来,他看着红孩儿,眼里满是复杂:“孩子,当年你也只是个没人管的娃,俺们不怪你了。只是这火患年年有,你真能治好?”

“能!”红孩儿从怀里掏出观音菩萨给的甘露,“这是南海的甘露,能熄灭残火,还能让土地变得肥沃。我先去山洞附近熄灭残火,再帮你们修防火道,种耐火的树,以后再也不会有火患了。”

接下来的几天,红孩儿带着村民们去山上治理火患。他用三昧真火的控制力,将山洞附近残留的火星一一熄灭,再用甘露浇灌焦土;悟空用金箍棒在山上挖了一条宽宽的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八戒和翠兰帮村民们修补被火烧坏的房屋,教他们做防火的工具;沙僧则去山外买了很多耐火的树苗,分给村民们种植。

村里的孩子渐渐不怕红孩儿了,围着他问南海的故事,红孩儿也耐心地跟他们讲,还教他们怎么安全用火——“火要放在灶里,不能随便乱点;要是看到火星,要赶紧用沙土盖灭”。焦石村渐渐热闹起来,屋顶上的湿泥被换成了新瓦,田地里种上了耐旱的庄稼,村民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六、辞村悟:火暖人心,凉需温解

在焦石村住了七天,火患终于治理好了,防火道修通了,耐火的树苗也种满了山坡,村里还盖了一个公共灶台,村民们可以放心地在这里生火做饭,再也不用怕火灾。红孩儿要回南海了,临走前,他给村民们留下了很多甘露,还跟村民们约定,每年都会来看看,确保火患不再复发。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在村里的广场上摆了宴席,庆祝火患被治理好,也庆祝他们和红孩儿和解。桌子上摆着村民们自己种的野菜、自己做的窝头,还有翠兰做的糯米糕,红孩儿也来了,跟村民们一起吃饭、聊天,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俺敬您一杯!”老婆婆举起酒碗,“谢谢你帮俺们请来了红孩儿,帮俺们治好了火患。以后俺们再也不用怕火了,再也不用吃冷饭了,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唐僧举起茶杯,和老婆婆碰了碰:“不用谢我,是红孩儿有悔改的心,是大家有包容的量。这焦石村的事,让我们明白了‘火与凉’的道理——红孩儿的‘火’,是掩饰‘心凉’的壳;村民们的‘怕’,是保护‘受伤’的盾。火能伤人,也能在控制下取暖;心能变凉,也能在包容下回暖。真正的化解,不是熄灭‘火’,是温暖‘心’;不是消除‘怕’,是重建‘信’。”

悟空啃着窝头,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灭火’就是打败喷火的妖怪,现在才知道,‘灭火’是温暖孤独的心,是帮村民们建起安全的家。以后俺老孙再遇到用火作恶的妖怪,一定会先看看他心里是不是凉,再想办法帮他暖回来。”

沙僧点头:“大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焦石村的火,有‘燃’的时候,也有‘灭’的时候;有‘心凉’的孤独,也有‘回暖’的温暖。重要的不是你是否遇到过‘火’的凶,是你能不能在‘火’中看到‘心’的凉,能不能用包容和善意,把‘凉’变成‘暖’,把‘凶’变成‘善’。”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糯米糕,递给红孩儿:“红孩儿弟弟,你尝尝,这是我做的糯米糕,很清甜。以后你要是想我了,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你做很多很多,让你再也不用怕孤单。”

红孩儿接过糯米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眼里泛起了泪光:“好,我一定去。翠兰姐姐,谢谢你,让我明白了,‘温暖’比‘烈火’更有力量。我以后在南海,一定会好好修行,用善意对待每一个人,再也不用烈火掩饰孤独了。”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和红孩儿都来送他们。村民们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们自己种的野菜和晒干的野果:“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等树苗长大了,俺们给您送果子!”

红孩儿递给悟空一个红色的锦囊,里面装着一小撮三昧真火的火种:“孙大圣,这火种能在冷天取暖,还能点燃灶台,你带着,以后路上用得上。也请你替我谢谢焦石村的乡亲们,谢谢他们原谅我,给我机会弥补过错。”

唐僧接过布包和锦囊,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焦石村的树苗。”

马车驶离焦石村时,村民们和红孩儿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红孩儿送的锦囊,阳光照在锦囊上,泛着淡淡的红光。他想起当年和红孩儿斗火的场景,想起现在红孩儿真诚的笑容,忽然觉得,“温暖”比“灭火”更重要——灭火能解决一时的危险,温暖能化解永远的孤独;灭火能平息一时的冲突,温暖能带来永远的善意,能让“凉心”变成“暖心”,让“恐惧”变成“信任”。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一颗耐火树苗的种子,心里满是平静。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