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3章

第一章:长安疫起

建元元年,长安城飘着细密的春雨。朱雀大街上,一辆牛车缓缓而行,车帘掀起,露出一张清瘦的面庞。知晓哥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心中百感交集。

「第三世投放:公元前140年,汉长安城」 「身份:太医署医官(代号:知)」 「天赋继承:【春风化雨】【医者仁心】【薪火相传】」 「当前功德:10000」

机械音在脑海中回响,这一世,他成了刚被举荐入太医署的年轻医官。汉武帝初登基,正广招天下贤才,太医署也在扩建之中。

“知太医,到了。”车夫停下车。知晓哥走下牛车,只见太医署门庭若市,前来求医的百姓排成长队。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几个羽林卫纵马而来,为首者高喊:“陛下有旨!即刻关闭太医署,所有医官不得外出!”

人群顿时哗然。一个老医官急忙上前:“将军,这是为何?” 羽林卫统领面色凝重:“未央宫发现时疫,已有多人病倒。奉旨封锁全城医馆,防止疫情扩散!”

知晓哥心中一凛。他记得这段历史——汉武帝初年,长安确曾爆发过大疫,死者数以万计。

(系统提示:「未央宫疫情任务开启。功德奖励:视救治效果而定」)

“将军!”知晓哥上前一步,“下官愿往未央宫救治病患。” 统领打量他:“你是新来的知太医?可知宫中疫情凶险?” “正因凶险,才更需要医者。”知晓哥语气坚定。

忽然,一阵咳嗽声从人群中传来。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跪倒在地:“求太医救救我儿!他已经发热三日了…”

知晓哥蹲下身查看,只见孩子面色潮红,颈间有红斑,正是时疫症状!他立即抬头:“将军,疫情已经传出宫外!封锁医馆只会让百姓无处求医,反而更易扩散!”

统领犹豫间,一骑快马疾驰而来:“报——太后懿旨:着太医署立即设立外诊区,收治患病百姓,不得有误!”

众人皆惊。知晓哥心中明了:这必是窦太后与年轻皇帝之间的权力博弈,无意中却成了百姓的生机。

第二章:医棚风云

长安城南,临时医棚迅速搭建起来。知晓哥被任命为主事医官,负责调度救治。

疫情比想象的更加严重。患者先是发热咳嗽,继而浑身红斑,三五日便呼吸困难而死。太医署库存的药材很快见底,医官们也相继病倒。

(系统警告:「疫情扩散加速。当前功德:10000,可兑换特效药方」)

“兑换!”知晓哥毫不犹豫。

瞬间,脑海中浮现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案:隔离分区、消毒措施、对症药方…最令他惊讶的是,药方中的几味主药,竟是寻常可见的野草!

“快!”他召集还能行动的医学生,“按这个方子去采药:蒲公英、黄芩、连翘…” 学生们面面相觑:“先生,这些都是野草啊!” “快去!”知晓哥难得厉声,“每耽搁一刻,就多死一人!”

奇迹般地,这些“野草”熬成的汤药竟然真的有效!疫情渐渐得到控制,知晓哥的名声也传遍了长安城。

这日,医棚来了位特殊的病人——个衣着华贵的年轻公子,由几个家仆搀扶着而来。知晓哥一眼认出,这是当朝大儒董仲舒的独子董安!

诊脉后,知晓哥面色凝重:“公子是否近日在读《春秋》注疏?” 董安虚弱点头:“先生如何得知?” “公子中了书毒。”知晓哥沉声道,“有些古籍用丹砂批注,长期翻阅,丹毒由肤入体。”

家仆大惊:“这可如何是好?” 知晓哥开出药方:“绿矾、甘草、绿豆…煎服三日。切记,读书时需通风,莫要舔指翻页。”

三日后,董安康复如初。大儒董仲舒亲自来谢,见到医棚中百姓井然有序,不禁赞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太医不仅医术高明,更懂治世之道啊!”

知晓哥心中一动:“董公谬赞。在下只是觉得,医道与儒道本有相通之处——皆欲治世救人也。” 董仲舒抚须颔首:“善!老夫正欲向陛下献‘天人三策’,知太医可有高见?”

二人畅谈至深夜。知晓哥将现代公共卫生理念融入儒家思想,提出“修医道以应天道,防疫病如防民患”的观点。董仲舒听得目放精光:“妙啊!医者知政,国之大幸!”

(系统提示:「获得大儒认可,开启思想传播路径。功德+300」)

第三章:书狱惊魂

元光元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长安城掀起一场文化风暴:诸子百家典籍被查抄,非儒学者遭排挤。

知晓哥心痛如绞。他想起第二世在大秦焚书时抢救典籍的经历,难道历史又要重演?

这日,太医署突然被羽林卫包围。一个宦官宣读诏书:“奉陛下旨意,查太医署藏有禁书,所有人员不得出入!”

众医官惶惶不安。知晓哥心中明了——这必是有人借禁书之名,打压太医署中非儒家的医者。

果然,几个方士打扮的人被带走,藏书阁被贴了封条。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人举报知晓哥“私藏百家典籍”。

危急时刻,董仲舒之子董安悄悄来访:“先生,家父让我传话:此次清查是丞相田蚡主导,意在打击窦太后旧臣。先生曾得太后赏识,恐受牵连。”

知晓哥苦笑:“我只是一介医官…” “医可救人,亦可治国。”董安低声道,“田蚡说先生用‘巫医之术’治病,有违儒家正道。”

当夜,知晓哥被传入狱。狱中已关押了许多学者:道家、法家、阴阳家…众人面如死灰,以为必死无疑。

(系统提示:「身陷书狱,风险极高。可用功德兑换保护」)

“不。”知晓哥心中回应,“功德当用于更有益之事。” 他仔细观察狱中环境,发现许多人患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于是,他竟在狱中开起了诊室!

“诸位!”他朗声道,“既然一时出不去,不妨让在下为大家诊治。健康地活着,才能继续传道授业啊!”

起初无人理会,但当一个重病的老学者被他救回后,众人渐渐围拢过来。知晓哥不仅治病,更趁机向大家请教各家学说。

“原来道家养生与医道如此相通!” “法家‘法治’思想,与医药‘君臣佐使’异曲同工!” “阴阳家观星测象,对预测疫情也有帮助!”

不知不觉中,狱中成了百家学术交流之地。知晓哥凭借【过目不忘】的能力,将各家精华牢记于心。

一个月后,转机来临。窦太后出面干预,汉武帝也发现疫情又有复发迹象,下旨释放知晓哥。

出狱那日,众学者依依不舍。道家老者赠他《道德经》注本:“小友,医道通天道,好自为之。” 法家学者赠他《韩非子》:“法如医药,对症下药耳。” 阴阳家赠他星象图:“观星可知疫情起伏…”

知晓哥躬身接过:“诸位放心,百家精华,必不会失传。”

第四章:丝路医使

元朔年间,汉武帝欲通西域,派张骞二次出使。长安城中,西域商人日渐增多,却也带来了新的疾病。

这日,太医署来了几个胡商,其中一人浑身脓疮,痛苦不堪。其他医官不敢接近:“这是西域邪病,会传染!”

知晓哥仔细检查后,发现这是天花!他立即隔离病人,并按系统提供的方案救治。

(系统提示:「发现西域传染病,防治功德+200」)

更令他担忧的是,这种疾病可能随丝路商队传遍全国。他连夜求见汉武帝。

“陛下,西域通路,利在经贸,弊在疫病。臣请设立边关检疫,所有商队需经医官检查方可入关。” 汉武帝皱眉:“如此岂不阻碍商路?” “臣愿带队西行,传授防治之法,在沿途设立医站。如此既可防病,又能扬我大汉医道。”

汉武帝沉吟良久:“准奏!朕封你为西域医使,随下一批使团出发。”

西行之路艰难异常。大漠风沙、雪山险隘,更有匈奴部落时常骚扰。知晓哥沿途设立医站,教授当地人生存技能和医疗知识。

最远行至楼兰国时,他们遇上了严重的疫情。整个绿洲死气沉沉,国王自己也病倒在床。

“这是沙漠热病。”知晓哥诊断后,用当地草药配出药方。一个月后,疫情控制,楼兰国王感激不尽:“大汉医者,真乃天神也!”

知晓哥却道:“陛下,疫病无国界。我愿传授防治之法,请陛下允许汉商在此设立永久医站。” 楼兰国王欣然同意:“从此楼兰永远欢迎大汉医者!”

归途经过匈奴地界时,他们被一队骑兵拦截。知晓哥本以为在劫难逃,谁知匈奴首领下马行礼:“可是大汉神医?我儿子去年得怪病,是您的医站救了他!”

原来,知晓哥设立的医站无私救治所有人,包括匈奴人。这份善举,竟成了他们的护身符。

(系统提示:「丝路医站网络建立,功德+1000」)

回到长安时,张骞的使团也刚刚归来。汉武帝大喜:“张骞通西域,知太医治西域,皆功在千秋!”

第五章:盐铁之议

元狩年间,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长安城中关于“与民争利”的争论日益激烈。

知晓哥本不欲参与政事,但很快发现,政策直接影响百姓健康——盐价飞涨,许多穷人吃不起盐,导致体力衰弱、疾病频发;铁器官营,农具质量下降,农耕效率降低,间接导致饥荒。

这日,一个面色浮肿的老农来求医:“先生,我家买不起官盐,只能用酸菜下饭…如今浑身无力,怕是活不久了…”

知晓哥诊断这是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他开出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的方子,老农却哭了:“这些比盐还贵啊!”

(系统提示:「政策影响民生健康,建议介入。功德奖励:视影响程度而定」)

知晓哥思虑再三,决定通过董仲舒向朝廷进言。他写下《盐铁医论》,从医学角度分析政策对百姓健康的影响:

“盐乃生命之本,缺之则体弱多病;铁乃农耕之基,劣之则粮产不足…医者治病,治国者治疾,其理一也。”

奏疏呈上后,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丞相田蚡大怒:“小小医官也敢妄议国政!” 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认为:“知太医从民生角度立论,值得深思。”

汉武帝最终采取折中方案:保持盐铁官营,但在各地设立“平价盐站”,对贫困地区给予补贴。

知晓哥并不满足。他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提高百姓收入。于是,他借助太医署的资源,开始推广高产作物和先进农具。

最成功的是“代田法”的改良。知晓哥将现代垄作技术与汉代代田法结合,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他在长安郊外设立试验田,邀请农民前来学习。

“知太医不仅治病,还教我们种地!”农民们奔走相告。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推广了温室种植技术,让长安百姓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蔬菜。

(系统提示:「农业改良惠及民生,功德+800」)

第六章:巫蛊之祸

征和二年,长安城笼罩在恐怖之中。“巫蛊之祸”爆发,无数人因涉嫌诅咒皇帝而被处死。

知晓哥亲眼见到曾经的患者被拖去斩首,甚至连太医署中也有人被诬告。他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这日,一队士兵冲进太医署,带走了资深医官淳于意。罪名是“以针灸行巫术”。

知晓哥深知淳于意为人正直,医术高明,绝不可能行巫蛊之事。他冒险求见已为太子的刘据。

“殿下,淳于太医治病救人三十年,若他是巫师,怎会等到今日才行巫术?” 太子叹息:“如今朝中人人自危,本宫也难插手。” 知晓哥跪地叩首:“医者仁心,若见死不救,与巫蛊何异?”

太子动容,但仍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宦官急报:陛下突发急病!

汉武帝躺在榻上,浑身疼痛,太医束手无策。有人趁机进谗:“此必巫蛊所致!”

知晓哥被急召入宫。诊脉后,他沉声道:“陛下此疾,非巫非蛊,乃长期服用丹药所致。” 他取出银针:“臣可缓解陛下痛苦,但需停止服用所有丹药。”

几针下去,汉武帝果然舒缓许多。他凝视知晓哥:“你就不怕朕治你诽谤之罪?” “臣只知医者本分。”知晓哥坦然道,“陛下若不信,可召方士与臣对质。”

对质当日,知晓哥用实验证明丹药中含有水银、铅等毒物。方士们哑口无言。

汉武帝震怒之余,也感到后怕:“若非知太医,朕几为所误!”他下旨停止求仙问药,并释放了淳于意等被诬告的医者。

(系统提示:「阻止丹药毒害,功德+500。化解巫蛊冤案,功德+300」)

然而巫蛊之祸并未完全平息。不久,太子刘据也被卷入,长安城再临血雨腥风…

第七章:末路仁心

征和二年秋,太子刘据被诬告行巫蛊,被迫起兵自卫,最终兵败自杀。长安城中,与太子有关者尽遭清洗。

知晓哥因曾为太子诊病,也被投入狱中。狱吏暗示:只要他承认太子曾行巫蛊,便可免罪。

“医者记录病案,不为政治服务。”知晓哥断然拒绝。

在狱中,他见到了许多旧识:董安、淳于意…甚至还有当年救治过的楼兰商人。众人相对无言,唯有苦笑。

(系统警告:「身陷死牢,可用功德兑换逃生机会」)

“不。”知晓哥再次拒绝,“功德当用于更有需要之处。”

他竟在死牢中继续行医!狱卒、囚犯…只要有病痛,他都施治。渐渐地,连狱吏都对他肃然起敬。

这日,一个神秘人被送入隔壁牢房。那人浑身是伤,却气度不凡。知晓哥为他治伤时,发现他内衣绣着皇族纹样。

“你是…” “我是史皇孙刘进。”那人低声道,“太子的儿子。”

知晓哥震惊——刘据的儿子竟然还活着! “外面都在找你…” “我知道。”刘进苦笑,“但大汉需要正统。我若死,奸人更易篡位。”

知晓哥沉思良久,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要帮助刘进越狱!

通过平日建立的信任,他说服了几个狱卒。在一个雨夜,刘进被偷偷送出了监狱。

“先生为何冒死救我?”刘进问。 “为你,也为大汉。”知晓哥递给他一个药囊,“这里面有救命药方,还有…未来治国之策。待太平之日,再打开。”

刘进叩首离去。知晓哥望着他消失的背影,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第八章:善火永传

果然,越狱事发,知晓哥被判处极刑。临刑前夜,董仲舒父子前来送别。

“先生还有什么心愿?”董安泪问。 知晓哥微笑:“我那些医书、笔记…已托人送往各地医站。只愿医学传承,善行不绝。”

次日刑场,围观者人山人海。许多受过救治的百姓跪地哭泣,连刽子手都手软了。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圣旨到——赦免知太医!”

原来,汉武帝重病垂危,急需知晓哥救治。宦官宣读诏书:“陛下有旨,若知太医能治好陛下,前罪尽赦!”

知晓哥却摇头:“陛下之疾已入膏肓,非药石能医。但请转告陛下:治国如医病,须对症下药,切忌虎狼之药…”

他转向监斩官:“请行刑吧。” 全场哗然。竟有人拒绝皇帝的特赦!

剑子手颤抖着举起刀。知晓哥闭上眼,心中默念:“系统,将所有功德兑换为【医学传承】永久效果。”

(系统提示:「消耗所有功德,兑换成功。医学知识将加速传播,善行理念深植人心」)

刀落之时,天空忽然飘起大雪。长安百姓都说,那是上天为知太医流的泪。

多年后,汉昭帝即位,辅政大臣霍光打开一个密封的匣子——那是知晓哥留给未来的治国策: “轻徭薄赋,如调理气血;重用贤能,如君臣佐使;广开言路,如辨证施治…”

未央宫中,新帝下旨:在长安建立第一所官立医学院,以“知”为名。

丝路上,商队传唱着大汉神医的故事。沿途医站愈发兴旺,救治着往来旅人。

而那个被救走的史皇孙刘进,隐姓埋名在民间行医,始终记得那个雨夜的嘱托:“医道仁心,可治天下…”

知晓哥第三世结束了,但他播下的善种,已在汉代生根发芽。医学之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

(系统结语:「第三世功德:20000。达成成就:【汉医济世】。善火永传,医道不朽」)

正所谓:《知晓哥三世·汉医济世》

长安疫起杏林新,仁术初消未央尘。

丝路传医越瀚海,盐铁议政为生民。

狱中犹续百家火,刀下终存一念仁。

谁道医官无大业?汉家明月照千春。

注:首联写长安抗疫、未央宫救疫之事;颔联记西域传医、盐铁议政的壮举;颈联“百家火”双关,既指狱中传学术火种,亦喻舍生取义的精神薪火;尾联以明月作喻,暗指医者仁心光耀千古。全诗紧扣汉代背景,融汇疫病防治、丝路医学、盐铁辩论、巫蛊冤狱等重大事件,展现知晓哥第三世“以医济世”的宏大格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