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2章

苏正华说这话时,多少有点脸红。

不过为了革命事业,他相信先辈们若知道,也会原谅自己这剽窃举动的。

面前。

除去李大本事、郑幺妹这两位不懂军事的人以外。

赵有为、李云龙、孔捷等人,脸上齐齐露出无比诧异的神情。

赵有为惊讶地说:

“老苏,你居然还会这个?”

李云龙也很惊讶:

“团长,这可是战术创新,非常难的。”

即便他李云龙自认为非常善于打仗,但也绝对不敢提战术创新。

赵有为说:

“老苏,战术可不比打仗,想到几个鬼点子就可以了,那是要有一套体系化、标准化的架构。”

“你真的琢磨透了?”

也不怪众人震惊,实在这东西确实太匪夷所思。

苏正华其实很不想这么做,有“装”的嫌疑,无奈革命形势严峻,不得不这么做。

他说:

“肯定是已经琢磨透了,我才敢当着大家伙的面说出来。”

“其实,在湘西血战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琢磨了:我们的战士包括指挥员,在下令冲锋的时候,常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果军坚固阵地。”

“如果有足够的火力支援,这倒没什么,但咱们红军严重缺乏重武器支援,因此经常导致伤亡惨重。”

“所以,我针对这个痛点,按照“兵力疏散火力不疏散的原则”琢磨出了这三三制战术。”

接下来,苏正华详细阐述了他脑海中的三三制战术。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最小单位是3

以三人为一组,设组长一人,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

新兵培养也用一看、二打、三带模式。

火力配置方面,也由远距离精准射击、投弹手近距离阻拦、机枪火力点射压制三部分组成。

然后以3为单位,3人一个战斗组、3个战斗组为一个班、3个班为一个战斗群,也可以称为排。

自下而上、从武器装备到火力配置、从前线作战到后勤补给等等,全部遵循“3”这个单位。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战术,而是一种作战体系改革。

历史上,我军依靠三三制战术,打出了不少亮眼战绩,也因此涌现出了不少战斗英雄。

如半岛战场上的雪马里战役中,我军一个英雄小组,仅仅三人,就俘虏了日不落士兵足足63人。

面前。

赵有为等人刚开始还听不明白。

不过,随着苏正华深入浅出的仔细讲解,又举了很多案例,包括湘江血战中的失败案例。

近一个小时后,赵有为终于彻底听明白了。

脸上顿时浮现起无比震惊的表情,看向苏正华的目光,就跟看怪物一样,惊呼:

“老苏,这真是你想出来的战术?这战术也太神了!”

李云龙、孔捷几人紧跟着也听明白过来。

然后,看向苏正华的目光无比奇怪。

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得到,倘若将这种战术推广下去,部队战斗力绝对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这可比全团都列装新式武器提升还要巨大。

李云龙:

“团长,我李云龙服了,这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啊,要是让我来,我李云龙怕是想破脑袋,这辈子都想不出。”

孔捷:

“团长,你这也太神了吧,你是怎么琢磨出这些东西的,这么全面,我孔捷服了,你是我孔捷见过最厉害的团长。”

旁边的李大本事、郑幺妹两人,虽然不懂军事,但都是军事天才。

仅凭直觉,就感觉苏正华这三三制战术非常不凡。

苏正华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

“这个只是一部分而已,大家先听我讲完。”

闻言,在场众人立刻跟汲取知识的大海绵一样,神情更加正经和严肃起来。

苏正华也不藏私,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继续一点一滴地灌输给眼前的革命同志:

“除了三三制战术以外,我这还根据咱们之前的军事斗争经验,琢磨出了一些变种。”

“我将这些变种战术分别取了几个名字:地道战、坑道道、麻雀战、破袭战。”

接下来,苏正华将脑海中关于这些战术的记忆,归纳成一个系统,详细阐述。

不出意外,又收获了李云龙、赵有为、李大本事等人一众惊叹。

“咳咳~~”

苏正华脸不红心不跳地说:

“其实这些很多东西,都是我看了书之后,才学会如何琢磨的。”

“以后形势稍微缓和一些,大家也跟我一起学文化。”

“干革命的,脑袋里有了文化,那以后打起仗来才会更加事半功倍。”

听到要学文化,赵有为跟郑幺妹等人并没有觉得不妥,相反眼珠子锃亮锃亮的。

尤其是李大本事。

这位的口头禅就是“自个儿看书多、好学文化”,因此听到可以学文化,整个人都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不过,相比之下,李云龙和孔捷就不一样了。

只觉得脑瓜子嗡嗡嗡的,一个头两个大。

李云龙直接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不不不,团长,咱不学习,咱不是学文化那块料。”

孔捷也哭丧着一张脸说:

“团长,我和李连长扁担掉地上,都不认得是个“一”字,根本学进不去。”

“还不如让我跟李连长去上战场,跟白狗子干仗那才是咱的强项。”

李云龙:

“对对对,我的好团长哎,您就别让咱学文化了,跟白狗子干仗才是我李云龙的强项哎。”

苏正华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

他早就知道,这两二货不乐意学文化,于是神色严肃起来,说:

“李云龙同志!孔捷同志!”

“如果你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那就必须得学文化,而且还要好好学。”

“如果你们只想当一辈子大头兵,那就别占茅坑不拉屎,趁早换愿意学文化的同志来。”

说到这里,苏正华眼睛有意似无意地,扫向政委赵有为。

赵有为意会,立刻笑嘻嘻地打起了圆场:

“李云龙同志,孔捷同志,你们也真是的,团长这也是为了你们好。”

“想想,作为一名指挥员,以后总不能连电报都看不明白吧?”

“咱们红军虽然是泥腿子出身,但绝不能甘愿当一辈子泥腿子,这个道理你们懂吗?”

李云龙和孔捷绝对是块好料子。

如果学了文化,那简直如虎添翼。

……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