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2章

接下制作“抗迷阵导航法器”的任务,林凡再次进入了废寝忘食(主要是忘食,睡还是要睡的)的研究状态。

这次的目标很明确:一、指向;二、抗干扰。

指向好办,他前世虽然是个宅男,但指南针的原理还是知道的——磁铁。可修仙界有没有磁铁?或者类似的东西?

他跑去符箓堂的材料库,对着守库弟子描述:“就是一种能自动指向南北的矿石……”

守库弟子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他:“指向南北?寻踪盘倒是能指向预设标记,但那是法器。自动指向南北的矿石?没听说过。”

林凡悻悻而归。物理法则在这个世界似乎行不通?或者只是还没发现?

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尝试符文方案。他想到《灵纹嵌合初解》里提到的一种低级材料——“指灵玉”,这种玉石对某些特定方向的灵气流动有极其微弱的感应倾向。

“虽然精度差,反应慢,但好歹是个方向……”林凡琢磨着,买回了几块下脚料般的指灵玉边角料。

抗干扰则更麻烦。迷阵的原理无非是混淆感知,扭曲方向感。如何对抗?用更强的能量强行破开?不现实。那就只能取巧——用一种稳定、持续的特定波动,在身边形成一个微弱的“稳定场”,一定程度上抵消或隔离迷阵的干扰效果。

这正好可以用上他之前研究的“谐振符”和“桥接符”的思路!

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开始了疯狂实验。

指灵玉的感应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尝试在上面刻画微型聚灵阵为其供能,又刻画放大感应的辅助符文,结果不是指灵玉承受不住碎掉,就是放大过头变得毫无规律乱指。

抗干扰模块更是灾难频发。要么发出的波动毫无作用,要么波动太强反而自己成了干扰源,甚至有一次调试时频率没控住,发出的次声波让隔壁房间打坐的弟子差点走火入魔,跑来砸门抗议。

林凡一边道歉,一边默默把“隔音结界”加入了未来研发列表。

失败,失败,又是失败。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回去告诉云鹤长老“此路不通”时,一个意外的发现给了他灵感。

他正在调试一个抗干扰模块,那模块发出的波动极其古怪,既不稳定也没什么效果。他烦躁地拿起一块指灵玉,想看看它有没有反应,结果手一滑,指灵玉掉进了旁边一个用来清洗符笔、混杂了各种灵墨残渣和矿粉的水盆里。

“啧!”林凡赶紧去捞。

捞出指灵玉时,他发现玉石表面沾满了浑浊的污渍。他下意识地注入一丝灵力,想震开污渍,却突然发现——这块指灵玉的指向性,竟然比之前清晰和稳定了那么一丝丝!

虽然依旧缓慢,但不再是完全随缘了!

“嗯?!”林凡愣住了。

他仔细检查那盆“污水”,里面混杂了绘制失败符箓的灵墨、研磨矿粉的残渣、甚至还有他之前实验“恒温符”时掉进去的某种导热材料的粉末……

“难道是……偶然形成了某种复合镀层?改变了指灵玉的感应特性?”林凡眼睛猛地亮了!

他立刻开始有意识地调配这种“污水”,尝试不同的杂质比例,然后将指灵玉浸泡进去,再取出测试。

经过无数次令人作呕的调配和测试(他的房间一度弥漫着一股古怪的化学品味),他终于确定了一种大致稳定的“配方”。用这种混合液浸泡处理后的指灵玉,指向性虽然依旧谈不上精准,但反应速度加快,且受到外界灵气干扰的程度明显降低!

“成功了!物理附魔!”林凡激动得差点把盆子掀了。

接下来是抗干扰模块。屡次失败后,他再次祭出了“谐振大法”。他不再追求复杂的波动,而是绘制了一种结构极其简单、只会发出一种固定低频波动的“稳定符”,并将其与一个小型能源阵列结合,做成了一个纽扣大小的简陋模块。

效果嘛……聊胜于无。测试时,放在模块旁边的一杯水,水面涟漪确实会变得稍微平稳一丝丝。至于对抗迷阵?天知道。

最后是封装。他用新学的《灵纹嵌合初解》,小心翼翼地将处理好的指灵玉和“稳定符”模块,镶嵌固定在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木质圆盘上。指灵玉作为指针,稳定模块提供微弱的抗干扰场。因为指灵玉反应慢,他还贴心地在外圈刻了一圈代表方向的简易刻度。

一个造型古朴(简陋)、功能不明(存疑)的“导航法器”诞生了!

林凡将其命名为“指南盘·试做型α”。

看着自己这充满了手工糙感的作品,林凡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玩意真能有用?

他硬着头皮,带着几个“试做型α”去找云鹤长老交差。

云鹤长老拿着那木头盘子,翻来覆去地看,表情十分微妙。以他的修为,自然能感觉到指灵玉那微弱的指向性和稳定模块那更微弱的波动场。

“此物……如何使用?”云鹤长老问。

“呃,只需注入一丝灵力激活即可。指针会缓慢指向南方……大概。旁边的稳定模块会微弱地减少外界干扰……也许。”林凡解释得毫无底气。

云鹤长老:“……”

他实在无法将这简陋的东西与“法器”二字联系起来。但鉴于林凡之前的表现,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吩咐一名执事弟子,拿着几个“指南盘”,去外门迷雾林找几个弟子做实地测试。

测试结果很快反馈回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大部分弟子表示:这玩意指向好像确实有点用,虽然慢,但比完全瞎走强点!至于抗干扰……没太感觉出来,但拿着它,好像心里是踏实了一点?迷路的时间好像平均缩短了那么一点点?

效果不显著,但确实有!

云鹤长老再次被林凡这种“不求完美,但求有用”的奇葩思路给打败了。

他摇摇头,又点点头:“虽粗糙不堪,却也算另辟蹊径,略有微效。便依此制作一批,于小比时借予参赛弟子试用吧。”

于是,在外门年末小比开始那天,每一位进入迷雾林的弟子,都免费领到了一个木头做的、看起来十分廉价的“指南盘”。

弟子们拿着这玩意,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这是何物?”

“听说是指南盘,能指方向?”

“木头做的?能有用吗?”

“好像是那个杂役院的林凡做的……”

“林凡?就是那个发明了自动扫地盘的?”

大部分弟子将信将疑,有的随手塞进怀里,有的拿在手里把玩。

王管事也分到了一个,他捏着那木头盘子,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刻度,嘴角抽搐,内心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哗众取宠!丢人现眼!”

然而,当小比正式开始,弟子们涌入迷雾林后,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迷雾林的迷阵并不高深,主要效果是混淆方向感和制造视觉误差。对于缺乏经验、灵觉又不强的外门弟子来说,确实容易绕圈子。

一些弟子想起了指南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入灵力。

指针慢吞吞地转动,最终颤巍巍地指向一个方向。

“好像……真指了?”

“跟着走走看?”

虽然指针反应慢,时不时还抽风似的晃一下,但在完全失去方向感的迷雾中,哪怕一个不可靠的参考,也胜过没有。

更奇妙的是,那微弱到几乎无法感知的稳定波动场,在潜移默化中,确实稍稍减轻了迷阵对心神的干扰,让持有者能更冷静地判断情况。

于是,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一些手持指南盘的弟子,虽然也绕路,但大体方向是对的,摸索前进的速度明显比完全抓瞎的弟子要快。

而那些没带或者不信指南盘的弟子,则还在林子里晕头转向。

最终,这次采集灵草的小比,平均完成时间竟然比往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而且使用指南盘的弟子,成绩普遍更好!

虽然指南盘本身并没那么神奇,但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在心理和实际上都提供了微弱的辅助。

结果一出,外门哗然!

那个木头盘子,居然真有用!

林凡的名字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林凡指南盘”成了外门热议的话题。

虽然依旧有很多人质疑其效果,认为更多是心理作用,或者只是运气好。但无可否认,它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

甚至有人总结出了一条不是规律的规律:“当你对林凡的发明表示怀疑时,它往往能给你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当你觉得它惊为天人时,它往往又会出点岔子。”

这条规律后来被戏称为“林凡定律”。

王管事看着小比结果,听着周围弟子对林凡的称赞,脸黑得像锅底。他感觉自己快要压抑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

而林凡本人,在得知指南盘“奏效”后,只是松了口气,然后就把注意力转回了自己的模块化研究上。

“指灵玉的感应还是太差……稳定场的频率还得优化……封装工艺太烂……”他一边拆解着回收回来的指南盘,一边记录着改进意见。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临时完成的任务。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遥远的“全自动化躺平”的未来。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简陋的指南盘,将会给他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订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