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4章

寄往京城的定胜糕与改良椒酱如同石沉大海,未有回音。沈妙并不意外,萧衍那般人物,日理万机,能抽空给她一封密信已是难得,岂会回应这些微末小事。她很快将这点微不足道的失落抛诸脑后,全心投入到江南的布局中。

减辣增鲜的“南国椒香”在几家与百味楼有往来的酒楼试推,反响颇佳,尤其受那些口味刁钻、追求新奇刺激的文人雅客喜爱。沈妙趁机与苏老板谈妥了茶叶与椒酱搭配销售的策略,借其茶行渠道铺货。

茧画饰品的样品得到了阮家父子全力以赴的精心制作,送来的第二批货品更是精巧。那蚕茧本身的光泽与弧度被利用到极致,绘上的西湖十景、花鸟工笔细腻传神,配上苏工打磨的细小银饰或流苏,既雅致又别致。

沈妙看着这些艺术品般的饰品,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心中成型。

她并未急于将其投入市场售卖,而是精心挑选出其中最出色的几件——一对绘着“断桥残雪”的耳坠,一枚“三潭印月”为主题的镂空香囊,以及一柄以“苏堤春晓”为画面的缂丝团扇(扇柄由茧画点缀),配上简洁却不失格调的锦盒。

然后,她让冷江查清了杭州府几位最负盛名的文人雅士、书画名家以及几位虽不掌实权却地位清贵的致仕老臣家的住址。

接下来的几日,沈妙以“京城凝香斋东家、红玉椒香制者”的名义,亲自登门拜访,送上这份独特的“江南见面礼”。

她的说辞谦逊而得体:久闻江南人文荟萃,技艺精绝,此次南下游历,偶得本地一项濒临失传的茧画古艺,深感其精妙,特制成些许小物,奉与诸位大家赏玩品鉴,绝非售卖,只盼能为传承此等绝艺尽绵薄之力,亦请诸位方家不吝指教。

她只字不提合作买卖,只谈技艺传承与风雅欣赏。

这些清高之士,起初对这位京城来的“女商人”并不感冒,但见到那前所未见的茧画艺术品,皆是大为惊叹。再听闻这技艺竟源于本地且濒临失传,爱惜之心顿起。又见沈妙举止谈吐不俗,毫无市侩之气,且身负“御赐佳名”,印象便改观了几分。

才情之高者,往往惜才。几位老臣和名士当场便对茧画技艺提出了些保护和发展的建议,甚至有人主动提出可为其题字作画,增其声价。

沈妙一一谢过,依旧只虚心求教,不涉铜臭。

然而,效果却立竿见影。

“茧画”之名,伴随着这几件精妙绝伦的礼物和受赠者们的赞叹,迅速在杭州最顶层的文人圈子里流传开来,蒙上了一层神秘而高雅的色彩。许多人好奇打听,却无处可购,越发心痒难耐。

时机成熟,沈妙才让阮家在菱湖镇的小铺,悄无声息地挂出了几件茧画饰品,价格定得极高,且每日限售三件。

物以稀为贵,加之先前造足的声势,这几件饰品几乎每日上架便被抢购一空。求而不得者甚众,“茧画”一时间成了杭州城里身份和品味的象征,风头甚至盖过了许多老字号的金银玉饰。

阮家小铺门庭若市,阮翁父子笑得合不拢嘴,对沈妙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严格按照沈妙的吩咐,宁缺毋滥,保证每一件出品都是精品,绝不以次充好。

沈妙坐镇别院,听着每日冷江报来的消息和雪花般飞来的订单意向,神色平静。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高端定位,饥饿营销,将非遗技艺的价值最大化。

然而,树大招风。

这日,苏老板匆匆来访,面色凝重:“沈东家,您最近是否得罪了织造局的人?”

沈妙心中一动:“苏老板何出此言?”

“今日织造局的差役突然去了几家与我们合作的绣坊和绸缎庄,说是要严查‘私贩御用规制’之物,搅得人心惶惶。”苏老板压低声音,“我私下打听,似乎……是针对您那‘茧画’来的。说蚕茧乃织造原料,私自绘制售卖,恐违规制。”

沈妙眸光微冷。果然来了。永宁郡主的手伸得真长,竟能通过织造局来找麻烦。这“私贩御用规制”的帽子可大可小,甚是恶心人。

“多谢苏老板提醒。”沈妙神色不变,“清者自清,茧画所用皆是最次等的茧,与御用织造无关。官府查案,我们配合便是。”

送走苏老板,沈妙立刻吩咐冷江:“去查,今日去绣坊的差役头目是谁,家眷情况,喜好为何。再查,杭州织造督办太监近日与京城何处通信频繁。”

“是。”冷江领命而去。

沈妙又修书一封,让冷河立刻送往阮家,嘱咐他们近日暂缓接单,若官府来人问询,只管如实相告工艺,强调所用皆为废茧,其余一概不知,一切由她应对。

处理完这些,她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烟雨朦胧的西湖,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永宁郡主以为凭借权势就能在千里之外摁死她吗?未免太小看她,也太小看江南这潭水了。

翌日,织造局的差役果然上门,态度倨傲,要查验茧画工艺并询问原料来源。

沈妙亲自接待,不卑不亢,领着他们看了阮家送来的、明确标记为“次等”的茧壳原料,以及完整的绘制过程,言明此乃发扬民间技艺,与御用织造毫无干系。

差役头目姓王,打着官腔:“话虽如此,但规制之事,岂容轻忽?尔等还需随我回衙门,录份口供,备查!”

这便是要刁难拿人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个清朗带笑的声音:“哟,王头目今日好大威风,竟要请沈东家去衙门喝茶?”

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长衫、手摇折扇的翩翩公子走了进来,正是杭州城里有名的闲散富贵公子哥儿——林墨轩。其祖乃致仕阁老,家学渊源,虽无意仕途,却交游广阔,在杭州地界很吃得开。

那王头目一见来人,气势顿时矮了三分,赔笑道:“原来是林公子。小的也是奉命行事,公务在身,公务在身……”

林墨轩“唰”地合上折扇,指了指墙上挂着一幅茧画“雷峰夕照”:“奉命?奉谁的命?来查这玩意儿违制?我说王头目,你可知这画儿,赵老学士(一位致仕老臣)书房里也挂着一幅,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昨日还与我品鉴半晌,赞其‘巧夺天工,复现古艺’。怎么,赵老学士那也是私贩御用规制?”

王头目额头顿时冒汗:“不敢不敢!赵老学士……那自然不同……”

“有什么不同?”林墨轩挑眉,“难道赵老学士家的茧,就不是茧了?还是说,织造局觉得赵老学士也涉嫌违制了?要不,我现下就陪你去赵府问问?”

王头目腿都软了,连连摆手:“林公子说笑了!小的万万不敢!误会!这一定是误会!”他狠狠瞪了手下几人一眼,“还杵着干嘛?走了走了!沈东家,打扰了,打扰了!”

一行人灰溜溜地走了。

沈妙看向林墨轩,敛衽一礼:“多谢林公子解围。”

林墨轩笑着还礼:“沈东家客气。在下也是受人所托。”他压低声音,“苏老板与家父是故交。况且,沈东家的椒酱和茧画,着实风雅有趣,在下亦是心生向往,不忍见明珠蒙尘。”

原来竟是苏老板请来的援手。沈妙再次感叹苏老板此人的能量与义气。

“无论如何,多谢林公子。”沈妙真诚道,“公子今日援手,沈妙铭记在心。”

“举手之劳。”林墨轩摆摆手,目光落在那些茧画上,满是欣赏,“沈东家若是得空,明日西湖有场雅集,皆是些舞文弄墨的朋友,不知东家可愿赏光?也让大家都开开眼界,见识一下这茧画精妙。”

沈妙心中微动。这无疑是进一步推广茧画、融入本地文人圈的绝佳机会。

“承蒙公子相邀,敢不从命。”

送走林墨轩,冷江也回来了,低声禀报:“小姐,查清了。王头目嗜赌,最近欠了赌坊一大笔债。织造局督办太监周公公,三日前确曾收到一封京城来的密信,来源……指向郡马爷(永宁郡主丈夫)的一位门人。”

果然如此。沈妙冷笑。

“赌债……”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锐光,“冷江,想办法,让王头目‘无意中’知道,他欠债的那家赌坊,幕后东家似乎与漕帮有些过节。另外,让黑蛟李派人,‘帮’王头目把赌债还了,记住,要让他知道是谁帮他还的。”

冷江瞬间领会:“是,小姐。”这是要敲山震虎,既化解眼前麻烦,又埋下钉子。

当夜,沈妙正在挑选明日雅集要带的茧画饰品,窗外忽然传来极轻的叩击声。

冷河瞬间现身戒备。

却见一只通体漆黑的信鸽,腿上绑着细小的竹管,落在窗棂上,咕咕叫着。

是萧衍传来的信鸽!

沈妙心中一跳,解下竹管,抽出一张薄薄的纸条。

上面只有一句话,笔力千钧,墨迹似还未干透:

“京中事毕,安。江南风大,慎行。鸽可回信。”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一如他往日风格,却精准地报了声平安,并给了她一条直接与他通信的途径。

沈妙握着那纸条,看着那句“京中事毕,安”,一直紧绷的心弦骤然一松。钱太监之事,终于彻底了结了。

而“江南风大,慎行”……他果然知道她这边也不太平。

她走到书案前,研墨提笔,却一时不知该写什么。汇报江南进展?似乎琐碎。感谢他援手?显得生分。询问京城细节?恐涉机密。

最终,她只落笔写下寥寥数字:

“鸽已至,安好,勿念。南国椒香新成,味尚可否?”

吹干墨迹,卷起纸条,放入竹管,缚于信鸽腿上。看着那黑色精灵振翅消失在江南的夜雨中,她轻轻呼出一口气。

窗外雨声渐沥,她的心却奇异地安定下来。

明日雅集,或许该带上一罐新做的椒酱,让那些文人雅士们也尝尝这北地的豪迈滋味。

【第十六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