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二日天还未亮,沈枝意便被唤醒了。
昨夜,她做了场血淋淋的梦,额顶因此覆上了一层薄汗。
醒来时,梦中的刀光剑影也一瞬幻灭。
“小姐,该起身了。”
小秋的唤声虽轻,但难掩其中欢喜。
“奴婢想了一夜,可算是琢磨出了一种时兴的打扮,保管您今日进宫时容光焕发!”
还好只是前世遗梦,如今一切皆有挽回的可能。
沈枝意松开了紧捏被角的手,睡意全无。
再一看床边那满面期待的小姑娘,笑应道。
“好啊,那便辛苦小秋了。”
小秋边应声边将提前收拾出来的钗环首饰端到妆台前。
“帮小姐装扮是奴婢分内之事。”
“再说了,奴婢巴不得您这回扬眉吐气一番呢!”
小秋的生母是城中一位家道中落的妆娘,她从小耳濡目染,又在这方面有些天分,便将梳妆的手艺学了个七八分。
也因这点,祖母才特意送她来梧桐苑,自幼与自己相伴。
此刻回忆起来,沈枝意眼底一片温和。
其实抛却阶品来说,她身边不乏有些真心待她之人。
今世,她定要为自己和这寥寥几位亲近之人铸起一道万丈高墙,将厮杀与纷争挡在外面。
窗外一片暗沉,屋内却是温如暖春。
沈枝意起身后移步至妆镜台前,坐得笔直,任由小秋为自己梳发。
铜镜之中映照着此刻未经世事的沈枝意。
心却不似从前纯真。
她定定地望向镜中人,恰似与少时的自己对望。
镜中的女子未施粉黛便肤如凝脂。
双鬓绾云,面容清素若九秋之菊,眉将柳而争绿。
端得一身清绝气质。
“小姐,您看选哪枝?”
小秋三两下便梳好了一个得体的发髻,并将首饰盒打开,显露出一排珠光宝气的簪子。
顺着她的目光向桌上看去,便是以红宝石点翠穿珠花簪,红蓝双珠纹金发簪,银镀金吉庆纹流苏簪为首的一众簪子。
这三枝簪子因是祖母赠予的闺中陪嫁,所以是沈枝意最为贵重的首饰。
除此之外,檀木盒中也分列着几根质地温润的玉簪。
那些也是她每日都选择佩戴的。
“这枝。”
小秋的一只手已朝向玉簪的方向。
闻言后,她微滞了一瞬,才拿起收在盒中最中间的那枚红蓝双珠纹金发簪。
烛光下,一层一层的累丝将这簪子点缀得更为典雅。
配上小秋的精心梳妆后,镜中人的气度竟不像普通官家女,而像个高门贵女。
“这还是小姐第一次愿意戴老夫人留给您的簪子呢!”
“您瞧,这么一装扮,咱们小姐简直姿容倾,倾……”
小秋一时有些词穷。
沈枝意看了眼镜中的装扮后,唇角浅笑,语中暗含深意。
“先前不戴这簪子,是因有些人见之不喜。”
“今日选它,还有旁的用处。”
抬袖抚发时,沈枝意眉宇间的笑意凝结成寒霜。
循着记忆回忆这场入宫,她因裴莺时的栽赃,险些成了盗取皇后娘娘宝簪的贼人。
那时“人证物证”俱在,宫内的各位贵人又见自己穿得淡素,身无半点首饰,便信了那番手脚不干净的说辞。
宫内对她做出了三年不得出入各类宴席之罚。
院内脚步声将沈枝意的思绪拉回。
房外传来护院小厮的通禀报。
“小姐,老夫人院中有物件相赠,负责此事的嬷嬷已到。”
“请进吧。”
沈枝意起身相迎。
“吴嬷嬷怎么亲自来了?”
看清来人的面容后,她眸中的惊讶一闪而过。
“老奴奉老夫人之言为小姐送今日进宫所需的服饰。”
吴嬷嬷将手中木箱移交给小秋。
“见惯了小姐平素平日里清素的装扮,今日得见您略施粉黛,却觉比起城中的容貌之首也更胜一筹。”
吴嬷嬷眸中的惊艳之色转移到了话语上。
“您过誉了。”
“这妆,多亏了秋儿手巧才添色一二。”
听到这般赞叹,沈枝意无奈笑谈。
彼此只说过几句话,吴嬷嬷便赶着回寿安堂伺候了。
祖母的头风刚好,身边正是缺人的时候。
此时派贴身嬷嬷来梧桐苑送衣,足见对她这孙女的重视。
沈枝意心底的寒凉被暖意温热着。
她抬手打开木箱,其中是两套色泽质地天差地别的衣衫。
一身淡青色素衣。
另一身却是一袭紫绡翠纹裙,裙摆处绣着织金云纹图样。
祖母依旧如此,让她自由选择。
在见到这两件衣衫的刹那,沈枝意便已经打定了主意。
换好服饰后,窗外晨光熹微。
梧桐苑外已有不少人等着,沈父平日里出门专用的马车也已早早停在府门外。
沈父站在为首的位置上,眼角眉梢都带着掩不住的笑意,仿佛已经想到了此后自己借此佛缘而平步青云的场面。
站在他一旁的周氏却冷着一张脸,像是来讨债的。
“老爷也真是的,偏用自己的马车抬举她。”
“裴家的女儿用咱们沈府的马车,也不怕惹人笑话。”
她还未说出第三句讽刺之语,脸色更像是被噎住了一样发青。
沈枝意步态端庄的从房门中走出,一身装扮贵气逼人,却未逾矩半分。
哪儿还有半分温软怯懦的样子。
“父亲,女儿已准备妥当,即刻便赶赴皇城。”
见此作态,沈父眼前一亮,心思也活络起来。
这女儿虽不是亲生,但举止如此大方得体,将来兴许能借着亲事攀附上高门贵族家的公子。
到时候,沈家必定能在朝中更上一层。
沈父难得未露出几分笑意。
“准备妥当就好,进宫后一切行事都要以沈家全族的荣耀为首,切莫惹出什么乱子。”
“去吧,别误了时辰。”
沈枝意规矩的行了个礼后,便上了马车。
与周氏擦肩而过时,她清楚的看到了对方那副后槽牙都要咬碎了的样子。
恐怕在周氏眼中,这一切都该是她亲生女儿裴莺时该享有的。
将众人或喜或怨的表情尽收眼底后,沈枝意便开始在马车的颠簸中思索接下来的行事。
直至马车在宫门不远处停下时,她也已经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