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2章

刘远被劫走的风波,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部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却又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逐渐平息。军统方面暴跳如雷,却抓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把柄。张治中将军以“内部整顿、加强管理”为由,将调查的主导权牢牢控制在手中,对外宣称是看守失职导致犯人逃脱,内部处理了几名负有直接责任的宪兵军官,算是给了各方一个勉强交代。

至于最大嫌疑人周卫国,他那晚“凄惨”的茅房蹲守经历和众多“人证”,以及事后持续了一两天的“虚弱”状态,完美地洗刷了他的嫌疑。甚至还有教育私下调侃:“周卫国这小子,枪法如神,这肚子也是真不争气,关键时刻掉链子。” 这话传到周卫国耳朵里,他只能一边喝着炊事班特意给他熬的白粥,一边在心里翻白眼:“你懂个屁,老子这是战略性腹泻,奥斯卡级别的表演!”

当然,他也付出了小小的代价——巴豆粉的后劲比他想象的要足,接下来两天他确实有点腿软。孙鑫璞来看望他时,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探究和疑虑,也被周卫国以“虚弱不堪、生无可恋”的完美演技糊弄了过去。

“鑫璞啊,你说我是不是得罪了灶王爷了?这拉得……我感觉魂儿都跟着出去了……”周卫国有气无力地抱怨着,眼神“真诚”地看着孙鑫璞。

孙鑫璞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可能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好好休息。刘远的事……唉,谁也想不到会这样,你也别太担心了,也许他自有去处吧。” 他的话听起来依旧无可挑剔,但周卫国却能感觉到那平静表面下的暗流。孙鑫璞,或者说他背后的军统,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刘远去向的追查,也不会完全打消对自己的怀疑。

“这伪君子,演技比老子还好!”周卫国内心吐槽,脸上却挤出一丝苦涩和担忧,“希望大哥吉人天相吧……”

经此一役,周卫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时代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他救下了刘远,改变了大哥的命运轨迹,但也让自己更早地暴露在了隐藏的敌人面前。他必须更加小心,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不仅要提升军事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不就是演戏嘛,不就是搞情报嘛,老子一个现代特种兵,还能玩不过你们这些‘古人’?”周卫国骨子里的不服输劲头被激发了出来,“卷!往死里卷!不仅要当军事卷王,还要当演技派影帝!”

于是,在“病愈”之后,周卫国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投入到了学习和训练之中。他本来就有远超这个时代的军事理论底子和特种作战经验,再加上穿越后带来的身体优势和刻苦努力,其进步速度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文化课上,无论是《步兵操典》、《战术学》、《筑城学》,还是《兵器学》、《地形学》、《军制学》,他都能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教官提出的问题,他往往能给出远超教材的、极具前瞻性和实战性的见解,经常让教官都陷入沉思,甚至引发课堂上的激烈讨论。

有一次战术课上,讨论步炮协同,周卫国直接指出了当前国军主流战术中步炮脱节的弊端,并提出了一套基于后世经验的、强调通讯联络、目标指示和弹性进攻节奏的协同方案,虽然受限于当前技术条件有些理想化,但其核心思想却让战术教官大为震动,课后专门找他长谈了很久。

“这小子,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这是许多文化课教官的共同疑问。

而在训练场上,周卫国更是成为了所有学员的噩梦……和偶像。

步兵基础科目:射击?三百米打旗杆的事迹早已封神,现在他更是玩出了花样,各种姿势、移动靶、隐显靶、夜间射击,成绩稳定得令人发指。拼刺?他结合了后世的格斗技巧,动作凶狠简洁,效率极高,教育班长在他手下都走不过几个回合。土木作业?他挖战壕的速度和质量能让老兵汗颜,还能指出教材上防御工事设计的不足之处。越野?他的体能和耐力仿佛无穷无尽,总能第一个到达终点,还能气不喘心不跳地帮着落后战友背枪。

更可怕的是技术兵种科目。比如炮兵观测和简易计算,他心算速度快得惊人,给出的诸元修正建议往往比老兵凭经验估算的还要准。工兵爆破,他能用最少的炸药达到最佳的爆破效果,对炸点选择和药量计算的理解远超同侪。甚至通信兵的电台操作和简易密码,他也能迅速掌握要领。

他仿佛一块永不饱和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军事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他的优秀是全方位的,没有任何短板。

学员们看他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钦佩、嫉妒,逐渐变成了某种程度的“麻木”和“仰望”。

“跟周怪物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一个学员在又一次被周卫国全方位碾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引起了众人的深深共鸣。

刘远事件带来的阴影,似乎也被周卫国这种耀眼到令人无法直视的光芒所冲淡。他不再仅仅是“枪神”,而是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个传奇,一个标杆。教育长张治中多次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表扬他,称其为“黄埔精神之楷模,现代军人之典范”。

甚至有一些高层将领来校视察时,也会特意点名要见见这个“门门功课第一”的奇才。周卫国总是能表现得谦逊有礼,对答如流,既展现才华,又不居功自傲,给各方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低调,要低调……虽然实力它不允许啊。”周卫国偶尔也会在心里小小地凡尔赛一下,但他清楚,这些虚名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越是耀眼,就越会吸引来自暗处的目光,包括敌人的,也包括……自己人的。

孙鑫璞依旧是和他形影不离的“好友”,但周卫国能感觉到,孙鑫璞的笑容背后,那份监视和审视的意味越来越浓。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战术,周卫国有意无意地会透露一些经过“包装”的、看似超前但又不会太过惊世骇俗的见解,既能维持自己“天才”的人设,也能试探孙鑫璞的反应,甚至通过他,将这些思想“泄露”给军统或者更高层,或许能对未来抗战产生一丝微小的积极影响。

“就当是下闲棋布冷子了。”周卫国如是想,“顺便还能麻痹一下孙鑫璞,让他觉得我虽然能力强,但政治上‘单纯’,只是个热衷于军事的狂热分子。”

除了自身的学习,周卫国也没有忘记“传播火种”。在他身边,逐渐凝聚起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小圈子,除了孙鑫璞(周卫国对他始终保持着最高警惕),还有另外七八名思想进步、军事过硬、值得信任的同学。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聚在一起进行“加练”。

周卫国将一些现代特种作战的基础理念,拆解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传授给他们:小分队战术配合、简易侦察与渗透技巧、野外生存与方位判定、利用地形地物伪装、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等等。他甚至还搞来了南京城的地下管网图(得益于“三哥”的启发),带着他们研究城市巷战和地下通道利用的可能性。

这个小群体的战斗力,在周卫国的调教下,悄无声息地提升着,远超同期其他学员。他们彼此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周卫国相信,这些人未来都将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骨干力量。

平静而充实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卫国各科成绩稳居榜首,光芒万丈。然而,他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却始终紧绷着。他知道,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为军校里的个人辉煌而改变方向。北方的枪炮声越来越密集,报纸上的消息也越来越令人窒息。

“七七事变”的烽火,即将点燃全面抗战的导火索。军校里的学业即将提前结束,他们这一批学员,很快就要奔赴血与火的战场。

而就在毕业前夕,一场新的危机,伴随着一个熟悉而令人厌恶的身影,悄然降临。

这一天,军校来了一个特殊的“视察组”,名义上是来检查毕业班学员的思想动态和综合素质。带队的人,是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面容白皙却带着一丝阴柔气的年轻男子——张仁杰!

周卫国在看到张仁杰的第一眼,心脏就猛地一缩。这个在《雪豹》原著中多次陷害他、虚伪阴险的军统特工,终于还是出现了!而且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张仁杰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说话慢条斯理,但那双隐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却像毒蛇一样,冰冷地扫视着每一个学员,特别是在周卫国身上停留了很久。

视察过程中,张仁杰对周卫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断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对时局的看法,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一个比一个深入,看似随意闲聊,实则处处埋坑。

“周同学真是文武全才啊,难怪连教育长都赞不绝口。”张仁杰推了推眼镜,微笑道,“听说你和之前那个失踪的学员刘远,关系很好?”

来了!果然还是冲着刘远的事来的!周卫国心中警铃大作,但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遗憾和惋惜:“是的,长官。刘远大哥为人耿直,军事技能过硬,我一直很敬佩他。他的事情……真的很遗憾,希望他只是一时糊涂,现在能平安吧。”

“哦?只是敬佩吗?”张仁杰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听说,你们几乎是形影不离啊。他对你,有没有说过一些……比较特别的话?比如,对当前政局的不同看法?”

周卫国心中冷笑,面上却一片坦然:“长官,我们都是军人,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如何杀敌报国,如何提高军事技能。至于政局,那不是我们学员该妄议的。我们都坚信,在委员长的领导下,最终一定能战胜日寇!”

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撇清了关系,又表明了“正确”的政治立场。

张仁杰盯着他看了几秒钟,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但最终只是笑了笑:“很好,很有觉悟。不愧是党国的精英。”

然而,周卫国知道,张仁杰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条毒蛇,已经盯上他了。

视察结束后,张仁杰并没有立刻离开军校,而是以“进一步了解毕业班情况”为由留了下来。周卫国能感觉到,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在暗中注视着自己。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毕业在即,前途未卜,暗敌已至。周卫国站在训练场上,看着远处夕阳下迎风招展的军旗,目光沉静而锐利。

他知道,军校这座相对安全的象牙塔,他即将离开了。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战争和更加复杂的斗争。

但此刻的他,早已不是刚穿越时的那个仅有理论知识的特种兵了。经过黄埔的系统锤炼和数次危机的洗礼,他已经真正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心智成熟的优秀军官。

雪豹,已然磨利了爪牙,淬炼了意志。

无论前方是日寇的枪炮,还是来自背后的冷箭,他都无所畏惧。

“放马过来吧。”他在心中默念,“为了我所守护的一切,我将战斗到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