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2章

第11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尽管已经到了中午,赶街已经到了人声鼎沸的时候,江小年穿过了一条一条的街道,只想着找到记忆中的味道。

小时候为什么五毛钱能玩一天呢?在圩场可真是太多选择了。

远处戏台上的锣鼓声还在随着鼓点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农人滑稽的扮相,沙哑的唱词让人忍不住驻足,人来人往之间,还是有很多人给了一些钱打赏。

一路走过来,有卖红薯的,有卖烟叶的,有卖草药的……

听闻以前阿太说,自己的祖父就是在跑江湖中发家致富的,他也是个乡村医生,那时候差点就跟着部队当军医了,可终究没有舍得家里的老老小小。

“阿爹……”恍惚之间,江小年看着摆卖草药的老者,喊了一声。

那人回过神,笑了起来:“你是稻香村江家的小女吧?”

江小年这才发现认错了人,阿爹已经死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还在嘛,也是怪她唐突了。

阿爹,在当地是爷爷的意思。

那个卖草药的跟前有一堆堆的药草,全部都用棉袋子装起来,什么葛根,甘草等等,上面还是用着阿爹的名字。

那人看见江小年愣神,突然笑了起来:“嘿,我是你阿爹的徒弟,我学中医,都是跟你阿爹学的。”

“哦。”江小年恍然大悟,难怪有故人之姿,原来是故人之徒。

来来往往抓中药的人也很多,毕竟今天是二月二,很多人想要带一些草药回去给孩子洗澡,趋吉避凶,辟邪干净,一年都会无灾无病。

那人还没寒暄几句,给江小年一个塑料袋子:“听说你有个孩子,带回去给孩子烧水洗洗,今年一年都健康平安。”

“好好好,阿叔你忙。”江小年放下二十块钱,露出了笑容。

她似乎对这儿的人没什么印象,但是以往受过祖父,阿太恩惠的人,总能记住她的一切,这也许就是最朴实,最诚挚的情感吧。

走两步,还有一个人正在补锅补碗,江小年啧啧称奇,现在什么年代了,补锅补碗能生活吗,还不如直接网购下单,过几天就到家了。

不远处,还有一个修手表的老爷爷,这么多年来,他好像一直都在这个位置摆摊,都已经三十多年了,雷打不动,如今还有人带机械表吗。

江小年还记得,小时候还用那个爷爷看手表的眼窝放大镜打小抄嘞。

似乎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似乎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距离舞台最远的地方,有一个瞎子在拉二胡,唱的全部都是红歌,三十年前还在唱,现在还在唱,附近的乡镇,哪里有赶集的日子,他就到哪里。

远远近近,人来人往,江小年心里的烟火气息也渐渐的被带动起来。

江小年终于找到了魂牵梦绕的味道,坐在一个阿婆面前:“阿婆……”

“啊?小妹妹长这么大了。”阿婆已经两鬓斑白,但是手脚麻利,坐在小凳子上,前面是一个大大的塑料脸盆,盆里是萝卜酸,豆角酸,木瓜酸,莴笋酸……

酸香的气息让人频频驻足,江小年就是循着这个味道过来的,可谓是乡村老字号,江小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阿婆就拿着一个盆,两个凳子卖泡菜酸。

此时的“酸”并不是形容词,而是指代性的词,这个在盆里用糖、醋腌制好萝卜、木瓜、莴笋薄片的东西,就称之为“酸”,南宁地方称为酸嘢。

“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毛钱一串。”阿婆拿着牙签,很认真的串好,放在盆的边上。

阿婆的身边还围绕着好些个年轻的精神小伙,精神小妹来消费。

也许阿婆这里的价格,才是他们消费得起的地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