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3章

一亿亩水稻种植地。

什么是一亿?张骞不理解。

后面,天幕中继续说,凭借海水稻,能够养活一亿人口。

尽管他不明白,那个量词代表多少,可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稻田,他彻底沉默。

这真是人能弄出来的?

……

秦朝,淮阴。

一片萧索的街道上,有一人一边读着军谋之书,一边卖着草扎人。

他是韩信,如今尚未建立军功,不曾崭露头角,无比的贫困。

为了一点吃食,他不得不卖艺求生。

但还是吃一顿,饿三顿。

忽然,天幕出现。

上面的水稻像一片汪洋一般,连绵不断。

在韩信眼中,这哪里是水稻,简直就是黄金啊。

“这……这是何地?”

有这么多水稻、粮食,别说一个郡县的人,哪怕养育整个秦朝都不在话下。

“哎,哪怕给我分一亩地也好啊!”

同时他还注意到,这么多水稻的产量,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让人称奇。

……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

朱元璋眼巴巴看着天幕。

“好一片风水宝地。”

他立刻召集臣子前去寻找,只要找到此地,大明朝可昌盛百年啊。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然知晓,粮食的宝贵。

至正三年,郝洲发生旱灾。

次年又闹蝗灾、瘟疫。

粮食颗粒无收。

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去世,他们甚至连买一副棺材的钱都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他才选择投奔皇觉寺的高僧,剃发出家。

……

看了一阵视频后,周延收到提醒。

任务完成。

【获得奖励,曜变天目茶碗】

【获得积分奖励:200分】

他知道,茶碗不会立刻归还。

估计还要等一下。

但周延心中还是存疑。

脚盆鸡跟华夏一向明争暗斗。

他们会以何种方式。

归还华夏的曜变天目茶碗。

毕竟,现在这东西,被脚盆鸡誉为自己家的国宝呢。

这天他正在吃饭。

忽然,他老爸大叫一声。

“儿子,快来看新闻。不得了了!”

周延心头一动,来到客厅。

【今年三月,脚盆鸡海上巡逻队误入华夏领海,双方产生激烈冲突。】

【最终,脚盆鸡巡逻队被驱走,他们损失惨重。】

【华夏外交人员向国际发文:“脚盆鸡一方应对我国做出赔偿,否则我们将发动战事。】

【国之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在多方压力之下,脚盆鸡承认错误。】

【他们归还了华夏包括“曜变天目茶碗”在内的多项国宝……】

“干得漂亮!”

周延兴奋地跳了起来。

我们华夏不愧是泱泱大国。

谁敢侵犯,谁就要付出代价。

哪怕在冲突中失利的脚盆鸡,他们也要做出赔偿。

周父叹息一声:“放在几十年前。”

“脚盆鸡不但不会赔偿。”

“说不一定,还要让我们割地呢。”

“祖国,强大了啊!”

周延也是郑重点头。

华夏人民真的站了起来,不再是哪个任人欺辱的弱国。

而是东方的一条巨龙。

……

【1930年袁隆平爷爷出生于北京。】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自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童年曾受过民族屈辱和苦难。】

【困难时期亲眼见过群众饱受饥饿折磨。】

【所以学生时代他就立下学农的志向。】

【1953年袁隆平爷爷毕业。】

【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脚下当老师。】

【在国家号的召下他开始带着学生们开始做农学实验。】

【寻找“不再饿肚子”的办法。】

……

【记者问老人:“您是不是担心,那种事情会再次发生?”】

【他摇头:“不可能了,再也不可能了。”】

……

【世上没有神仙。】

【也无需立庙。】

【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

祥兴二年(1279年)

元军攻赵。

张弘范率领元军,抵达崖山。

南宋被三面包围。

将领张世杰只能下令,所有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

龙舟则位于正中央,以此达到护佑帝王的策略。

元军水师采用火攻,失败。

只好封锁海湾,断绝宋军粮草。

此刻,张世杰感叹。

“难道天要亡我大宋?”

没了粮食,军队覆灭只在旦夕。

偏偏这个时候,天幕上出现一人。

他已经很老了,但却精神奕奕,他用几十年的光阴,为整个华夏解决了粮食问题。

自此,再无一人饿肚子。

张世杰震惊:“世间真有这等惊才绝艳之辈?”

仅凭一己之力,解决了上亿人的口粮问题,难以想象!

然而,这居然是真的。

张世杰心想,要是能够找到此人,大宋指不定还有救。

于是,张世杰振奋士气,他告诉士兵们。

“挺过这一次难关!”

“日后,我们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将士们眼中含泪,一个个都振作起来。

为了大宋,为了将来,不能放弃。

他们反守为攻,打破了元军的包围。

后来,大宋改良粮食。

不断革新,硬生生延续了百年有多。

……

南宋孝宗乾道年间。

程系道学继续扩展,到此时,已经相继出现了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一批宗师。

道学大兴。

他们也构建起了内部理学、心学两大体系。

民间更是无比繁荣,弟子无数,孝宗君臣却看不惯,屡屡打压道学。

一次,朱熹正在授课。

忽然闯入一群官兵,他们对着门人弟子一顿暴打,说他们不学无术,朱熹也身受重伤。

恰逢此时,天空之中,天幕呈现。

一位老人用数十年光阴。

他兢兢业业,研究水稻,最终让国泰民安,大家都能吃饱肚子。

朱熹指着天幕,嚎啕大哭。

“自古以来,天下革新,离不开思想家与实践者。”

“先有思考。”

“再有技术!”

“不然,何来创新可言!”

那天空之人,他的思想愿景,不正是让人民饱暖吗?

因为老人的出现,华夏昌盛,千百年不衰弱。

朱熹朗声道:“一个打压思想的国家,何谈未来!”

面对凶恶的官兵,强大的宋孝宗,他丝毫不惧。

一位位弟子都集结起来,他们跪在皇宫之外。

“孝宗要杀,便全杀了吧!”

看到这一幕,宋孝宗也怂了。

这要是整出一个起义。

宋朝不就完了吗?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