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
仅剩的那个朝鲜使臣在几泼冷水后,慢慢苏醒了。
睁眼看了看周围,发现朱雄英和那个锦衣卫在身前站着。
他想死的心都有了,怎么就没死呢?还得面对这个魔鬼!西八!
好在朱雄英提前让人换了个包间,要不然他醒来看见旁边尸体的惨状,估计又要昏死过去了。
朱雄英这时不耐烦的开口说道:“你!回去告诉李成桂!让他以后派使臣来大明,记得找个会说汉语的、正常点的!”
“还有,关于驻军的事不用他操心,大明不会亏待他的朋友的!”
“记住了吗?”
那名朝鲜使臣听完后,眼神依旧迷茫:
“嗡?”
“我他妈…”
朱雄英差点没忍住掏枪给他崩了!他娘的你听不懂汉语你早说啊!
于是他转头就走了,头也不回的嘱咐锦衣卫道:
“把我刚才说的给他交代清楚!然后送他回住宿,等阅兵仪式结束了,就让他回去!”
“是!殿下!”
…
奉天殿
这时,户部尚书傅友文、礼部尚书李原名,正在给朱元璋汇报阅兵仪式和大军出征的准备工作。
“陛下,这是此次出征的开销情况,您请过目!”
户部尚书傅友文,拿出了一沓子装订好的账簿,交给了一旁的太监。
太监拿到后检查一番,没有问题,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仔细的翻了翻账簿,神色从容。
是的,他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从前几年加收商税开始,每年都国库收入都在成倍增加!
回想之前自己节衣缩食的模样,心中忍不住感叹:
“还得是咱的大孙啊!这钱赚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
看了一遍没有什么问题,便将账簿还给了傅友文,叮嘱道:
“嗯,做的不错,这段时间辛苦了,国库财政这块有你盯着,咱很放心!”
“以后多跟雄英交流交流,那小子像驴似的,不抽他他不跑!”
傅友文听后十分受用,喜道:
“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
“太孙殿下才智近妖,这商税之事,开源节流之法,还有借贷记账法,个个都如神仙手段!”
“微臣必定向太孙殿下虚心请教!我大明有此国祚,实乃国之大幸啊!”
这段话直接吹捧到他的心巴上了,只要说咱大孙好话,他都开心!
“哈哈哈哈!你们别再夸他了,再夸他他都好上天了!”
话中虽有责怪,可他的表情哪里有一丝不悦,满满的都是骄傲!
他转头看向礼部尚书李原名说道:
“各国的使臣都安顿好了吗?明日就是阅兵和出征仪式了,可不要出差错!”
李原名恭敬的行礼说道:
“陛下请放心,各国使臣早已安顿妥当,且都在监视中,绝不会有半分差错,就是那朝鲜使团…”
朱元璋挥了挥手说道:
“这个咱知道了,标儿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忙,没时间搭理他们。”
“只不过他们去找雄英,估计这会已经…”
朱元璋似乎已经猜到结果了,他们如无头苍蝇般撞来撞去,若是不小心冲撞到了朱雄英,他可没朱元璋那么好说话。
这时,锦衣卫蒋瓛急匆匆的走到朱元璋面前跪地说道:
“陛下,最新的情报!”
说着,他拿出一张密信呈给朱元璋。
次日,应天府,港口。
这里早已布置好了高台看台,朝廷百官,外邦使臣纷纷入座,前来参观的百姓把周围的道路堵的水泄不通,只为一睹大明虎贲的光彩!
场面庄严肃穆,气氛紧张而有序。朱元璋坐在高台的正中央,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确保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朱雄英站在一旁,身上全副武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期待、和昂扬的战意。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港口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一艘艘战船在海面上排列成阵,威武雄壮,彰显着大明的海上力量。
在最前端排列的,是十几艘巍峨壮观的战舰,它们的体积与气势在江面上形成了巨大的压迫感,让所有目睹它们的观众心中不禁感到震撼。
这些新改建的宝船,不仅增强了龙骨的稳定性,还大幅度提高了其载重能力,每艘船上都装备着最新研发的红衣大炮。
水手们如燕穿梭于甲板上,有序地执行着战前的准备工作,表现出严明的纪律和高超的海战技巧。
朱雄英凝视着这些庞大巨兽,心中澎湃着对大明海军的骄傲与期盼,他深知这些战舰不仅是国力的象征,同样也承载着朱元璋以武立国、以威立威的国家意志。
宝船的后排和两侧,则是密密麻麻的各种小型战船,冲锋的,运兵载马的,负责侦查的,运送粮草辎重的。
从众人视线范围内一直向长江两侧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边。
朱雄英身旁几个忙碌的身影,正不时抬头仔细观察不时低头涂涂画画。
这些人是朱雄英亲自精挑细选的工部画匠,当时他让多名画匠来到朱元璋面前,说谁能把朱元璋画的最像的,可以升官封赏。
最后在朱雄英挑出一张猪腰子脸的画像,并将作画者拖出去砍了后。
大明的画风一改此前写意的手法,而是追求极致的真实。
应朱雄英的要求,他们需要在一张长六米,宽一米的纸上画出一幅《大明海军征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