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知道,自己今日的举动确实有些鲁莽,但她别无选择。
裴知元的身份已经暴露,若不及时揭露,后果不堪设想,她,裴知元,太子,曾经深深绑定在统一战线。
周子琅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裴知元背后的世家大族势力庞大,朝中许多重臣都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不仅无法扳倒裴知元,还可能引火烧身。
翌日清晨,李虞早早起身,准备上朝。她知道,今日的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裴知元被押入天牢的消息已经传遍朝野,世家大族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果然,她刚踏入金銮殿,便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氛。
朝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见到她进来,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
皇帝高坐龙椅,面色冷峻。朝会一开始,便有数位大臣出列,为裴知元求情。
“陛下,裴大人为官多年,忠心耿耿,此事恐有误会,还请陛下明察!”一位年迈的御史大夫颤声说道。
“是啊,陛下,裴大人乃国之栋梁,岂能因一封来历不明的密信便定罪?”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李虞冷眼旁观,心中冷笑。
这些大臣平日里与裴知元交好,此刻自然要为他说话。
她上前一步,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裴知元身份可疑,证据确凿,若不严查,恐有损国本。”
皇帝微微点头,正要开口,太子却突然站了出来。
“皇妹此言差矣。”
太子面带微笑,语气却带着一丝讥讽,“裴大人乃朝廷重臣,岂能因一封密信便定罪?况且,这密信从何而来,是否有人故意构陷,尚未可知。”
李虞心中一紧,知道太子这是在暗示她别有用心。
她正要反驳,周子琅却已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周子琅神色平静,语气却坚定,“密信内容涉及北狄与朝中重臣的勾结,事关国本,岂能轻忽?裴大人若真清白,何不坦然接受调查?”
太子脸色微变,正要开口,皇帝却已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够了!此事朕自有决断。裴知元暂且在天牢,待查明真相再行处置。退朝!”
朝会结束后,李虞走出大殿,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
她知道,太子和世家大族不会轻易放过她。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朝中流言四起,许多大臣开始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她勾结外敌,意图不轨。
李虞心中明白,这是裴知元的反击。
他虽身陷囹圄,但背后的势力仍在运作。她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证据,否则局势将对她极为不利。
几日后,李虞收到一封密信,信中详细记录了裴知元与北狄往来的证据。
她心中一喜,正欲将信呈给皇帝,却突然意识到,这封信来得太过蹊跷。
她仔细查看信中的内容,发现其中有些细节与之前的情报不符,显然是有人故意伪造。
李虞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裴知元的陷阱。他故意放出假证据,引她上钩,一旦她将信呈给皇帝,便会落入他的圈套。
她立刻将信销毁,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行动。
与此同时,周子琅也在暗中调查裴知元的背景。
他发现,裴知元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太子表面上与裴知元不和,实则暗中勾结,意图通过裴知元与北狄达成某种协议。
周子琅将这一发现告知李虞,二人商议后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李虞站在御花园的梅林中,指尖轻轻拂过一朵含苞待放的白梅。
月光如水,倾泻在她素白的宫装上,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而孤寂。
周子琅站在她身后三尺处,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他能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松香,那是他常年佩剑沾染的气息,此刻却与梅香交织,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