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后!”
“退……!”
方孝孺一声怒吼,炸响在太庙上空。
正要冲上来的侍卫们,硬生生被这股气势震慑住,僵在原地,不敢动弹。
朱棣更是心头一颤,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
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相信世上真的有这种人!
就这么一个人,平日里温文尔雅,谦和有礼,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可现在,他站在高处,白绫绕颈,眼神如刀,气势如虹,却像一尊杀神降世,要把他朱棣的名声彻底粉碎……
“方…方先生……你……你这是何意啊?”
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四年来,
甚至说这一辈子以来,他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压力。
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千军万马,而是来自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针对的是他的铁蹄大军无法到达的地方——
人心!
最柔软的人心,此时成了最要命的战场!
而他朱棣,从来就不相信还有这回事!
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相信世上真有这种人!
此时此刻,
在所有人震惊一片的错愕中,方孝孺冷冷地看着朱棣,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
“燕王殿下,哦不,现在应该称你为皇上了。”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皇上,你以为你赢了吗?”
“你以为,你攻破了应天,杀了一些人,就可以坐稳这皇位了吗?”
“你错了!”
方孝孺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洪钟大吕,震耳欲聋。
“你得位不正!你残暴不仁!”
“你杀戮功臣,你纵兵抢掠,你倒行逆施,你天怒人怨!”
“今日,我方孝孺便以一死,向你进谏!”
他猛地一吸气,胸膛高高鼓起。
“我有一言,请皇上静听!”
“若皇上能听得进去,我便苟活于世,为你撰写登基诏书。”
“若皇上执迷不悟,我方孝孺今日便血溅太庙,以身殉国!”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朱棣的心头。
他顿时脸色苍白,冷汗涔涔而下。
周围的朝臣们,也都惊呆了,看着方孝孺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恐惧。
谁也没有想到,方孝孺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向朱棣发难。
这简直是……太疯狂了!
但同时,朝臣们又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
方孝孺,
不愧是“天下正人”!
这世上真的有这种人!
眼下这个关口,人人都在想怎么保命,他老兄却来了这么一下?
不过也好,有他这么一搞,大家也会有好处的……
因此,
围观的朝臣们,眼中也透出一些期待。
……
这时,
道衍悄然站在朱棣身后,脸色阴沉得可怕,声音则像是蚊子一样,在朱棣耳边回旋:
“殿下,万万不可让他死!”
“他若死了,这天下,就真的要大乱了!”
“就算他活着,今日之事传出去,也会激起无数人的反抗之心!”
“到时候,各地义军蜂拥而起,这仗,就没完没了了!”
“更何况,还有许多兵马往南、往西退去,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殿下,刚刚夺取的江山,很可能得而复失!”
啊?
朱棣紧紧地咬着牙,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对!
方孝孺不能死。
可是,就这么被一个文人逼到这份上,他实在是不甘心!他可是堂堂的燕王,是马上打天下的英雄!
如今,却要向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低头?
这口气,他怎么咽得下去!
可是,不咽又不行。
方孝孺的命,现在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命。
更是天下读书人的命,是天下百姓的命!
他若死了,自己就真的要被钉死在耻辱柱上了……
想到这里,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抬起头,看着方孝孺,一字一顿地说道:
“方先生,请讲!”
……
方孝孺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皇上!登基大典,乃是顺天应人之举,万民归心之时。然,金川门破,燕军入城,已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他猛地抬高声音,眼中似有火焰燃烧:
“皇上既已君临天下,当以仁义治国,以德服人!当以天下百姓为念!”
“臣,方孝孺,恳请皇上,即刻下旨,约束军纪!”
“自今日起,大军不得再伤百姓一人!”
一人……
一人……
回声在安静的太庙上空久久飘荡……
方孝孺的声音,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仿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百姓的深切关爱。
在场的朝臣们,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低下了头,默默流泪——
是啊,方孝孺心里只有百姓,只有天下苍生!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正人”!
这时候,就连那些从来不相信世上有正人君子的人,也不禁感动莫名,心里生出种种难言的激动……
……
朱棣心中微微一动——
不伤百姓?
那好办啊!
反正要杀的,只是那些不识时务的建文旧臣。
至于普通百姓,以后还要靠他们当牛马呢……
想到这里,朱棣正要开口答应。
“殿下,且慢。”
道衍低沉的声音,如同一盆冷水,突然在耳边回旋。朱棣的热情。
“殿下,再问一下,他还要什么……”
声音很轻,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机警,那正是道衍此人的过人之处,总是能在最危急的关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
嗯嗯!
朱棣立刻反应过来——
是啊,
先不能满口答应……
再看看,他还要什么?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耐烦,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
“谢方先生教我……”
“朕自起兵以来,便时时告诫将士,不得扰民。”
“如今看来,是朕做得还不够……有惭于太庙、有惭于祖宗啊……”
他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诚恳”:
“朕在此立誓,今后定当以仁政治国,爱民如子,绝不让百姓再受半点苦楚!”
这一番话慷慨激昂,斩钉截铁,让人无可置疑!
说罢,
他又上前几步,轻声温和地问:“方先生,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哼!
方孝孺冷哼一声,心里却想——
朱棣要杀的那些人,黄子澄、齐泰他们,肯定是跑不了了。
毕竟,削藩是他们一手策划的,靖难之役也是他们挑起的。
朱棣不杀他们,难消心头之恨。
自己若是强行保他们,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既然如此,不如……见好就收!
这时,
方孝孺凝视太庙中的太祖画像,昂头挺胸,再也不置一词!
呼……
朱棣见他看着太祖画像,以为他还要说什么厉害的,一下慌了神,正要再次开口询问。
道衍却扯了扯他的袖子,低声说:
“殿下,没了……”
道衍的声音很轻,但语气却很坚定。
他已经看出来——
方孝孺还是明智的,不会提出非分要求……
如果再献殷勤,反而就吃亏了!
嗯嗯!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点点头,大声传令:
“传朕旨意!所有兵马,即刻回营!”
“胆敢再伤百姓一人者,立斩不赦!”
“违令者,以谋反论处,株连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