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么多钱怎么办?”林珍珍又问。
虽然她很缺钱,但她是真的没想过白拿沈予欢的钱。
“拿着吧,”沈予明想了想说,“给她收着,等以后她有需要了,我们再还给她!”
林珍珍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那谢廷川看着整体条件不错,但还没嫁过去,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这笔钱与其硬还给沈予欢,还不如他们替她收着,说不定以后欢欢真有需要这笔钱的时候。
“行,那我先收着,”林珍珍将钱收了起来,又想起什么,头疼地说:“不过这酒席要怎么办?”
她跟沈予明虽然已经成家有孩子,但是他们那时候穷,沈父沈母又不帮衬他们,他们结婚连个仪式都没有。
结婚那天,沈予明拉着牛车去接她,她就跟他来了,买了点喜糖分给街坊邻居,就算宣告了他们的结合。
沈予明想了想,就说:“要不然我们去找二叔二婶他们商量商量?”
林珍珍觉得可以:“行啊,那我们去吧。”
时间比较赶,沈予明和林珍珍没有耽搁,立马就出门去找沈二叔和沈二婶。
沈二叔和沈二婶得知后,又带着他们连夜去找了几个族中的长辈,聚集在一起讨论,快到十二点才回来。
了却了一桩心事,夫妻二人都很兴奋。林珍珍看着头顶上的蚊帐,又想起来:“对了,欢欢要结婚的消息,咱们是不是应该告诉爸妈和大哥大嫂一声?”
沈予明躺下,疲惫了一天的身体瞬间放松了,他舒服地舒了一口气,结果好心情没能维持几秒钟,听到“爸妈”瞬间一扫而光。
谢廷川为什么会知道沈予欢和小阳的存在?还不是他爸妈告诉谢廷川的。
要不是谢廷川是个卧底,他真是个疯子,欢欢和小阳还不知道要经历什么!
沈予明都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父母?
就大哥是他们的孩子,他跟欢欢就不是了吗?他一点都不想把父母叫回来。
可是没办法,欢欢出嫁是件大事,总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他就说:“明天我们要去县城买物资,到时候我找个时间去跟爸妈大哥大嫂说一下吧。”
“你不用去,我去!”林珍珍立刻说。
“哪用得着你专门跑一趟?”沈予明说,“我顺便去得了。”
“不行,就我去!”林珍珍坚持说。她婆婆不是一门心思地想甩开欢欢这个包袱吗?她就要让他们看看,自己丢掉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包袱”!
沈予明见妻子这么坚持,也就不说什么了,她去就她去吧。
村子里是很难藏住秘密的,第二天,沈予欢要嫁给谢廷川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和平大队。
村民们纷纷跑来沈家——
“予明家的,听说你们家欢欢跟谢团长好事将近啊?”
“我就说嘛!欢欢都为谢团长生了一个儿子了,两人肯定是要走到一块的!”
“谢团长这么优秀,欢欢这么漂亮,两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啊!”
“欢欢这孩子,她出生我看她命里就是自带富贵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以后啊,就是个官太太咯!”
“还有小阳这孩子,像个福娃娃似的,一看就是个能带来好运的,这不,还真是!”
……阿巴阿巴,全是阿谀奉承沈予欢、小阳和沈家人的!
林珍珍的嘴角咧到耳根都合不拢,她今天可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一把,背地里拉着沈予欢说:“瞧瞧他们那哈巴狗的样子,一看到你嫁给谢团长了,巴巴的来说好话了,都忘了以前是怎么对你的吗?”
“还问我他们能不能喝上你的喜酒!呸,脸皮怎么那么厚呢?喜酒没有,喜尿倒是有一杯!他们敢厚着脸皮来,我去就茅厕给他们满上!”
“趋利避害、见风使舵是人之常情,这种人说他十恶不赦吧也不是,不理他们就好了!”沈予欢笑着说。
“你这当事人怎么比我还看得开?太好欺负了你!”林珍珍嗔道。
“那能怎么办?难不成我真要去茅厕给他们倒一壶尿,塞到他们嘴里?”
“哈哈哈哈哈哈~”林珍珍笑癫了,其实她也就是这么一说。
沈予欢看着性子软,但也绝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儿。
“行吧,那就不理他们了,”林珍珍笑着说,拉着沈予欢:“走走走,做午饭吃去,吃完我要去县城一趟。”
“去县城干啥?购买物资啊?”沈予欢问,“不是有二婶跟二哥一块去了吗?还有赵队长,他们你也去啊?”
购买物资的任务主要交给沈予明和沈二婶。沈予明主要是去出苦力的,沈二婶懂得比较多,她得去指导。至于赵旭伟,他有车,当司机兼苦力的。
“我不是去购买物资,至于我要去做什么,你猜猜?”林珍珍卖关子。
沈予欢思索了一下,看着林珍珍坏笑的表情,瞬间醍醐灌顶:“你不会?”
“没错!”林珍珍立刻说,“你都要结婚了,爸妈总得知道吧?我怎么也要告诉他们一声呀!”
沈予欢不用想都知道,“告诉”当然不只是简单的告诉,肯定还有别的坏心思。
林珍珍是想为她出气,她当然不会拦着她,很纵容地说:“那你去吧。”
“你去不去?”林珍珍拉着沈予欢说,“要不咱们一块去吧?”
“我就不去了,我们都出去了,几个孩子单独在家啊?”沈予欢拒绝道。
虽然农村的孩子大都是放养,但还是需要有一个大人在家看着的。
“这不是有谢团长呢吗?”
“你又不是不知道小阳现在对他有多抗拒。”
“那倒也是!行吧,那我自己去吧。”
于是吃完午饭后,林珍珍就乘着大队里的牛车出发了。到了县城,走到了县城高中的职工宿舍。
沈家的两房关系并不好,林珍珍跟沈大嫂王安悦更是属于见面客气、但背地里都讨厌死对方的关系。
不过在林珍珍还没有意识到沈父沈母对大房偏心的时候,她在村里种的一些菜以及家里鸡下的蛋经常会拿到这里孝敬公婆。
所以她也来过不少次了,还是很熟悉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