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3章

刘慧珍高兴地回应:“援朝?沈援朝?这个名字真不错。

好,以后他就叫援朝了!”

王主任接着吩咐:“这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办理起来可能会有麻烦。

你先去街道办登记他的户口。”

“明白了,我马上就去!”

刘慧珍答道。

工作安排下来了,而且,从今往后,沈伟的名字就成了沈援朝。

这样一来,刘慧珍感觉如释重负。

同时,沈幼楚和沈幼甜也松了一口气,因为弟弟可以留下来了。

等王主任离开院子后,95号大院里的邻居们终于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王主任对这个孩子还真是关心,竟然让刘慧珍去工作!”

贾张氏冷哼一声,说道:“这种工作本该是给我们贾家的,一家老小过得那么苦,怎么不照顾一下呢?”

她随即开始挑起纷争,“再看看我的大孙子多么瘦弱可怜啊,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帮衬我们?”

秦淮茹也跟着抱怨,抱着拐杖哭哭啼啼;就连襁褓中的沈援朝都能察觉出她的用意,仿佛是在故意制造舆论压力让刘慧珍交出工作岗位。

易中海看着这一切心里想着支持秦淮茹,但又不敢说什么。

毕竟这是由王主任安排的事情,他还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慧珍低着头默默洗尿布,洗完了后就推着婴儿车说:“楚楚、甜甜,我们回家吧。”

看着刘慧珍的背影,贾张氏站起来嘟囔道:“真狠心呀,在这么大的院子里住着也不给孤苦的老百姓点施舍吗?死了男人活该!”

同样心烦的还有杨瑞华和阎埠贵,他们也都为自己错过了好机会而懊悔。

而面对这一切的傻柱却在一旁安慰秦淮茹,引得贾东旭脸黑得像锅底。

另一边,热心的一大妈为刘慧珍感到开心,立刻跑过来表示帮助,“以后如果需要人帮忙看孩子,别忘了叫我!家里无事可做,我能帮忙就帮。”

刘慧珍感激地回答:“真的谢谢您一大妈!”

一大妈抱起沈援朝时满眼温柔,“我要努力省钱,等能让他也喝到麦乳精才好。”

没领养成功让一大妈心痛不已,所以她想尽办法弥补。

沈援朝心中暗暗决定,等将来要想法子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沈幼楚和沈幼甜迫不及待地对着沈援朝亲昵起来,“妈妈,弟弟是不是不会被抱走了?”

“不会的,援朝永远是你们的弟弟。”

刘慧珍坚定地答复。

姐妹俩欢欣雀跃,“太棒啦!我们以后负责看弟弟,你放心去上班!”

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三岁的她们还很小,但确实非常懂事,令人欣慰。

中午,刘慧珍为沈幼楚和沈幼甜做好饭菜,又用ABC米老鼠奶糖熬了一碗米糊喂给沈援朝吃完。

随后她对沈幼楚说道:“楚楚,甜甜,你们要好好看着弟弟,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一个人看着弟弟,另一个人就去喊一大妈过来,明白吗?”

“刘婶子,你放心去吧,我会帮忙照顾援朝的!”

何雨水穿上了刘慧珍帮她修改好的棉袄,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只是头发依旧有些凌乱。

于是,刘慧珍快手利索地为她编了两个麻花辫,并微笑着说:“那就有劳你了,这些是你喜欢的米老鼠糖纸,我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你可以拿回去夹在书里哦!”

何雨水小心翼翼地将糖纸放进口袋中,便和沈幼楚、沈幼甜一起看护起沈援朝来,越看他们越觉得他可爱,忍不住捏捏小手、小脚,亲吻他稚嫩的小脸颊。

这让还不大会爬的沈援朝渐渐面色发黑,觉得自己似乎不洁净了。

他还未尝过爬行滋味,初吻却已不在。

刘慧珍来到街道办后,先是递交了介绍信完成入职手续。

即便是临时工,也有规范化的程序。

1950年,市政府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对失业工人、专门技术人员及知识工作者进行就业登记以帮助改善生活。

从1952年起,在各区委的支持下,通过公共卫生部门组织了四千多人加入以工代赈工作。

同时举办了一些生产合作社,让烈士亲属、军属以及贫民参与制作手工制品如鞋等商品,政府也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销路协助。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贷款援助计划来帮助人们生产自救。

然而还有许多无依无靠的人群(老人、残疾人或孤寡),这些人由救助站提供照顾。

南锣鼓巷社区就有这样的救助点,负责照料三百多名需要帮助的人们,以及一百多个婴儿。

他们的饮食起居很多需要人的悉心照料。

刘慧珍正式加入了这样一支团队,郭大娘是这里的前辈,负责带领新入职的刘慧珍了解工作的流程:“慧珍啊,今天是你的第一天,先熟悉环境。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

我们近期的任务主要是清洗衣物,还有一些是做饭的任务。”

刘慧珍很快掌握了要领并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即便冰凉的井水也没阻挡住她的步伐。

迅速完成了拆洗衣物的工作,在她身边的衣服逐渐堆积成山。

那些年迈无力洗衣服的老奶奶会继续把晾晒工作完成。

这引起了责任领导人的注意,“这就是王主任找的新帮手吧?”

负责人满意地问道,王主任也高兴地点着头。

下午下班时间到了,尽管已经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但见厨房里忙碌不已,刘慧珍还是前去帮助清洗整理蔬菜。

厨师由于有了这份额外帮助轻松不少,“大妹子啊,你稍等一下我匀出来些饭给你!”

“不用了,王哥,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不应该带走东西的!”

刘慧珍拒绝道。

不过王主任坚持道,“拿上吧,你们加班晚上的时候顾不上家里,按规定允许带些吃的回去,让大厨回头先借个饭盒给慧珍用。”

就这样,刘慧珍的第一天工作结束了,不仅表现出色获得好评,还意外得到了一份温暖的晚餐:一饭盒装满炖菜还有两块馒头。

过去,这样的饭菜量足以供刘慧珍母女三人享用三餐。

更何况这道白菜炖粉条里还有肉片。

刘慧珍连忙道谢,郭大娘笑着说:“走吧,慧珍,我家正好顺路,咱们一起回家吧!”

“好的。”

郭大娘心情很好,笑着说:“慧珍,你看报吗?我们支援朝鲜的战争在上甘岭打胜了!”

刘慧珍答道:“郭大娘,您还认字呢?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刘慧珍家以前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学认字?

“哎呀,慧珍你真得改变才行。

听说现在有种速成识字法,四月份才有的新发明。

文盲用它学习150个小时就能认识1000到2000个字!王主任说,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正需要更多认字的人才,要是你也识字,以后转正也容易。

我的儿子也是扫盲班的学生,他后来分到了四九城的机器厂,他们厂不仅提供白米饭和馒头,还新建了宿舍和机器,过得可美着哩!

你还年轻,下班后参加扫盲班,多认些字也不错啊!”

郭大娘的话让刘慧珍动了心。

想到给儿子沈援朝改名字时的困难,她意识到不会写字的不便。

现在有这个免费的学习机会,也许真的应该试试,说不定还能如郭大娘的儿子一样得到更好的发展。

毕竟将来还要考虑给援朝娶妻生子的问题。

刘慧珍答道:“谢谢您郭大娘,回头我去问问这个扫盲班的事情!”

“对了慧珍,现在咱国家把工人当成真正的主人了,好多国营工厂都在评估工人等级。

我儿子也被卷进来了,这要是评上好等级,薪水也能提一档呢!”

刘慧珍说:“是啊郭大娘,恭喜您的确福星高照!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些事儿?”

“那也是,等你的孩子们长大了,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

只是你不是工厂职工,所以消息传不到耳朵里。

不过那些工厂的老前辈们都已经加班加点练习手艺啦。”

到了胡同口刘慧珍与郭大娘分手了,拎着餐盒进入四合院,阎埠贵正好站在门口修他的钓竿,见状,随眼瞄了下,但马上又惊异地抬头看着刘慧珍:“慧珍,你这是带回了饭?”

刘慧珍解释:“是呀,王主任说晚上帮忙做晚饭的工作人员,允许拿一份饭带回去。”

旁边的杨瑞华听闻也凑上来问道:“哟,慧珍你今儿带来的是什么?”

伸手要拿过来看看。

阎埠贵两口子向来精打细算,哪怕是一丁点儿好处都不放过,看见刘慧珍带了饭回来,更是急红了眼。

这时候一大妈说:“慧珍,回来了啊?援朝在哭呢,哄也哄不了。”

刘慧珍一听立即匆匆前往西跨院查看。

阎埠贵夫妇懊悔不已地说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