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力出奇迹从隋唐开始》中的易峰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古代风格小说被小蒋iop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小蒋iop”大大已经写了112447字。
大力出奇迹从隋唐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唐璧率领济南府兵,衔尾追至一处险要隘口,却见单雄信早已带着数十名绿林好汉扼守在此。隘口狭窄,仅容数人并行,隋兵虽众,却难以展开攻势。
“单雄信!你竟敢劫狱造反,就不怕株连九族吗?”唐璧勒马阵前,厉声喝道。
单雄信横枪立马,朗声道:“唐大人,杨广昏庸无道,百姓流离失所,我等只是替天行道!你若识相,速速退兵,否则休怪我枪下无情!”
唐璧怒极,挥令进攻。隋兵蜂拥而上,却被单雄信等人凭借地势杀得人仰马翻。王伯当立于高处,弯弓搭箭,一箭正中唐璧马前的帅旗。唐璧见状,心中一凛——这王伯当箭术通神,若要取自己性命,易如反掌。他心知此地不宜久留,恨恨地说了声“撤”,率军退回济南。
众豪杰趁此机会,迅速撤往红叶林隐藏。樊虎则快马加鞭,连夜追赶秦叔宝报信。
济南府的加急文书很快送到杨林案前。杨林见单雄信之名赫然在列,又听闻七太保说单雄信是秦叔宝的挚友,心中疑窦丛生,当即下令:“速传秦叔宝!”
此时的秦叔宝,正心急如焚地等候消息,见樊虎策马奔来,连忙上前询问。樊虎将劫狱成功、众人已往红叶林的消息一说,秦叔宝悬着的心刚放下,却见远处尘土飞扬——杨林派来传唤他的亲卫到了。
“不好!”秦叔宝暗道不妙,“杨林定是起了疑心。樊虎,你先往红叶林报信,我随后就到!”说罢,他翻身上马,假意随亲卫去见杨林,行至半路,却突然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亲卫大惊,连忙回报杨林。杨林得知秦叔宝竟不辞而别,勃然大怒,亲率一队精锐骑兵追赶:“秦叔宝!你竟敢欺瞒本王,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秦叔宝一路狂奔,樊虎的坐骑因长途跋涉早已力竭,渐渐跟不上。眼看杨林的追兵越来越近,秦叔宝对樊虎道:“你持我令箭,速去潼关,告知守将魏文通,就说山东有变,我奉杨林之命先行,让他即刻开关放行,并率军往接杨林!”
樊虎领命而去。秦叔宝则勒住马,转身面对追来的杨林,沉声道:“义父,不必再追了。”
杨林策马上前,怒视着他:“叔宝!你为何要逃?若你与劫狱之事无关,本王可以既往不咎!”
秦叔宝翻身下马,对着杨林深深一拜:“义父对我的扶持之恩,叔宝永世不忘。但杨广昏庸,残害忠良,荼毒百姓,我已决意不再为他卖命。况且,我本是秦彝之子,与义父有杀父之仇,此前认贼作父,实乃权宜之计,还望义父恕罪!”
“你……你果然是秦彝的儿子!”杨林如遭雷击,随即怒不可遏,“好!好一个秦叔宝!竟敢骗得本王好苦!今日我便替朝廷清理门户,为死去的将士报仇!”说罢,提枪便刺。
秦叔宝不敢怠慢,抽出双锏迎战。两人在旷野之上大战数十回合,秦叔宝终究技逊一筹,渐渐不支。他虚晃一招,拨转马头,疾驰而去,奔往霸陆桥。
到了霸陆桥,秦叔宝见桥窄路险,心生一计。他让坐骑继续往前跑,自己却翻身躲在桥下。杨林追到桥头,见秦叔宝的坐骑独自奔远,以为他已过桥,当即率军追赶。秦叔宝趁机从桥下钻出,拍马往潼关而去。
樊虎持秦叔宝令箭赶到潼关,魏文通果然不疑有他,开关放行,并亲自率军往接杨林。秦叔宝赶到潼关,与樊虎会合,顺利出关。
杨林追到潼关,得知魏文通竟放秦叔宝出关,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下令:“魏文通!你速去擒回秦叔宝,将功赎罪!否则,提头来见!”自己则因赴长安受封的日子将近,只得恨恨地继续赶路。
魏文通不敢怠慢,率领精锐骑兵,快马追赶。秦叔宝昼夜兼程,坐骑早已疲惫不堪,眼看就要被魏文通追上。就在这危急关头,单雄信突然从斜刺里冲出,挺枪拦住魏文通:“秦大哥快走,我来挡住他!”
单雄信与魏文通大战十数回合,渐渐不敌,虚晃一招,拨马而逃。魏文通哪里肯舍,紧追秦叔宝不放。
秦叔宝逃至一处隘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自绝望,忽听对岸弓弦声响,一支冷箭破空而来,正中魏文通持枪的手腕。魏文通惨叫一声,长枪落地。对岸,王伯当手持弓箭,冷冷地看着他。
魏文通又惊又怒,不知对岸还有多少埋伏,不敢再追,只得恨恨而返。秦叔宝这才得以脱险,对王伯当拱手道:“伯当兄,多谢相救!”
回到红叶林,秦叔宝见众人安然无恙,程咬金也已获救,心中大定。他看向单雄信,略带埋怨道:“雄信大哥,你来得未免太迟,险些让我命丧魏文通之手。”
徐茂公笑道:“叔宝,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正是我的安排。你‘潼关内三挡老杨林,潼关外九战魏文通’的事迹,如今怕是已传遍天下,这对你的名声可是大有裨益啊!”
秦叔宝这才恍然大悟,众人也纷纷称贺。
聚义厅内,众豪杰围坐议事。徐茂公道:“红叶林虽隐蔽,但并非长久之计。若朝廷大军杀到,我等必死无疑。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有人提议:“不如就此散去,各自浪迹天涯,或许还能保全性命。”
立刻有人反驳:“我等既已歃血为盟,岂能贪生怕死?不如霸占山头,做个逍遥自在的大王!”
众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就在这时,蓉蓉排众而出,朗声道:“各位英雄,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见是女子发言,皆感诧异,却也静了下来。
蓉蓉道:“各位聚义于此,皆是因看不惯炀帝暴政,想为百姓出一口气,这便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昔日汉高祖刘邦,本是泗水亭长,却能揭竿而起,最终推翻暴秦,建立大汉。我等既然已为义气迈出了第一步,为何不能再为天下公义,做一番顶天立地的大事业?”
她的话掷地有声,听得众人心潮澎湃。宁夫人也站起身:“蓉姑娘说得对!与其苟且偷生,不如破釜沉舟,为天下百姓争一个朗朗乾坤!”
程母也点头附和:“我老婆子虽不懂什么大道理,却也知道,跟着叔宝、咬金这些好孩子,准没错!”
众豪杰被说得热血沸腾,齐声应道:“愿追随各位哥哥,共图大事!”
单雄信想起远在二贤庄的家人,忧心忡忡:“只是起义乃灭门之罪,我家中还有妻儿,不知能否来得及接他们前来。”
罗成闻言,也面露难色。他身为北平王之子,若身份暴露,定会连累家人。
秦叔宝见状,对罗成道:“表弟,你身份特殊,不宜在此久留,还是返回冀州为好。路上若能见到雄信大哥的家人,便转告他们速往金堤关会合。”
罗成虽不情愿,却也知道秦叔宝说得有理,只得点头应允:“秦大哥放心,我定会将话带到。”
徐茂公站起身:“事不宜迟,我等当尽快夺取一处据点,站稳脚跟。金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守将华公义虽勇,却非明主,我等可先取金堤关!”
众人皆以为然。徐茂公看向秦叔宝:“叔宝,你如今仍穿着杨林所赠的盔甲,不如就扮作朝廷大将,前往金堤关劝降华公义。若能成功,可免刀兵之苦;若不成,便趁机夺关!”
秦叔宝点头应诺。
次日,秦叔宝身着盔甲,带着数名随从,来到金堤关下。华公义听闻杨林的十三太保到访,连忙出关迎接。
“不知秦太保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华公义拱手道。
秦叔宝开门见山:“华将军,炀帝无道,天下大乱,你为何还要助纣为虐?不如归顺我等,共图大业,造福百姓!”
华公义闻言,勃然大怒:“好你个秦叔宝!竟敢劝我造反!我看你是疯了!”说罢,提刀便砍。
秦叔宝早有准备,双锏一架,两人大战起来。华公义刀法虽猛,却不及秦叔宝锏法精妙。战至数十回合,秦叔宝瞅准破绽,使出秦家锏的杀手锏,一锏将华公义打落马下。
“杀!”早已埋伏在附近的单雄信、徐茂公等人率军冲杀出来。金堤关的守兵见主将已死,本就无心恋战,又听闻秦叔宝的威名,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夺取金堤关后,单雄信立刻下令:“各位兄弟,速回各自根据地,召集人马前来会合!”徐茂公则命人打造兵器盔甲,整顿军纪,众人士气高昂。
秦叔宝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却有些愧疚,对蓉蓉道:“蓉姑娘,如今我等起义,怕是将你也卷入了这漩涡之中。”
蓉蓉摇头笑道:“秦壮士说笑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何况是你这样的栋梁之才。若能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纵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她顿了顿,又道:“只是我看各位英雄虽武艺高强,却缺乏章法,如同散沙。要想成就大业,还需有严明的制度和长远的规划,更需一位能号令天下的明主。”
秦叔宝闻言,深以为然。蓉蓉又看到他桌上放着的《天下名将谱》,拿起翻看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这可是无价之宝!行军打仗,情报最为重要。有了这份名册,便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当与茂公仔细研究才是。”
秦叔宝看着蓉蓉,心中感慨万千。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有如此见识和胸怀,让他敬佩不已,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长安城内,炀帝得知秦叔宝等人起义,占据金堤关,勃然大怒。杨林在一旁奏道:“陛下放心,老臣定当擒回秦叔宝,铲平反贼,以儆效尤!”
宇文化及却趁机进谗言:“陛下,罗艺与单雄信素有往来,多年来对二贤庄的反贼不闻不问,恐有通敌之嫌啊!”
炀帝本就多疑,闻言顿时起了疑心,下令道:“传旨,削去罗艺兵权,命宇文化及前往宣旨,宇文成都率军监视,若罗艺有异动,即刻斩杀!”
罗成快马加鞭,赶往二贤庄报信,谁知坐骑因连日奔波,竟暴毙在路上,耽误了行程。
而此时的二贤庄,单冰冰正因在家烦闷,趁单雄信的妻子熟睡,偷偷溜出庄门,往潞州城游玩。她见潞州城内兵马众多,还以为有什么热闹可看,却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
罗艺接到炀帝的旨意,虽心知是宇文化及陷害,却也不敢违抗,只得交出兵权。但他对单雄信的家人却没有手软,当即率军将二贤庄重重包围。
易峰此时正在二贤庄附近联络绿林好汉,听闻罗艺大军包围二贤庄,心知不妙,立刻想冲进去报信,却被隋兵拦住。他心急如焚,只得在外围观望,寻找机会。
罗艺一声令下,隋兵冲入二贤庄,将上下人等悉数擒获,开始抄家。单雄信的妻子、家人,以及庄内的伙计,无一幸免。单冰冰在潞州城听闻二贤庄被抄,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往回赶,却被隋兵拦住,只得眼睁睁看着家破人亡,悲痛欲绝。
易峰看着二贤庄内火光冲天,听着哭喊之声,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金堤关的众豪杰,还不知道单雄信的家人已遭此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