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往事回首,你只是我记忆里的投影》中的邓海军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悬疑脑洞风格小说被性口辞黄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性口辞黄”大大已经写了131404字。
往事回首,你只是我记忆里的投影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薄雾尚未完全散去。
邓海军轻手轻脚地爬下床铺,尽量不惊动还在熟睡的室友张涛和王超。他昨晚几乎没怎么睡好,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凉亭里苍凉的埙声、柳笙楼带泪的眼睛、她指尖的微凉,还有那句“我相信你”。一种奇异的期待感驱散了困倦。
他洗漱完毕,拿起昨晚柳笙楼借给他的一支普通竹笛(练习用),悄悄溜出了宿舍。
凉亭里,晨露未晞。柳笙楼已经到了,她换了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安静地坐在石凳上,看着亭外氤氲的雾气,侧影沉静。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看到邓海军,脸上绽开一个清新的笑容:“很准时嘛,邓同学!”
教学正式开始。柳笙楼是个极好的老师,耐心细致。她从最基础的持笛姿势、口型(风门)、气息控制教起。“气息是笛子的灵魂,”她示范着,“要平稳,像吹蜡烛的火苗,让它轻轻摇曳但不熄灭。”邓海军学得很认真,他强大的专注力和身体协调性此刻发挥了作用,很快掌握了要领,能吹出稳定的长音。
柳笙楼眼中满是赞许:“不错!比我想象的快多了!那我们加快点进度?”她开始教他简单的指法,配合气息吹奏音阶。邓海军的手指修长灵活,在笛孔上移动毫不生涩,音阶很快变得流畅起来。
时间在专注的学习中过得飞快。当邓海军能磕磕绊绊但完整地吹奏出一小段简单的练习曲时,柳笙楼忍不住鼓起掌:“太棒了!你这学习能力…简直是为音乐而生!物理系真是埋没你了!”她开玩笑道。
邓海军放下笛子,也笑了。清晨微凉的空气,悠扬的笛声(虽然稚嫩),柳笙楼明媚的笑容和毫不吝啬的鼓励,都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愉悦。物理世界的壁垒仿佛被这清越的笛音暂时打破。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吧?别耽误你上课。”柳笙楼看了看天色。
“嗯,好。谢谢你,柳…老师?”邓海军尝试着换了个称呼。
柳笙楼噗嗤一笑:“别!还是叫名字吧!明天同一时间?”
“好!”邓海军用力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邓海军像着了魔一样。无论有没有早八的课,他都雷打不动地在清晨六点起床,准时出现在凉亭。张涛和王超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卧槽!海军!你最近被鬼附身了?起这么早?”第三天早上,张涛顶着一头乱发,睡眼惺忪地看着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出门的邓海军,一脸震惊。
“就是!还天天拿根破笛子!物理系才子要转行当街头艺术家了?”王超也探头从上铺问道。
“晨练,呼吸新鲜空气,顺便…培养点艺术情操。”邓海军含糊其辞,拿起笛子就溜。
“信你个鬼!”张涛和王超在后面异口同声。
第四天、第五天…邓海军风雨无阻。他的笛艺在柳笙楼的悉心指导下进步神速。吐音的清晰短促,叠音的圆润连贯,花舌的灵巧颤动,波音的悠扬婉转,气振音的情感起伏…这些技巧他竟在短短几天内掌握了要领!柳笙楼的惊叹几乎成了每日的保留节目。
“邓海军,你老实交代!”第六天清晨,邓海军刚溜回宿舍准备拿书上课,就被守在门口的张涛和王超“逮住”了。张涛抱着胳膊,一脸“坦白从宽”的表情:“说!是不是那个凉亭妹妹?音乐系那个柳…柳什么楼?你天天起那么早,是去跟她私会了吧?还学吹笛子?物理男玩浪漫都这么硬核?”
邓海军被他们堵在门口,耳根有点发热,但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什么私会…是正经学习!人家柳笙楼笛子吹得特别好,免费教我。”
“免费?”王超夸张地怪叫一声,“图啥?图你物理好能帮她算声波频率?海军,不是兄弟说你,这姑娘肯定对你有意思!不然谁大清早免费教人吹笛子?还风雨无阻?”
“就是!快说说,发展到哪一步了?喂茄子了吗?”张涛挤眉弄眼,显然从小吃街的“线人”那里听说了什么。
邓海军被他们闹得哭笑不得,推开两人:“去去去!别胡说八道!上课要迟到了!”他抓起书包落荒而逃,身后传来张涛和王超肆无忌惮的哄笑声和“海军春心动矣”的调侃。
第七天清晨,凉亭。晨光熹微,薄雾如纱。柳笙楼听完邓海军完整流畅地吹奏完一首基础练习曲,眼中充满了欣慰和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
“邓海军,”她的声音带着笑意,也有一丝邓重,“你可以出师了。基础技巧你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剩下的就是勤加练习和感悟了。”
“真的?”邓海军有些惊喜,也有些意犹未尽。
“当然。”柳笙楼点点头,从自己的笛袋里取出一支更显古意的竹笛,“作为出师的‘贺礼’,我教你一首完整的曲子吧——《兰亭序》。不过,我教你的这一版,有些特别之处。”
她开始讲解:
开篇(“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要用“气振音”,让气息带动笛身产生微妙的震动,模拟宣纸铺展时的沉缓质感;句首加入极轻的“倚音”(一个装饰性的半音),像毛笔落在纸上轻盈的起笔。
中段(“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旋律转折处用“叠音”技巧自然衔接,短促的音程跳跃如同书法笔画的提按顿挫;“等你回”三个字,用“单吐”(清晰短促)和“打音”(急促有力)交替演奏,单吐如“点”,打音似“捺”,将期盼的心情融入技法;间或点缀“花舌”,舌尖快速颤动发出“嘟噜”声,模拟风吹过兰亭竹叶的沙沙声响,暗合意境。
高潮(“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运用“历音”技巧,气息由弱骤然转强,音高从低处急速冲向高处,如同惊涛骇浪平地而起!配合“飞指”技法,手指在笛孔上快速交替翻飞,仿佛浪花飞溅;在关键的高音上叠加“波音”,让音符产生波浪般的起伏感,如同水波荡漾;同时左手掌心轻轻拍打笛尾末端(掌颤音),增加笛声的厚重共鸣,模拟巨浪拍击岸石的磅礴震撼。
收尾(“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用“三吐”(吐吐库的节奏)处理重复的旋律,短促而富有颗粒感,如同拓印石碑时墨拓的斑驳印记;最后一句运用“抹音”,手指在音孔上平滑地抹过,配合“气振音”渐弱,让笛声从高处如叹息般滑落、消散,如同书法收笔时的余韵悠长,留下千年时光的怅惘。
柳笙楼一边讲解,一边用她那支古意盎然的竹笛示范着关键段落。她的笛声空灵悠远,技巧精湛而充满情感,将一首《兰亭序》演绎得如同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邓海军听得如痴如醉,不仅仅是为这精妙的技巧,更是为了其中蕴含的、将音乐与书法意境完美融合的匠心。
“好了,该你了。试试看,不用急,感受其中的意境。”柳笙楼将笛子递给他,眼中带着鼓励和期待。
邓海军接过笛子,深吸一口气,回忆着柳笙楼的讲解和示范,将笛孔凑到唇边。清晨的阳光穿过亭檐,落在他专注的脸庞和那支竹笛上。第一个气振音缓缓响起,带着宣纸铺展的沉缓…凉亭里,新的旋律,带着邓海军的领悟和柳笙楼的心血,开始流淌。他们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专注,沉浸在笛韵的世界里,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