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黄土塬上的风小说完结了吗?在哪里可以免费读到?

黄土塬上的风

作者:莫斯科的勇太

字数:183492字

2025-09-01 06:12:31 连载

简介

精选一篇都市日常小说《黄土塬上的风》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张成王丽,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莫斯科的勇太,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黄土塬上的风目前已写183492字,小说状态连载,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黄土塬上的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秋阳刚爬过黄土塬的坡顶,东沟村的修路工地就闹开了——挖掘机的铁铲刚挖到两米深,就涌出了浑浊的地下水,咕嘟咕嘟的水泡裹着泥沙往上冒,没一会儿就积了半坑水,铁铲再往下挖,水就漫过了铲斗。

“停!快停!”施工队的刘老板急得直跺脚,从驾驶室里拽出司机,“再挖下去路基都得泡软,这路还怎么修?”

司机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水坑:“刘老板,这地下水太旺了,俺挖了十几年路,从没见过这么邪乎的!”

围在工地旁的村民也慌了,李大爷拄着拐杖凑到坑边,蹲下来摸了摸水:“这水是从后山的泉眼过来的,以前俺们挖井的时候见过,没想到会流到这儿来。”

“那咋办?总不能让水一直这么冒吧?”西坡村的老陈皱着眉,手里的烟袋锅子都忘了点,“要是等水渗完,得等半个月,工期肯定赶不上。”

张成和王丽赶到时,工地上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的说“用抽水机抽”,有的说“填沙袋堵”,却没人敢拍板——谁都知道,地下水处理不好,以后路修好了也会开裂。

“先别慌,”王丽拨开人群,走到坑边,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记下水位和水流速度,“刘老板,你有没有地质锤?俺们先看看土层结构,要是底下是砂石层,抽水机就能管用;要是黏土层,就得做排水盲沟。”

刘老板赶紧让工人拿来地质锤,张成接过,往坑壁上敲了敲,敲下来一块土块——土块里掺着不少细沙,一捏就散。“是砂石层!”他眼睛一亮,“抽水机管用,再在坑底铺层碎石,就能阻断水流。”

可问题又来了——施工队只带了两台小型抽水机,抽了半小时,坑底的水位只降了一点。“俺去合作社借!”小芳突然喊了一声,撒腿就往合作社跑,辫子在身后甩得飞快,“俺记得合作社有台大抽水机,去年浇苹果园用过!”

没一会儿,小芳就领着几个年轻村民,推着一台锈迹斑斑的抽水机跑了过来。抽水机很重,村民们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人喊累,七手八脚地把抽水机抬到坑边,接好水管。

“俺来开!”老周跳过去,熟练地拉了拉启动绳,抽水机“轰隆隆”地响了起来,浑浊的地下水顺着水管流出去,浇在旁边的空地上,很快就积了一滩泥。

大家轮流看着抽水机,有的递水,有的帮忙清理水管里的泥沙。张成和王丽蹲在坑边,拿着图纸讨论后续施工:“等水位降下去,先铺三十公分厚的碎石,再铺二十公分的水泥稳定层,这样路基就不会塌了。”

“俺让老陈去西坡村拉碎石,他家有辆三轮车,能拉不少。”王丽在图纸上画了个圈,“东沟村的村民可以帮忙搬碎石,按天给工钱,也让大家多挣点。”

李大爷听见了,赶紧说:“给啥工钱!路是俺们自己的路,搬点碎石算啥!俺现在就去喊人!”他拄着拐杖,往村里走,嗓门比平时还亮:“东沟村的老少爷们,都来工地搬碎石喽!”

没一会儿,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有的扛着麻袋,有的拿着铁锹,连七八岁的小孩都跟着大人跑来跑去,帮着递碎石。王丽看着热闹的场面,眼里有点湿:“你看,只要大家心齐,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张成看着她,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把她的头发染成了金色:“是你带得好,要是没有你,村民们也不会这么齐心。”

王丽的脸颊红了,赶紧移开视线,拿起铁锹往麻袋里装碎石:“快干活吧,别偷懒。”

张成笑着拿起另一把铁锹,两人一起装碎石,偶尔会碰到对方的手,都赶紧缩回去,却忍不住偷偷看对方,嘴角带着藏不住的笑。

忙到中午,坑底的水位终于降下去了,村民们铺好了碎石,刘老板指挥着挖掘机继续挖路基。大家坐在工地旁的树荫下休息,李姐提着个大桶过来,里面装着绿豆汤:“大家快喝点绿豆汤,解解暑。”

张成接过一碗,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很解渴。他递给王丽一碗,看着她喝,突然发现她的袖口破了个洞,是早上搬碎石时勾破的。“你的袖子破了。”他指着她的袖口。

王丽低头看了看,不在意地说:“没事,回家缝缝就行。”

“俺帮你缝吧。”张成脱口而出,说完才觉得有点不妥,“俺……俺小时候看俺妈缝过,会一点。”

王丽愣了愣,笑着点了点头:“好啊,那俺晚上把衣服给你。”

下午,工地继续施工,没再出什么幺蛾子。快收工时,张成的手机响了,是县纪委的李主任打来的:“张成,孙明被人威胁了,现在躲在县纪委的办公室不敢回家,你们能不能来一趟,他说有重要的事要跟你们说。”

“什么?”张成心里一紧,“我们现在就过去!”

他跟王丽说了情况,王丽赶紧安排好工地的事,让刘老板和李大爷盯着,自己则和张成开着SUV往县城赶。路上,张成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孙明是关键证人,要是他出了事,王海涛的案子就难办了。

到了县纪委,孙明正坐在办公室的角落里,脸色惨白,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信封。看见张成和王丽,他赶紧站起来,声音发颤:“张同志,王书记,你们可来了!昨天晚上有人敲俺家的门,俺没敢开,早上起来就看见门口有个信封,里面是……是这个!”

他递过来信封,张成打开一看,里面是张照片——照片上是孙明的老婆和孩子,在学校门口被人拍了下来,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再敢多嘴,就让你家破人亡!”

“是王海涛的人干的!”孙明的眼泪掉了下来,“俺知道他们不会放过俺,俺现在不敢回家,也不敢让老婆孩子出门,你们一定要救救俺们!”

王丽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别担心,我们已经跟县公安局说了,会派人保护你的家人,也会安排你去安全的地方暂住。你说有重要的事要跟我们说,是什么事?”

孙明抹了把眼泪,从怀里掏出个U盘:“这是俺偷偷拷贝的,王海涛的电脑里有个加密文件夹,俺趁他不注意,把密码记下来了,里面有他和一个‘大人物’的聊天记录,还有转账记录。俺不敢看,怕惹祸上身,你们自己看吧。”

张成接过U盘,心里很激动——这很可能就是王海涛背后有人的证据!他赶紧把U盘插进纪委办公室的电脑,输入孙明提供的密码,文件夹打开了——里面有几十条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聊天对象的备注是“李县长”,但不是李建国,而是另一个副县长李华文!

聊天记录里,全是王海涛给李华文送钱的内容:“李县长,柳河乡的修路款到了,给您留了二十万”“李县长,孙明那边有点麻烦,要不要处理一下”……转账凭证显示,从去年开始,王海涛一共给李华文转了八十多万,都是从各个乡镇的建设款里扣下来的。

“竟然是李华文!”张成和王丽都惊呆了——李华文是安和县的副县长,分管教育和卫生,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没想到会跟王海涛勾结在一起,贪污乡镇的建设款。

李主任皱着眉:“李华文在县里的根基很深,跟市里的领导也有关系,咱们得小心处理,不能打草惊蛇。”

从纪委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张成和王丽坐在车里,都没说话——原本以为抓了王海涛就结束了,没想到又牵扯出了李华文,而且李华文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人物,这场仗,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打。

“咱们现在怎么办?”王丽看着窗外的夜色,声音有点累。

“先把U盘里的证据交给市纪委,”张成握紧方向盘,眼神很坚定,“不管李华文背后有谁,咱们都得查到底,不能让他们再贪污村民的血汗钱。”

回到柳河乡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乡政府的院子里黑漆漆的,只有办公室还亮着一盏灯。王丽把车停好,从后备箱里拿出件蓝色的外套:“这是俺早上勾破的衣服,你拿去缝吧,要是不会,明天再还给俺也行。”

张成接过外套,衣服上还带着王丽身上的香味:“俺会缝,明天早上就还给你。”

“好。”王丽笑了笑,转身往家走,走了几步又回头,“张成,你……你也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嗯,你也是。”张成看着她走进院子,才转身回宿舍。

宿舍里,张成把外套放在桌上,拿出王丽之前给的针线包,里面的线颜色很全,还有几根不同型号的针。他挑了根和外套颜色相近的线,穿好针,小心翼翼地缝起袖口的破洞——针脚有点歪歪扭扭,却缝得很认真,缝着缝着,他想起白天在工地和王丽一起搬碎石的场景,想起她笑着说“好啊,那俺晚上把衣服给你”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缝完衣服,已经快十一点了。张成把衣服叠好,放在床头,刚要躺下,就听见宿舍门口有动静。他以为是老周,刚要喊,就看见门缝里塞进来一个信封,然后是一阵脚步声,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张成赶紧打开门,外面黑漆漆的,什么人都没有。他捡起信封,回到宿舍,打开一看——里面是张纸条,上面用打印体写着:“别再查李县长的事,柳河乡的路想修成就乖乖闭嘴,否则,你们和那些村民,都没有好下场。”

纸条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小小的蛇形图案。

张成的心里一沉——这个蛇形图案,他好像在哪见过,上次在王海涛的账本里,有一页的角落里也画着同样的图案。这绝不是巧合,说明李华文背后,还有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伙,而他们,已经把自己和王丽当成了眼中钉。

窗外的风刮得很大,吹得窗户“哐哐”响。张成握着纸条,看着床头叠好的蓝色外套,心里突然很担心——他们已经威胁了孙明,现在又来威胁自己,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对王丽和村民们下手?

他拿出手机,给王丽发了条消息:“你在家吗?锁好门,别出门,有急事明天再说。”

过了一会儿,王丽回复:“在,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张成犹豫了一下,没说收到威胁信的事,只回复:“没什么,就是提醒你注意安全。早点休息。”

挂了手机,张成坐在书桌前,看着纸条上的蛇形图案,又看了看电脑里李华文和王海涛的聊天记录,心里明白——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几个贪污的官员,而是一个隐藏在安和县官场深处的黑暗网络。而这场关于柳河乡修路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夜色越来越浓,黄土塬上的风带着寒意,吹进宿舍的窗户,让张成打了个哆嗦。他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坚定——不管前面有多少危险,他都不会放弃,为了王丽,为了村民们,为了柳河乡的路,他一定要把这个黑暗网络彻底撕开,让阳光照进这片黄土塬。

只是他不知道,在他看不见的角落里,一双眼睛正盯着他的宿舍,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手里拿着一个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未发送的消息:“目标已收到警告,下一步行动,等待指示。”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