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角是君念的小说《凡念仙路》是由作者“西雅图的故事”创作的东方仙侠著作,目前连载,更新了107730字。
凡念仙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青莽山脉的余脉像条冻僵的巨蟒,趴在大楚王朝最北的地界上。腊月廿八的雪下了三天三夜,把黑石村裹得严严实实,连村口那棵百年老槐都只剩光秃秃的枝桠,挂着冰棱子,风一吹就咯吱响,像老头咳不上来的痰。
君念缩在土窑最里侧的草堆里,身上盖着的旧棉絮早没了蓬松劲儿,硬邦邦的,露着黑黄的棉絮,挡不住刺骨的寒气。他才七岁,身子骨细得像田埂上的狗尾巴草,脸冻得通红,却不敢往母亲身边凑——柳氏正坐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柴火光缝补一件打满补丁的棉袄,那是君念明年要穿的,也是家里唯一一件能称得上“棉袄”的东西。
“娘,”君念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孩童特有的软糯,却又压着几分小心翼翼,“爹……还会回来吗?”
柳氏捏着针线的手顿了顿,指尖冻得发紫,在昏暗里几乎看不清轮廓。她抬起头,借着柴火的光,能看到君念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那眼神和他爹年轻时一模一样,亮得像青莽山夜里的星。
“傻孩子,”柳氏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化不开的涩,“你爹去山里给咱们打年货,遇上了雪狼……他要是能回来,早就回来了。”
君念没再说话,只是把身子往草堆里又缩了缩。他记得爹的样子,很高,肩膀很宽,手掌粗糙,却总能把他举得高高的,还会用胡茬蹭他的脸,痒得他咯咯笑。去年这个时候,爹还带着他在村口的雪地里堆雪人,说等开春了,就教他认草药,教他设陷阱,说男子汉要能护住家。
可现在,家快护不住了。
青莽山的冬天向来难熬,今年尤其。地里的庄稼早就收完了,窖里的土豆和红薯也见了底,昨天柳氏去村里的粮商家里借粮,被赶了出来,还挨了几句冷嘲热讽,说他们家男人死了,女人带着个拖油瓶,迟早要饿死。
君念知道娘心里苦,所以他从不说饿。刚才娘煮了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全推给了他,自己只啃了一块硬得能硌掉牙的麦饼。他偷偷留了小半碗,想等娘缝完衣服给她喝,可现在那碗糊糊就在灶台边,已经凉透了,结了一层薄皮。
“念儿,”柳氏忽然开口,把缝好的棉袄叠好,放在君念身边,“你知道你为啥叫‘念’吗?”
君念摇摇头,他只知道村里的孩子都叫他“没爹的”,只有娘会叫他“念儿”。
“你爹叫君山,”柳氏的声音慢慢的,像是在回忆很久以前的事,“他第一次带你去山里,你才三岁,抓着一棵小树苗不肯放,说要种在院子里,等它长高了,就能看到山外头的样子。你爹当时就笑,说咱们念儿有志气,以后要走出去,别像他一样,一辈子困在这青莽山里。”
她伸手摸了摸君念的头,指尖的凉意让君念颤了一下,却又觉得很暖。“后来你爹走了,我就给你取名叫‘念’,一来是念着你爹,二来是念着你爹的心愿——娘希望你能好好活着,将来能走出这黑石村,走出这青莽山,看看外头的天。”
君念用力点头,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他不知道山外头是什么样子,村里的老人说,山外头有大城池,有穿绫罗绸缎的贵人,还有能飞天遁地的仙人。仙人?君念只在村里的老人口中听过,说他们能呼风唤雨,能长生不老,不像他们这样,要受冻挨饿,要被雪狼欺负,要看着亲人离开。
要是能当仙人就好了,君念心里想,那样就能保护娘,就能让娘不再受苦,就能……让爹回来吗?
他不敢问,怕娘又难过。
就在这时,窑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寒风夹着雪沫子灌了进来,把柴火吹得噼啪响。柳氏猛地站起来,挡在君念身前,警惕地看向门口——黑石村不太平,冬天里常有饿急了的村民抢东西,更别说还有山里的野兽偶尔闯进来。
门口站着一个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脸上带着几分风尘,却很干净。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幡,上面写着“云游济世”四个墨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施主莫怕,”那人开口,声音温和,没有丝毫恶意,“贫道玄机子,云游至此,见天色已晚,雪又下得紧,想向施主讨碗热水,借宿一晚,不知可否?”
柳氏愣了愣,她活了二十多年,从没见过穿道袍的人。黑石村偏僻,除了偶尔来收山货的货郎,几乎见不到外人,更别说这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道士了。她犹豫了一下,看了看里侧的君念,又看了看道士身上单薄的道袍,终究还是软了心——再怎么说,也是个落难的人。
“道长不嫌弃就好,”柳氏侧身让开,“只是家里穷,只有土窑和粗茶淡饭,委屈道长了。”
玄机子道了声谢,走进窑里,顺手把门关上,挡住了外头的寒风。他目光扫过窑里的景象,看到了空荡荡的粮窖,看到了柳氏身上打补丁的衣服,也看到了缩在草堆里,正偷偷打量他的君念。
“贫道叨扰了,”玄机子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柳氏,“这里有几斤粟米,算是贫道的食宿费,还请施主见收。”
柳氏连忙摆手,“道长能来已是缘分,怎么能要道长的东西?我们家虽然穷,但一碗热水还是有的。”
“施主不必推辞,”玄机子把布包塞到柳氏手里,语气诚恳,“贫道云游,本就该自食其力,岂能白住白吃?再说,这粟米放贫道身上也是累赘,施主留着,给孩子添点口粮也好。”
柳氏看着手里的布包,沉甸甸的,心里一阵发酸。她知道这几斤粟米对他们家意味着什么——足够他们母子撑到开春了。她咬了咬唇,对着玄机子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道长,大恩不言谢,以后道长要是再经过这里,只管来家里坐。”
玄机子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而看向君念。他蹲下身,和君念平视,目光温和,“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君念。”君念小声回答,眼睛却忍不住盯着玄机子的布幡,还有他腰间挂着的一个小葫芦,那葫芦是玉做的,在昏暗里泛着淡淡的光,好看得紧。
“君念,”玄机子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点点头,“好名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君念的额头,指尖带着一丝温热,让君念觉得很舒服,刚才的寒意好像都散了些。
就在指尖接触的瞬间,玄机子的眼神微微变了一下,快得让人察觉不到。他收回手,若有所思地看了君念一眼,又看了看窗外的青莽山,眉头微蹙,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柳氏已经把粟米倒进了锅里,添了水,开始煮粟米粥。柴火噼啪作响,窑里渐渐暖和起来,弥漫着粟米的清香。君念闻着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他脸一红,赶紧把头埋进草堆里。
玄机子看到了,忍不住笑了,“小家伙,饿了吧?等粥煮好了,咱们一起吃。”
君念抬起头,眨了眨眼,“道长,您是仙人吗?”
柳氏连忙呵斥,“念儿,别胡说!”
玄机子却不介意,反而饶有兴致地问,“你怎么觉得贫道是仙人?”
“村里的老人说,仙人都穿你这样的衣服,还能飞,”君念小声说,“而且道长你有玉葫芦,还能拿出粟米,比村里的人都厉害。”
玄机子笑了,摸了摸君念的头,“贫道不是仙人,只是个修道的人。不过,这世上确实有仙人,他们能飞天遁地,能长生不老,只是很少有人能见到罢了。”
“那……怎么才能当仙人啊?”君念追问,眼睛里满是渴望。他想,如果能当仙人,就能保护娘,就能让娘过上好日子了。
玄机子看着君念眼里的光,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想当仙人,首先要有机缘,其次要能吃苦,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根’。没有灵根,就算再努力,也只能是个普通人,成不了仙。”
“灵根是什么?”君念问。
“灵根是一种天赋,藏在人的身体里,就像种子一样,”玄机子解释道,“有了灵根,才能吸收天地间的‘灵气’,才能修炼成仙。有的人有灵根,有的人没有,这都是天生的,强求不来。”
君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灵根,可他不敢问,怕玄机子说他没有。
这时,粥煮好了。柳氏盛了三碗,一碗给玄机子,一碗给君念,自己那碗最少,几乎全是水。玄机子看在眼里,把自己碗里的粟米拨了一半到柳氏碗里,“施主,贫道食量小,这些就够了。”
柳氏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眼眶又红了。君念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粥,粟米的香甜在嘴里散开,这是他今年冬天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他偷偷看了一眼玄机子,见他正慢条斯理地喝粥,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念头——要是道长能教他修道就好了。
喝完粥,柳氏收拾好碗筷,又给玄机子铺了一层干草,让他在窑的外侧休息。君念躺在草堆里,却睡不着,他脑子里全是玄机子说的“灵根”和“仙人”。他翻了个身,看向玄机子的方向,只见玄机子盘腿坐着,闭着眼睛,双手放在膝盖上,像是在睡觉,又像是在做什么奇怪的事。
不知过了多久,君念迷迷糊糊地快睡着时,忽然听到玄机子开口说话,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说:“青莽山中有戾气,此子命格奇特,灵根虽隐,却有大机缘……只是,前路多舛,不知是福是祸啊。”
君念没听懂,只觉得眼皮越来越重,最后彻底睡了过去。他不知道,这一晚的相遇,将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让他从一个青莽山脚下的凡人,走上一条布满荆棘,却也通往长生的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