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口碑超高的历史脑洞小说《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李凌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道之起源”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220351字,本书连载。喜欢看历史脑洞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天光微熹,晨雾弥漫。李凌带着这支疲惫不堪却满怀希望的流民队伍,沿着蜿蜒的土路继续向西而行。一夜的奔波跋涉,对于这些本就虚弱的百姓来说已是极限,全凭一股求生的意志在支撑。李凌将最后一点干粮分给了几个孩子,自己则依靠110点的强悍体质硬扛着饥饿感。
“恩公……翻过前面那个土坡,听说……听说就能看到汉王大军扎营的地方了。”老汉拄着木棍,气喘吁吁地指着前方,眼中重新燃起光亮。
李凌凝神望去,超常的视力穿透薄雾,隐约可见远处地平线上有连绵的营寨轮廓,旌旗招展,虽看不清字样,但规模不小,秩序似乎也远比之前遇到的溃兵和诸侯联军要严整。
“大家加把劲,快到地方了。”李凌回头鼓励了一句。流民们闻言,精神一振,脚步也不由得快了几分。
然而,越是靠近,空气中的气氛却愈发凝重。路旁开始出现被丢弃的破烂家什,甚至偶尔能看到倒在路边的尸体,并非战死,而是饿殍。一些面黄肌瘦的百姓蹲在远处的田埂上,眼神麻木地看着他们这支队伍经过,却不敢靠近。
“不是说汉王仁义吗?这……”流民中有人小声嘀咕,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凌眉头微蹙,但并未多言。乱世之中,粮食就是命。刘邦军纪再严,也不可能完全杜绝部下扰民,或者优先保障军粮而无法周全所有流民。这景象残酷,却现实。
又行了一段路,前方出现一个简陋的哨卡。几名穿着红色战袄、手持长戟的汉军士兵拦住了去路,神色警惕而疲惫。
“站住!什么人?从哪里来?”为首的什长高声喝问,目光锐利地扫过李凌和他身后的流民。当看到李凌腰间佩剑、气度不凡,却又混在一群乞丐般的流民中时,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老汉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军爷恕罪!我等皆是巨鹿逃难来的百姓,听闻汉王仁义,特来投奔,求一条活路!”他指了指李凌,“多亏这位恩公一路护持,我们才能活着走到这里。”
那什长打量了一下流民,又看向李凌:“你又是何人?看你不像普通流民。”
李凌抱拳,不卑不亢地道:“在下李凌,陇西人士。原是戍边秦卒,巨鹿兵败,侥幸得脱。途中遇这些乡亲遭溃兵劫掠,出手相助,听闻汉王乃仁义之主,故一同前来投效。”他刻意略去了自己斩杀魏豹手下和具体实力,只含糊称为“秦卒”。
“秦卒?”什长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接纳秦军士卒是有风险的,谁知道是不是奸细。
就在这时,队伍里那个半大小子突然指着远处汉营方向喊道:“看!是粮车!汉王放粮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汉军大营侧后方开辟出了一块空地,支起数口大锅,炊烟袅袅。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排着长长的队伍,虽然面有菜色,眼中却充满了期盼。一些汉军士兵在维持秩序,虽然不时呵斥,却并未见到鞭打抢掠的行为。
那什长见状,脸色稍缓,哼了一声道:“算你们运气好,赶上萧丞相今日又下令开粥棚赈济。哼,若不是萧丞相严令,我等军粮尚且吃紧,哪有余粮给你们这些外来户……”他虽是抱怨,却也侧面证实了刘邦军确实有赈济之举。
流民们顿时激动起来,纷纷跪地叩谢:“谢汉王!谢萧丞相!谢军爷!”
什长摆了摆手,对李凌道:“你,既然想来投军,跟我去募兵处登记。这些流民,去那边粥棚排队,自有人安置。记住,营中不得喧哗,不得乱走,违令者军法处置!”他指了指两个方向。
李凌心中一定,看来第一步是顺利踏入了。他对老汉等人点了点头:“诸位保重,就此别过。”
流民们再次千恩万谢,这才相互搀扶着,朝着粥棚的方向蹒跚走去。那老汉走出几步,还回头对李凌深深鞠了一躬。
李凌则跟着那名什长,走向军营的辕门。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这支军队的不同。营寨栅栏坚固,哨塔林立,巡逻队伍穿梭不息,虽然士兵们同样面带风霜,但眼神中有一股别的军队少见的纪律性和目的性。辕门外设有一处简易桌案,一名文吏模样的人正在记录,旁边站着几名军官。
“曹队率,这人说是来投军的,原是秦卒。”什长对一名看似头目的军官禀报。
那曹队率约莫三十岁年纪,面容精悍,目光如电,上下打量着李凌。李凌虽然穿着破烂的秦军皮甲,但身姿挺拔,气度沉静,尤其是一双眼睛,锐利有神,完全不像普通溃兵那般惶惑或麻木。
“秦卒?哪个部分的?叫什么名字?”曹队率沉声问道,带着审视的意味。
“陇西郡戍卒,李凌。”李凌平静回答。110点的政治和智力,让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语气,既不显得傲慢,也不过分卑微。
“陇西?够远的。”曹队率微微挑眉,“为何投汉王?”
“天下苦秦久矣。汉王伐无道,诛暴秦,乃民心所向。凌虽曾为秦卒,亦知顺逆。愿投明主,以效微劳。”李凌将早已想好的说辞道出,言辞恳切,又不失气节。
曹队率盯着他看了片刻,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最终点了点头:“倒是会说话。可有何技艺?识字否?武艺如何?”
“略通文字。自幼习武,善使剑、弓。”李凌谨慎地回答,没有过分夸大。
“哦?”曹队率似乎来了点兴趣,“来试试。”他指了指旁边一块空地,那里放着石锁和箭靶。
李凌心知这是必要的考察。他走到石锁前,这石锁看大小约有百斤。他并未动用全力,只是运转约莫三四十点的力量,略显吃力却又稳稳地将石锁举过了头顶,然后放下,气息微喘。
曹队率点了点头:“力气尚可,做个材官(精锐步兵)够了。”他又示意旁边的弓箭。
李凌拿起一张制式汉弓,掂量了一下,比之前缴获的要好些。他搭箭开弓,同样控制着力道和准头,连续三箭,皆中靶心,但并非穿透靶心,只是稳稳扎在红心区域。
“好箭法!”旁边的什长忍不住赞了一声。这等箭术,在普通军士中已算佼佼者。
曹队率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赏,但脸上依旧严肃:“嗯,不错。眼下我军正缺弓手。李凌,按规矩,新人入伍,需从士卒做起。念你箭术尚可,便先补入我麾下弓兵屯,任伍长,领五人。日后立了军功,再行升赏。你可愿意?”
伍长?这是最基层的军官了。虽然职位低微,但总算是个起点,而且有了直属部下,更方便他了解这支军队和积累最初的声望。
“谢队率!凌必竭尽全力!”李凌抱拳领命。
“好。”曹队率对那文吏道,“记下:新卒李凌,陇西人,补入前军第二曲第一屯弓兵队,任伍长。”他又对李凌道,“你去辎重处领一套号衣和五日口粮,然后去找第一屯的王屯长报到。他会告诉你规矩。”
“诺!”
李凌再次行礼,然后在一名老兵的指引下,走向辎重营。他看着眼前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汉军大营,感受着与死气沉沉的秦军截然不同的氛围,心中暗暗道:
“刘邦,汉王……我来了。这乱世的棋局,我李凌,便从这小小伍长开始,与你对弈一局!”
他的千秋世家之路,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