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推荐一本小说,名为《九省通衢》,这是部历史古代类型小说,很多书友都喜欢圣钦等主角的人物刻画,非常有个性。作者“玉麒麟圣钦”大大目前写了148717字,连载,喜欢这类小说的书友朋友们可以收藏阅读。
九省通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起)
北方的风,像裹着砂砾的刀子,刮在脸上生疼。天色灰黄,地阔天低,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上,只有枯草在风中发出呜呜的哀鸣。
圣钦裹紧了身上那件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沾满尘泥的棉袄,努力跟上母亲的脚步。他们的鞋子早已磨破,用捡来的破布胡乱缠着,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冰碴子上。离开平遥已经整整十天了,像两只受惊的兔子,沿着荒僻的小路,一路向北,朝着那个只听父亲提起过几次的陌生之地——包头——艰难跋涉。
饥饿和寒冷是最大的敌人。圣夫人变卖首饰得来的那点微薄铜钱,早已换成了寥寥几个硬得硌牙的窝头和一小袋粗盐。水囊里的水也总是冰凉的,喝下去只能勉强维持着不被冻僵。圣钦从未吃过这样的苦,幼小的身体里每一寸骨头都在叫嚣着疲惫,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只是紧紧抱着怀里那本用油布仔细包裹的《九章算经》。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也是他们未来或许能翻盘的唯一希望。
圣夫人的情况更糟。连日的担惊受怕、风餐露宿,加上心底那份无处诉说的悲苦,早已拖垮了她的身体。她开始咳嗽,起初只是轻微的,后来愈发严重,常常咳得直不起腰,脸色泛着不正常的潮红。
“娘,歇歇吧。”圣钦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心疼地拉住她。
圣夫人摇摇头,喘着气,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一道低矮土垣:“看到那边了吗?好像是个废弃的土围子……我们去那里避避风,天快黑了。”
(承)
那果然是一处不知废弃了多少年的小型土堡残址,只剩下几段塌了半截的土墙,勉强能遮挡些风寒。母子二人蜷缩在背风的墙角,圣夫人又从行囊里掏出最后半个冰冷的窝头,掰了一大半塞给圣钦。
“娘,你吃,我不饿。”圣钦推了回去,他的肚子明明饿得咕咕叫。
“胡说,快吃了,长身体的时候。”圣夫人强行将窝头塞进儿子手里,自己只掰了一小块,就着冷水艰难地咽下去,随即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
圣钦看着母亲消瘦憔悴的侧脸和那压抑不住的咳嗽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他低下头,用力啃着冰冷的窝头,仿佛这样就能把所有的委屈和恐惧都咽下去。
夜幕迅速降临,荒原上的温度骤降,呵气成霜。寒风从土墙的缝隙里钻进来,像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们仅存的体温。
圣夫人的咳嗽越来越厉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额头烫得吓人。
“娘!娘你怎么了?”圣钦吓得声音都变了调,他摇晃着母亲,却发现母亲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
“冷……钦儿……好冷……”圣夫人意识模糊地呓语着,身体微微发抖。
圣钦慌了神,他把身上所有能脱下的衣物都盖在母亲身上,又拼命地想用自己的小手去温暖母亲冰凉的手,却无济于事。绝望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在这荒无人烟的塞外,母亲病倒,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不能失去母亲!绝对不能!
(转)
巨大的恐惧反而激发出一种极致的冷静。圣钦猛地站起身,环顾四周漆黑的荒野。他必须找到能取暖的东西,或者找到人求救!
他记得刚才来的路上,似乎看到远处有一点极其微弱的、闪烁的光点,像是灯火!虽然很远,但那是唯一的希望!
他看了一眼意识不清的母亲,一咬牙,将母亲用衣物裹紧,靠在墙根最避风的地方。
“娘,你等着我!我很快就回来!你一定要等着我!”他在母亲耳边大声说着,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
然后,他抓起那本《九章算经》塞进怀里——他不敢将书留下,这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一头冲进了漆黑的寒夜里。
风更大更冷了,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记忆中光点的方向奔跑,无数次被枯草绊倒,又无数次爬起来,手和脸被划破了也浑然不觉。那一点微弱的光,成了他全部的精神支柱。
不知跑了多久,就在他几乎要冻僵累垮的时候,终于看清了那光亮的来源——那不是一个村落,而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低矮的土坯房,像是某个牧羊人临时歇脚的窝棚。光亮是从窗户的缝隙里透出来的。
希望之火重新燃起!他跌跌撞撞地扑到门前,用尽最后力气拍打着木门。
“有人吗?开开门!求求您!救救我娘!”他的声音因为寒冷和恐惧而嘶哑变形。
门内一阵窸窣响动,一个警惕苍老的声音传来:“谁?谁在外面?”
“求求您!开开门!我娘病了!要冻死了!求您行行好!”圣钦带着哭腔哀求。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裹着老羊皮袄、满脸皱纹、眼神浑浊的老牧民举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疑惑地打量着门外这个几乎冻成冰坨、狼狈不堪的孩子。
“娃子?你从哪来?你娘呢?”老牧民看着圣钦单薄的衣衫和冻得发紫的脸,皱紧了眉。
“在……在那边废土围子里……她病了,发烧,咳得厉害……求爷爷救救她!”圣钦扑通一声跪倒在雪地里,连连磕头。
老牧民犹豫了一下。这荒郊野岭,突然冒出个孩子求救,难免让人心生疑虑。但他看着圣钦那绝望哀求的眼神,不似作伪,终究叹了口气:“唉,造孽啊……起来吧,娃子。人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合)
老牧民叫乌力吉,是个独居的蒙古族老人。他心地善良,虽然语言不太通,但还是跟着圣钦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土围子。
看到已经昏迷不醒、气息微弱的圣夫人,乌力吉老人摇了摇头,用生硬的汉话道:“不行了……冻坏了……病得重……”
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和圣钦一起,费力地将圣夫人背回了自己的窝棚。窝棚里生着一个小小的火塘,虽然简陋,却比外面暖和了太多。
乌力吉老人翻出些草药,熬了碗热汤,又找出些干净的皮毛给圣夫人盖上。忙活了半天,圣夫人的体温总算回升了一些,虽然依旧昏迷,但呼吸似乎平稳了些。
圣钦守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小脸上满是泪痕和烟灰。
乌力吉老人看着这对显然遭遇了大难的母子,叹了口气,盛了碗热乎乎的奶粥递给圣钦:“吃,娃子。”
圣钦感激地接过,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是他们逃亡以来吃的第一顿热食。
之后几天,圣钦就留在乌力吉老人的窝棚里,精心照料着母亲。老人话不多,但很慈祥,拿出储存的肉干和奶食分给他们。圣夫人的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但总算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圣钦心里记着老人的恩情,他看老人窝棚里乱七八糟堆着些兽皮、羊毛,记账的方式只是在墙上划道道,很是混乱。他便主动提出帮老人整理。
他找来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用烧黑的木炭做笔,将老人的皮子、羊毛按种类、品质、数量细细分类,记录得清清楚楚,还帮老人算清了之前几笔糊涂账,竟然追回了一些被附近狡猾汉商克扣的货款。
乌力吉老人看着木板上那工整清晰的账目和圣钦拨弄着几颗石子就能飞快算账的样子,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啧啧称奇:“娃子!你!厉害!像……像城里大掌柜!”
圣钦只是腼腆地笑了笑。这是他唯一能报答老人的方式。
(悬念)
又过了几日,圣夫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虽然依旧虚弱,但已能勉强坐起。她知道是儿子救了自己,又是心疼又是欣慰。
他们不能一直打扰乌力吉老人。圣夫人知道,必须尽快赶到包头,寻找生机。
她向乌力吉老人打听去包头的路。老人告诉他们,沿着荒原再往北走几天,就能看到驼队常走的商道,顺着商道就能到包头。他还画了张简单的地图给他们。
临行前,乌力吉老人塞给他们一小袋炒米和一块风干肉,又指了指方向。
母子二人千恩万谢,再次踏上了路途。
靠着乌力吉老人的食物和指点,他们终于在三日后,走上了一条看起来经常有车马行走的土路。远处,已经能看到包头城低矮的轮廓和袅袅的炊烟。
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他们快要接近城门时,却看到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对着墙上张贴的一张告示指指点点。
圣钦心中莫名一紧,搀扶着母亲挤过去一看——
如遭雷击!
那告示上画的,赫然是他们母子二人的通缉画像!虽然画得粗糙,但特征明显!罪名是——“勾结逆匪,杀官潜逃”!
刘主簿和宋家,竟然将事情做绝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的黑手,竟然能伸到包头?!
进城的路,瞬间变成了鬼门关。
(第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