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哪里能找到刚被开除,我成国灾应急总指挥小说的最新更新和免费章节?

刚被开除,我成国灾应急总指挥

作者:我的麒麟臂又硬了

字数:123063字

2025-09-17 06:54:08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好看的都市日常小说——《刚被开除,我成国灾应急总指挥》!本书以沈知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我的麒麟臂又硬了”的文笔流畅,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更新123063字,千万不要错过!

刚被开除,我成国灾应急总指挥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0章:【沉默的证据】

秦卫民的办公室里,空气是凝固的。

那个U盘,就静静地躺在红木办公桌上。

李建国的脸,第一次失去了那种客套的笑容,肌肉绷得很紧。

梁栋的呼吸都停了半拍,他看着那个U盘,又看看沈知,脑子一片空白。

犯罪线索?

转交纪委?

这个年轻人,是疯了吗!

“一派胡言!”

李建国最先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来,指着沈知。

“你这是诽谤!是污蔑!”

“秦副部,梁总工,你们都看到了!”

“这就是贵部这位‘沈主任’的工作方式吗?靠着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拼凑来的东西,就敢给我们天工集团泼脏水?”

“我们保留起诉的权力!”

梁栋也回过神来,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在往上冲。

“沈知!你太放肆了!”

“你以为你是谁?纪委吗?检察院吗?”

“一个临时办公室的代理主任,谁给你的权力去调查一个千亿级的龙头企业?”

“你这是越权!是滥用职权!”

他转向秦卫民,语气急切。

“秦副部,不能再由着他胡来了!”

“这已经不是我们部内部的技术争论了,这是在制造我们和企业之间的对立!会出大事的!”

秦卫民没有说话。

他只是拿起那个U盘,在手里掂了掂。

然后,他抬头,看着沈知。

“你说的模型,能证明什么?”

“证明这些所谓的‘质量问题’,和黄浦路站的内涝风险,有直接关系?”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所有人都看向沈知。

“不能。”

沈知的回答,让梁栋和李建国都愣住了。

梁栋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我就知道”的讥讽表情。

“听到了吗,秦副部?他自己都承认了!”

“腐败是腐败,技术是技术,两码事!”

“他就是想用这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来证明他那个可笑的内涝预言!”

沈知没有理会梁栋的咆哮。

他继续对秦卫民说。

“U盘里的东西,证明的是‘人祸’。”

“但要让所有人相信,‘人祸’会导致‘天灾’,还需要另一份证据。”

“一份,沉默的证据。”

他走到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

“梁总工他们不相信我的内涝模型,因为他们觉得,我的数据是编的。”

“他们认为,只要施工过程大体上符合设计图纸,就不可能出现我说的那么极端的情况。”

“他们的逻辑,没错。”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

沈知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们忽略了,地基。”

“海晏建筑偷工减料,不仅仅是在防水和混凝土上。”

“更致命的,是他们在处理地下管网和地铁站台之间的连接区域时,为了赶工期,用了不合格的回填材料,并且夯实工作严重不到位。”

“这会导致一个后果。”

“在未来几个月内,黄浦路站周边的地表,会出现肉眼无法察觉,但仪器可以捕捉到的,不均匀沉降。”

梁栋皱起眉头。

“不均匀沉降?危言耸听!”

“所有大型建筑都有沉降期,这是工程常识!”

“你怎么证明你说的‘不均匀沉降’,是偷工减料引起的,而不是正常的?”

“我能。”

沈知打断了他。

“我已经和苏晴鸢同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模型。”

“我们调取了江城地区近三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地质勘探的历史数据。”

“结合我脑子里……对土木工程力学的理解。”

“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预测’未来三个月内,黄浦路站周边地基沉降趋势的动态模型。”

他拿出手机,调出一张图片,递给秦卫民。

那是一张彩色的三维热力图。

图上,黄浦路地铁站的区域,大部分是蓝色和绿色,代表稳定。

但在几个关键的节点,出现了刺眼的红色斑块。

“这些红色区域,就是模型预测出的,未来三个月内,沉降数据会严重异常的地点。”

沈知用手指在屏幕上划了一下。

“而这些地点,和‘海晏建筑’施工范围的重合度。”

“是百分之百。”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安静。

梁栋凑过去,看着那张图,他的表情从不屑,慢慢变成了震惊。

他看不懂那个模型的算法。

但他看得懂这张图。

这张图,就像一张提前画好的藏宝图,把所有“地雷”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这是伪科学!”

梁栋的声音有些干涩。

“预测?你以为你是算命的?”

“用一堆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的地质变化?这根本不符合我们现有的任何一套技术规范!”

“对。”

沈知点头。

“它是不符合。”

“因为它比你们的规范,领先了十年。”

“你!”

梁dòng被噎得说不出话。

李建国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他听懂了。

如果这张图是真的,那他们天工集团,就完了。

“秦副部!”

梁栋转向秦卫民,做着最后的挣扎。

“不能信他!这完全是他的个人臆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要验证也很简单。”

沈知开口,声音不大,却压过了梁栋的咆哮。

他看着秦卫民,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建议。

“我请求,在黄浦路地铁站地下管线的几个关键节点,安装临时的,高精度沉降监测设备。”

“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控。”

“用不了三个月。”

“也许一个星期,也许三天。”

“设备上的数据,会告诉我们,到底谁在说谎。”

这个建议,是一步将军。

把所有的理论争辩,都拉回到了现实。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梁栋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想反对,却找不到理由。

反对,就是心虚。

就是不敢面对事实的检验。

秦卫民看着沈知,看了很久。

这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想好了所有的步骤。

第一步,抛出预言,引起重视。

第二步,提交证据,直指人祸。

第三步,提出验证,一锤定音。

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

“小刘,你进来一下。”

秘书小刘很快推门进来。

秦卫民把那个U盘,放进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好。

“你亲自跑一趟。”

“把这个,交给江城市纪委的王书记。”

“就说,是我个人,请他看一份材料。”

小刘接过信封,手都有些抖。

他点了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李建国的腿,软了一下,几乎要坐倒在沙发上。

秦卫民做完这一切,才看向梁栋。

“梁总工。”

他的语气,没有了商量的余地,只剩下命令。

“关于在黄浦路站安装临时监测设备的事。”

“以部里的名义,下发一份‘例行安全抽查’的通知。”

“技术中心,全力配合。”

“设备,人员,都由你来协调。”

梁栋的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敢说出个“不”字。

“是。”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字。

“这件事。”

秦卫民的目光,扫过梁栋,最后落在沈知身上。

“对外,是例行检查。”

“对内,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真实目的。”

“全程保密。”

“明白吗?”

“明白。”

沈知和梁栋,同时回答。

但两个人的心情,天差地别。

会议结束。

李建国失魂落魄地被秘书扶着走了。

梁栋黑着脸,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秦卫民和沈知。

秦卫民走到窗边,点了一根烟。

“你和苏晴鸢,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我说。”

“梁栋那边,我会盯着。”

“谢谢秦部长。”

“别谢我。”

秦卫民吐出一口烟圈。

“我只是在赌。”

“赌我们这个国家,不能再因为一些人的贪婪和傲慢,付出血的代价。”

他转过头,看着沈知。

“去吧。”

“把那个沉默的证据,给我挖出来。”

当天深夜。

应急管理部,地下二层。

那间杂物间里,灯火通明。

苏晴鸢坐在沈知的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搞定了。”

她敲下最后一行代码。

“我已经拿到了黄浦路站所有管线的内部结构图,和所有检修口的精确坐标。”

“这是我们选定的六个监测点。”

她在屏幕上,标出了六个红点。

“这六个点,正好对应你模型里,沉降风险最高的区域。”

“而且,安装位置很隐蔽,不会被人发现。”

沈知看着屏幕上的红点,点了点头。

“设备呢?”

“我以‘新型设备压力测试’的名义,从库房里申请了六套最高精度的静力水准仪。”

苏晴鸢推了推眼镜。

“梁总工那边虽然签了字,但负责仓库的老王,故意刁难我们,说设备还在调试。”

“我黑进了他们的仓储系统,把状态改成了‘调试完毕’。”

“明天一早,我们直接去提货。”

沈知看着她。

这个一向只对技术感兴趣的女人,现在已经成了他最得力的共犯。

“你就不怕?”

苏晴-鸢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抬头看着他。

“怕什么?”

“怕被发现?怕被处分?”

她笑了笑。

“跟你做的事情比起来,这些算什么。”

“我以前觉得,我们做数据,做模型,就是每天对着一堆冰冷的数字。”

“但你让我知道。”

“每一个数字背后,可能都是一条人命。”

“能用我的技术,去救人。”

“值了。”

她的眼神里,有一种沈知从未见过的光彩。

那是一种,找到了信仰的光彩。

“好。”

沈知伸出手。

“合作愉快。”

苏晴鸢也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

“合作愉快。”

窗外,夜色深沉。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布下。

只等着猎物,自己走进陷阱。

而那个决定一切的计时器,已经开始倒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