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的主角是杜鲁门,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马晓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成功学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完结,最新章节第14章等你来读!主要讲述了:忍耐,它可以让你的生命更厚重要为实现卓越的人生备战,你就必须在你的生命里配备忍耐力。一触就跳、一碰就叫,这样的人怎能成就一番伟业、拥有华丽的人生?曾经当过医生的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早在16世纪就曾经说过…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精彩章节试读
忍耐,它可以让你的生命更厚重
要为实现卓越的人生备战,你就必须在你的生命里配备忍耐力。一触就跳、一碰就叫,这样的人怎能成就一番伟业、拥有华丽的人生?曾经当过医生的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早在16世纪就曾经说过:“忍耐力强的人,什么事业都能完成。”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留下过类似的话:“没有忍耐力的人,是多么贫穷。”
毛泽东在1944年4月9日给陈毅的信中也提到忍耐:“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一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养成忍耐与识大体、顾大局之间的关系。为了大局,可以忍气吞声,可以寄人篱下,可以忍辱负重,可以韬光养晦,甚至可以舍生取义。古今中外不乏其忍耐程度达到极高层次的风流人物:韩信忍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魏国司马懿“装病夺权”……
忍耐,大多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忍”字在《古兰经》中出现过七十多次,真主安拉以种种方式赞扬坚忍者,并授予坚忍者诸多不曾授予他人的殊荣。安拉说:“唯有坚忍的人,得享完全的、无量的报酬。”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德国如果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靠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感到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正意图,他做梦都想统一德国。他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疾、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为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有别的企图吗?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一场战争。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这时他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当你还很弱小的时候,只能忍耐,直到找准好的机会,一飞冲天。命运常常不尽如人意,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最好就是选择暂且忍耐,要知道,事物总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在忍耐中等待命运的转折点才是聪明人的明智之举。
大忍者,大智也。英雄豪杰能够为人所不为、成人所不能,就在于他具有平常人所没有的本领。
俾斯麦在时机还不成熟、自己羽翼还未丰满之时,把真实的思想和激烈的情绪巧妙地掩盖起来,为世人所不察,直到最后才爆发,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忍耐也是一种由深厚的内力所形成的韬略。
当然,忍耐并不容易。常言道,“‘忍’字心上一把刀”,没有一定的信念和意志是很难做到“忍”的。按孙子的思想,带兵打仗需要忍耐的时候尚且那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应该提倡一点忍耐精神。为了大局,为了出类拔萃,有的时候我们不必争一时之长短,不妨忍辱负重,急流勇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说忍耐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追求卓越必须培养的品质,但不等于提倡无度的忍耐。忍耐必须讲究“度”。过度忍耐,是一种消极适应社会的生存之道。这样的人不懂得宣泄情绪,不善于积极想办法去化解矛盾,只会将个人在人生中所遇到的矛盾、问题统统由自己默默承受,一个人在夹缝中生活、在某个角落掉眼泪。过度忍耐,会使不少人的骨骼中缺“钙”,变得窝窝囊囊、缺乏个性,越来越带有奴性,也会越来越自卑,自然也会离卓越越来越遥远。
小说《可以平凡,不能平庸》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