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第2章

冬天的南山,阴雨绵绵。

高远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灰白的天色,心里却像点着一团火。

“强基工程”的初步成果已经在全市推广,南山街道也因此在市里赢得了一个名字。张主任接到调任通知,前往珙桐县白岩镇担任一把手,留下的空缺,由高远临时主持工作。

这是机会,更是一次风眼之中的博弈。

街道办公室的干部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人支持他年轻有为,并且有干劲也有成绩。也有人悄声议论:“临时主持?怕是过不了试用期吧。”

高远没回应。他比谁都清楚,光靠一份方案打动不了所有人,真正的认可要靠更多实事堆出来。

临时主持的第一天,他没有召开大会,也没有换办公室,而是亲自去基层社区走访。

“你不是书记也不是主任,现在这样跑来跑去,合适吗?”同事私下问他。

他笑了笑:“做事的人,永远要比位置先一步。”

他连续几天跑遍了街道辖区八个社区与两个村,重新梳理各自的发展短板与治理盲点。走到太和社区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拉住他说:“你们年轻干部说改革,我们这些人也不是不支持,但最怕的就是虎头蛇尾。”

高远点头:“我理解。改革不能只写在纸上,更不能只说在嘴上。”

此时的他,脑中已然有了更大的构想——不只是巩固治理,更要让南山在经济上有所突破。

就在他准备着手街道下一步发展计划时,县里通知他:本周五,县长刘道衡将来南山检查强基工程落地情况。

这是一次面向上级的展示,也是一个决定他是否能扶正的关键时刻。

高远不敢怠慢,连夜召集骨干干部开会布置工作。会上,有人提议只安排两三个社区代表上台汇报就行,走个过场。

“我们不是为了交差。”高远的声音很平静,“南山要让人看到改变,就不能怕麻烦。”

于是,汇报会上八个社区各自展示推进情况,调研数据与居民反馈一应俱全,还请来社区代表现场发言。当天风雨交加,但会议室座无虚席。

县长刘道衡听完,不动声色地问:“这些数据真实吗?有没有水分?”

“全部源于实地调研与居民访谈。”高远迎着对方的目光,“我愿意对每一个数字负责。”

会后,刘道衡并未立刻表态。直到三天后,县委发文正式任命:高远,任南山街道办事处主任。

消息传来,街道上下哗然。有人意外,有人庆贺,也有人摇头沉默。但不可否认——他站住了。

那天下班后,办公室的灯比平时亮得久一些。高远站在阳台上,望着雨后的南山,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上午,高远召集全街道干部,召开上任后的第一次大会。

他没有说豪言壮语,也没有宣布什么大计划,只说了一句话:“一个街道的发展,不能只有治理,还要有方向。”

他提出一个全新构想——依托开发区资源,在南山建设一个轻工业产业园,吸引外地企业落地,让本地青年不必再远赴沿海谋生。

“有数据为证,南山及周边村镇的青年外出打工比例超过70%。而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台下鸦雀无声。

“如果我们能提供500个岗位,让500个家庭团圆,值不值得干?”

话音未落,党工委书记杜小全第一个鼓掌,随后会场掌声雷动。

高远知道,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一步步把它变成现实。

可他也知道,要招商引资,难,难于上青天。

但他愿意,哪怕再难,也要走下去。

因为他看见了南山人的眼睛,那些在乡间巷尾、在破旧院落、在深夜厨房里望着空床的眼睛。

那眼神里,有等待,也有希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