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超三界行》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横超 星海林慈的故事,看点十足。《横超三界行》这本连载都市日常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3章,已经写了166698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主要讲述了: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孤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书桌一角。横超将那本《佛说无常经》摊开在面前,旁边放着新买的《杂阿含经选辑》和《佛说阿弥陀经》。窗外,城市的脉搏已沉入深夜的低频,只余远处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的闷响…
《横超三界行》精彩章节试读
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孤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书桌一角。横超将那本《佛说无常经》摊开在面前,旁边放着新买的《杂阿含经选辑》和《佛说阿弥陀经》。窗外,城市的脉搏已沉入深夜的低频,只余远处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的闷响。林慈的手术尚未结束,**星河**的房间里也早已没了动静,整个家陷入一种带着疲惫的宁静。然而,横超的心湖却被投入了几块沉重的巨石,波澜激荡,难以平息。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再次翻开了《佛说无常经》。那些在旧书店橱窗里就曾深深刺痛他的文字,此刻在安静的书房里,更显出直指人心的力量: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起灭须臾…”**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针,刺向他认知的根基。工程师的思维习惯性地开始解构、分析,但这解构的对象,已悄然从冰冷的机器转向了鲜活却同样被“无常”法则支配的现实生活:
* **前提:** 此身(色蕴)、感受(受蕴)、思想(想蕴)、意志行为(行蕴)、意识(识蕴)——构成“我”的这五种元素(五蕴),同样构成他眼中的世界:他的事业成就、他的家庭关系、他的社会地位、他的情绪感受。
* **观察(现实映射):**
* **“磐石”机组故障:** 那幽灵般的间歇性逻辑冲突,不正像“无常”在精密机器上的显化?看似坚不可摧的系统,在特定因缘(负荷切换)下,暴露出刹那的延迟(生灭),牵动整个系统的神经(苦)。这与“是身如电,念念不住”何其相似!他引以为傲的掌控力,在“无常”面前显得如此有限。
* **“星河”的疏离:** 儿子**星河**那桀骜的眼神和嘲讽的语气,像一根刺。过去他执着于“父亲权威”的表象(我所执),执着于儿子必须符合他设定的“优秀”轨道(欲爱、有爱)。当**星河**展现出独立思想(无常变化),执着便带来父子冷战之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的雏形)。这苦,根源在于他对“星河”这个五蕴聚合体产生了“我的儿子必须如何”的坚固妄想。
* **林慈的忙碌:** 妻子深夜手术的疲惫身影。他执着于“家庭圆满”的温馨画面(我所执),当林慈因职责(正业?)无法满足他“共进晚餐”的期待(欲爱),一丝失落便悄然滋生(求不得苦)。他意识到,自己竟在不自觉中,将妻子的慈悲与奉献也纳入了“我所”的范畴,并试图占有她的时间。
* **自身的疲惫与空虚:** 成功解决技术难题后的巨大空虚感,正是“观受是苦”的生动写照。那高峰体验(乐受)如泡沫般迅速消散(无常),留下的不是满足,而是对下一个目标的渴求(渴爱,集)和更深的空洞(苦)。原来,他一直在追逐感受(受蕴)的刺激,却不知这正是苦的燃料。
* **推论:** 由无常、不稳定、不实在的元素(五蕴)聚合而成的“我”和“我的世界”,其本质也是无常、不稳定、不实在的(无我、诸法无我)。对这一切(事业、家庭、身份、感受)产生“这是我”、“这是我的”、“这必须恒常”的执着(我执、我所执),是根本的错误(无明)。
* **结果(现实苦果):** 当无常的法则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显现——身体会疲惫衰老,事业会有挫折挑战,儿子会成长叛逆,妻子有独立职责,情绪会高低起伏——他内心对“常、乐、我、净”的执着(集)便如遇冷收缩的钢铁,必然带来扭曲的痛苦(苦)。这苦非天降,实源于内心错误的认知和坚固的执着。
逻辑链条清晰、冷酷,如同他分析核反应堆的故障树,但这次分析的结果,直接指向了他生活里每一处困惑和痛苦的根源。“原来如此…” 他喃喃自语,后背泛起一阵寒意,却也伴随着一种洞见的清明。长久以来的空虚、焦虑、家庭摩擦,并非因为世界不够好,而是源于他错误地将无常幻影当作磐石去依靠和占有!
他急切地翻开《杂阿含经选辑》。很快,他找到了更系统的阐述——**四圣谛**。
**“诸比丘!此是苦圣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五取蕴苦!” 横超的目光紧紧锁住最后一项。这“取”字,精准无比!他生活中的苦,无论是“磐石”故障带来的压力(求不得故障消除之苦?),还是**星河**顶撞带来的愠怒(怨憎会苦),或是林慈晚归时一闪而过的失落(爱别离苦雏形),其核心都在于对构成自身和世界的“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强烈执取(取)!他紧紧抓住“成功工程师”的身份感(色蕴、想蕴)、抓住“家庭掌控者”的感受(受蕴)、抓住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行蕴),当因缘流变(无常),抓取落空,苦便应运而生。他的人生,正是现代精英版的“五取蕴苦”样本。
**“诸比丘!此是苦集圣谛:导致苦再生的渴爱(贪爱),它伴随着喜与贪,四处追求满足,也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渴爱(贪爱)…欲爱、有爱、无有爱…” 横超咀嚼着这些词语,它们瞬间有了血肉:
* **欲爱:** 对感官享受的贪求——他追求解决难题后的成就感(乐受),追求家庭和睦的温馨感(乐受),甚至追求被人仰望的地位感(乐受)。
* **有爱:** 对存在状态的贪恋——执着于“寰宇首席工程师”的身份(色蕴、名),执着于“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我所),执着于生命健康、事业永固(对“有”的贪着)。
* **无有爱:** 在遭遇重大挫折(如“磐石”故障若无法解决)或深陷存在困惑时,潜意识里对现状的厌离甚至对虚无的短暂向往。
驱动他不断攀登、维护、焦虑的内在引擎,正是这永无餍足的“渴爱”(集),它才是制造他所有痛苦(苦)的隐秘工厂!
**“诸比丘!此是苦灭圣谛:就是渴爱的完全熄灭、舍弃、断除、解脱、无著。”**
熄灭渴爱?断除执着?横超的心猛地一缩,感到一种本能的抗拒。放下对事业成就的抓取?松开对儿子**星河**必须“听话”的掌控?不执着于妻子林慈时刻的陪伴?这与他工程师追求精确、积累、解决问题(本质也是控制)的本能完全相悖。这“灭谛”像一座陡峭入云的冰山,散发着令人敬畏又心生退缩的寒意。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目标,更意味着一种颠覆性的生活方式。
**“诸比丘!此是导致苦灭之道圣谛:就是八正道,亦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八正道… 一条通向“灭苦”的道路。横超的目光在“正见”(正确的知见)上停留最久。此刻,他感觉自己刚刚触摸到“正见”的门槛——认识到苦的存在(苦谛),并清晰地看到,**磐石机组的压力、星河带来的烦恼、林慈晚归的失落,乃至成功的空虚,其根源皆在内心的贪爱执着(集谛)**。虽然对如何“灭”(灭谛)和具体的“道”(道谛)还充满迷茫与艰巨感,但这四圣谛的框架本身,已经像一幅精准的导航图,将他生命困境的坐标和方向清晰地标注出来。这种认知本身,就带来了一种奇异的解脱感——困惑有了名字,痛苦找到了源头,不再是混沌的折磨。
他感到一种深沉的疲惫,是精神被剧烈冲刷和现实问题被重新定义的虚脱。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翻腾的不再仅是经文,更是具体的生活场景在佛法透镜下的重新显影。熄灭渴爱?在明天面对“磐石”故障会议时?在面对**星河**的叛逆时?这“道”该如何脚踏实地地开始?
“咔哒。” 大门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轻柔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林慈回来了。她脸上带着手术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澈温和。她脱下外套,看到书房亮着灯,便轻轻走了过来。
“还没睡?还在想‘磐石’机组的事?” 她的声音带着关切,目光自然地落在横超面前摊开的书册上。当看到那古朴的封面和竖排的繁体字时,她微微一怔,随即了然。“你…去淘旧书了?” 她记得丈夫偶尔会去老街淘些绝版的技术文献,但眼前这些显然是佛经。
横超睁开眼,看到妻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是他在这个“无常”世界里最温暖的依靠,此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这份温暖的眷恋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觉察的“执取”。他努力扯出一个笑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涩然和尝试分享的真诚:“嗯…路过一家旧书店,看到这些,就买了些回来看看。林慈,这些东西…讲了些很根本的道理,我觉得…好像点破了我心里很多疙瘩。”
林慈走近,拿起那本《佛说无常经》,翻看了几页。她作为医生,见惯生死,对生命无常的理解远比常人深刻。她轻声念道:“‘是身如泡,起灭须臾…’ 说得真透。” 她放下书,目光柔和地看着横超,带着倾听的耐心,“看来触动很深?愿意说说吗?比如…和你最近的烦心事有关?” 她敏锐地捕捉到他眉宇间不同于工作压力的另一种沉重。
横超看着妻子眼中真诚的关切和包容,那份颠覆性的感悟有了倾诉的出口。他不再试图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结合他们共同的生活:“你看,就像今晚,你手术不能按时回家,**星河**又跑出去吃饭很晚回来…搁以前,我心里可能会有点不是滋味,觉得家里‘不该’这样。但现在看这些经书讲‘苦集圣谛’,说苦的根子是我们心里的‘渴爱’和‘执着’… 我忽然明白,我那点不舒服,不就是因为执着于‘我理想中的家庭应该时刻温馨圆满’吗?可现实是,你有你的职责(正业),**星河**有他的成长轨迹(无常),我的执着(集)反而成了苦(苦)的源头。” 他顿了顿,又想到工作,“还有‘磐石’那个故障,我执着于必须立刻、完美地解决它,这种执着本身带来的压力焦虑(苦),可能比故障本身还大。”
林慈静静地听着,眼中流露出理解和更深一层的思考。她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苦…执着… 在医院里,尤其是ICU,看得最多的就是极致形态的‘苦’。病人的痛苦,很多确实源于‘执着’。执着于必须活下去,执着于身体不能垮,执着于亲人不能走… 当现实与执着相悖,那份痛苦是加倍的。我们医生,能处理身体的苦,但对心灵的苦…有时真的需要病人自己找到安顿的方法。你刚才说的,把家庭期待放下一些,把工作压力看透一些… 这种角度,”她认真地看着横超,“我觉得有道理。至少,能让自己不那么紧绷,更…平和地接受生活的样子。” 她的声音平静,带着职业性的冷静,却也透着一丝对丈夫探索的认同和支持。“能让你看清烦恼的根子,找到点平静的法子,就值得。”
横超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和感激。妻子的回应不是敷衍,而是基于她深厚生命体验的真诚理解。她没有质疑佛法的“神秘性”,而是抓住了其“对治烦恼”的现实价值。这份理解,极大地缓解了他因认知颠覆带来的孤独感和部分压力。
“谢谢你,林慈。” 横超的声音带着一丝释然,“是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还有很多不懂,路也很长。”
林慈微微一笑,笑容温暖而带着鼓励:“别急,慢慢来。无论是技术难题,还是人生难题,都一样。你脸色不太好,早点休息吧。” 她没有追问更多,体贴地给予了他消化和思考的空间,起身离开时轻轻带上了门。
书房里又只剩下横超一人。妻子的包容和理解如同一剂良药,但四圣谛揭示的道路和现实生活的挑战依然横亘在前。他拿起那本封面橙黄的《佛说阿弥陀经》。净土… 那个林慈病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归宿。
经文描绘的“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 这描述让他的工程师大脑瞬间拉响了警报。太超验!太不可思议!与他刚刚理解的、强调直面现实苦空无常的《阿含》思想,似乎存在巨大的鸿沟。一个讲残酷真相(苦、空、无常),一个讲完美彼岸(常、乐、我、净?)。如何调和?
他困惑地翻开《净土十疑论》。书中解答的核心在于强调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是仰仗佛力的“易行道”,适合末法时代障深慧浅的众生。也提到“心净则国土净”,将庄严归结为佛力与众生净心所感。
“佛力…愿力…易行道… 唯心净土…” 横超喃喃着。理性上,他无法立刻接受这种超验存在。但内心深处,那“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愿景,对他这个刚刚深刻体认到“五取蕴苦”无处不在(工作、家庭、自我)的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吸引力,更像是一个在充满“故障”(苦)的系统中挣扎的工程师,对一处绝对稳定、零bug(灭谛)的终极“安全区”的本能向往。“易行道”三个字,对自觉修行无门、烦恼深重的他,更是一种务实的希望——承认自己力量有限,寻求他力加持。
他尝试着,在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 声音轻细。没有奇迹发生。心头的困惑和与**星河**冲突的余波仍在。然而,在念出这六字的瞬间,一丝奇异的、微弱的平静感,如同精密仪器中突然注入的一股稳定电流,短暂地抚平了情绪的毛刺。这并非解决父子矛盾或技术难题,更像是在内心的纷扰中,暂时找到了一个可以锚定的点。
就在他沉浸在这细微感受中时,“吱呀”一声,书房的门被猛地推开一条缝。**星河**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睡眼惺忪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空水杯。他的目光扫过亮灯的书房、父亲的脸,最后定格在那堆格格不入的线装佛经上。
**星河**的嘴角习惯性地撇了一下,带着青春期特有的尖锐和挑衅:“老爸,” 声音沙哑,“大半夜不睡觉,研究起‘阿弥陀佛’了?您这是…工程师当腻了,准备提前退休去庙里当和尚?还是被核电站的‘幽灵故障’搞出心理阴影了?” 他语速很快,目光扫过父亲略显苍白的脸和眼底的血丝,那嘲讽之下似乎有一丝担忧,但迅速被“质疑权威”的冲动覆盖。
横超被儿子的突然出现和直白的质问弄得一愣,心中那点刚刚升起的微弱平静瞬间被打散,尴尬和愠怒涌起。他习惯了儿子的尖锐,但此刻触及了他内心敏感且尚未稳固的新领域。然而,就在怒气升腾的刹那,他猛地想起了刚刚读到的“五取蕴苦”和“执着”——他此刻的怒气,不正是对“父亲权威”形象(我所)被儿子轻慢(无常)而产生的强烈执取(集)所引发的苦(苦)吗?
“**星河**!” 横超的声音沉了下来,但少了几分过去的纯然威严,多了一丝试图克制的复杂,“我在看什么,是我的思考和选择。回去睡觉!” 他不想辩论,更不想在嗔心驱使下加深隔阂。
**星河**耸耸肩,对父亲的呵斥毫不在意,反而因“挑衅”成功而露出一丝促狭笑意。“行行行,您继续参禅悟道,追求心灵净土。” 他晃了晃水杯,转身走向厨房,丢下一句戏谑:“祝您早日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哈!”,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尽头。
书房门开着,留下横超一人面对一桌佛经和一室被搅乱的寂静。儿子的话像刺,将他沉重的思考和微弱的希冀庸俗化。一股无力感和更深沉的“苦”感涌上——这苦,源于认知(苦谛),源于执着(集谛),更源于现实中与至亲的隔阂这荆棘般的“道”途。
他望着《净土十疑论》,又看向**星河**消失的方向。弘扬?度化?连自己的儿子都无法理解,一句佛号都念得如此生涩,谈何容易?四圣谛是冰冷的诊断书,净土是遥远的愿景,而眼前的父子关系,就是最切实、最棘手的修行道场。
他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疲惫感排山倒海。灯光下,他英俊的侧脸线条深刻,内敛的眼神交织着困惑、坚持、一丝脆弱,以及…一丝刚刚萌芽的、对自我执着的觉察。他关掉台灯,书房陷入黑暗。窗外,城市沉睡。横超知道,对他而言,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旅程,才刚在黑暗中启程。谛听苦谛,认识集谛,只是起点。如何面对**星河**的叛逆?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放下执着”?如何真正踏上那灭苦之道?无数问题如同黑夜星辰,遥远而沉默。他闭上眼,在黑暗中,带着对平息自他烦恼的深切愿求,再次默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次,声音里不仅有寻求依靠,更有一份面对现实荆棘的初步决心。
小说《横超三界行》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