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免费阅读,神农火种:永恒之纪章节在线阅读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字数:331014字

2025-07-31 22:42:31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历史脑洞小说,那么这本《神农火种:永恒之纪》一定不能错过。作者“东山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姜炎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火塘里的火苗渐渐沉下去,只剩几块暗红的炭火在明明灭灭。姜玄伯正用炭笔在兽皮上画明日要带我查看的耕地草图,突然,一阵尖锐的 “嗡嗡” 声从我的挎包里炸响,像被踩了尾巴的马蜂。

姜玄伯手里的炭笔 “啪嗒” 掉在地上,整个人弹起来,踉跄着后退三步,后背重重撞在堆草药的墙角。他指着我的挎包,嘴唇哆嗦着:“首…… 首领!你包里藏着什么东西?是祖地的精怪吗?”

我也愣了半秒,才反应过来是手机的下班闹钟 —— 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响起,是我穿越前设置的 “提醒回家吃饭” 的铃声。我赶紧伸手去摸挎包,指尖刚碰到手机外壳,闹钟就切换成了一段激昂的钢琴曲(默认铃声是《命运交响曲》的节选)。

“别慌!” 我一边按住手机电源键,一边朝姜玄伯摆手。可越急越乱,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好几次才关掉铃声。茅草屋里重归寂静,只有姜玄伯粗重的喘息声,和炭火偶尔迸裂的轻响。

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我从挎包里掏出来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显示着锁屏界面 —— 一张我去博物馆参观时拍的 “司母戊鼎” 照片,青铜鼎在屏幕光里泛着冷硬的光泽。

“这…… 这是什么?” 姜玄伯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又在离手机半尺的地方猛地缩回去,仿佛那是什么会咬人的活物。

“是…… 祖地的通讯器。” 我灵机一动,顺着他的 “祖地” 说法往下编,“能听到远方的声音,还能看到过去的影像。” 我按亮屏幕,故意让他看清司母戊鼎的纹路,“你看这个,是老祖宗炼的神鼎。”

姜玄伯的呼吸突然变粗了。他凑得更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屏幕,眼睛里倒映着鼎身的饕餮纹。“神鼎…… 真的是神鼎!” 他突然 “噗通” 一声跪下来,对着手机连连磕头,额头撞得石板地面 “咚咚” 响,“难怪首领能从祖地回来!有神器护佑,什么姬轩辕都不怕啊!”

我这才想起,他刚才说部落里的人把神农尺当神物,现在突然冒出个会发光、会出声的 “通讯器”,可不就坐实了我 “得到祖地真传” 的身份吗?我想解释这只是现代科技,可看着他满脸虔诚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玄伯,起来吧。” 我把手机揣回兜里,又从挎包里掏出太阳能充电宝和三防平板,“这些都是祖地的物件,算不上什么神器,就是些干活的工具。”

姜玄伯慢慢站起身,目光像黏在了充电宝上。那是个蓝色的长方体,表面印着太阳图案,我平时用来给手机和平板充电。他伸出颤抖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外壳,又触电似的缩回去,抬头看我的眼神里已经多了层近乎狂热的崇拜。

“能…… 能让我再看看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恳求,像个盼着糖果的孩子。

我把平板递给他。这台平板是单位发的工作设备,防摔防水,屏幕比手机大得多。我解锁后点开相册,特意翻到存着的 “新石器时代工具图谱”—— 有磨制石器、骨耒、陶器的高清照片,都是我以前做研究时存的资料。

“这是…… 石斧?” 姜玄伯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张石斧的照片,那石斧的形制和部落里用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更规整些。他突然指着照片下方的标尺,“这个竖线是什么?”

“是丈量的尺度。” 我告诉他,“能看出这把石斧有多长、有多宽。” 我滑动屏幕,翻到下一张骨耒的照片,“这个叫骨耒,用来翻地比石犁省力。”

姜玄伯的嘴越张越大,呼吸声像拉风箱。他捧着平板的手在发抖,指腹反复摩挲着屏幕上的骨耒,突然扭头看向我,眼睛亮得吓人:“首领!这些都是祖地的农具图谱?您是不是带回来让我们仿造的?”

“算是吧。” 我含糊地应着,心里却在感慨。这些在现代看来平平无奇的照片,在一个连标准量具都没有的原始部落里,竟成了 “神授的图纸”。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小心翼翼地把平板放在石板上(垫了三层兽皮,生怕磕坏),转身从墙角拖出个半人高的陶罐。罐子打开时,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 里面装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兽骨,有些被磨得很光滑,显然是试过用来制作工具。

“您看这些能用吗?” 姜玄伯拿起一块鹿的肩胛骨,边缘已经被石刀削出了粗糙的弧度,“我们想做您说的那种骨耒,可总磨不好形状,您的神器里有法子吗?”

我看着那块骨头,又看了看平板上的骨耒照片,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我打开画板软件,用触控笔在骨耒照片旁画了个简易的尺寸标注(用部落能理解的 “步” 和 “指” 做单位):“刃宽三寸,柄长两尺,弧度要像新月……”

姜玄伯蹲在我身边,鼻尖快碰到屏幕,用炭笔在自己的手掌上飞快地记着。他的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却把平板边缘擦得干干净净,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琉璃。

“对了,这个发亮的板子还能做什么?” 他突然指着平板右上角的 WiFi 信号图标 —— 竟然还显示着一格微弱的信号,应该是博物馆的 WiFi 穿透时空残留的痕迹。

“能…… 连上天界的讯息。” 我指着信号图标,继续胡诌,“你看这个小扇子似的东西,就是在接收老祖宗的指点。” 我点开浏览器,故意让他看到首页上的 “每日新闻” 标题(虽然没网加载不出来内容),“这些都是老祖宗说的话。”

姜玄伯突然对着平板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词:“多谢老祖宗保佑姜水部!多谢神器指点!” 他站起身,突然朝屋外喊:“都过来!首领带回来祖地神器了!”

我想拦已经来不及了。他的声音穿透茅草屋,很快就听见屋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刚才在空地上捶兽皮的妇女、打磨石器的男人,甚至连那个扎冲天辫的小姑娘,都挤在门口,好奇地往里张望。

“都进来吧,别挤。” 我把平板举高些,让门口的人能看清屏幕上的工具图谱,“这是祖地的农具样子,咱们照着做,以后种地、打猎都能省力。”

人群里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那个叫石生的壮汉挤到最前面,他的目光在平板和我之间来回扫,突然瓮声瓮气地说:“这神器…… 真能让我们打赢姬轩辕?”

“能。” 我肯定地说,同时点开一张复合弓的分解图(之前存的考古资料),“你看这个弓,比咱们的木弓能射得更远,只要照着做,姬轩辕的战车根本近不了身。”

石生的眼睛猛地亮了,他上前一步,粗糙的大手在离平板一寸的地方停住,像是在确认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魔力。

姜玄伯突然想起什么,从墙角拖出我的挎包,小心翼翼地兜底倒过来。太阳能充电宝、瑞士军刀、打火机…… 这些零碎物件滚落在石板上,在炭火的余光里泛着光。

“这个铁盒子是什么?” 他捡起打火机,试着按了一下,“噌” 的一声,蓝色的火苗窜起来,吓得他手一松,打火机掉在地上。

“是取火的神器!” 有个见过火石的老人喊道,“比钻木取火快多了!”

人群彻底沸腾了。他们围着这些 “神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神里的敬畏像潮水般涌来。我看着他们把打火机传得小心翼翼,把充电宝的太阳能板对着炭火的方向(以为这样能 “充电”),突然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姜玄伯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首领,我现在信了。您去祖地不是求法子,是去请神器了!有这些东西,别说阪泉之战,就是蚩尤来了也不怕!”

我没说话,只是拿起平板,翻到那张司母戊鼎的照片。青铜鼎的纹路在屏幕光里流转,像在诉说着什么。或许,所谓的 “神器” 从来都不是物件本身,而是那些藏在物件背后的智慧 —— 从磨制石器到青铜鼎,从手机到宇宙飞船,人类不就是靠着这点 “想变得更好” 的念头,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

“把东西收起来吧。” 我对姜玄伯说,“明天还要看耕地,这些神器…… 以后有的是机会用。”

他连忙应声,小心翼翼地把所有东西放回挎包,还特意用茅草垫了垫底部,像是在襁褓里裹婴儿。人群渐渐散去,走的时候都一步三回头,看向我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初见时的怀疑,只剩下满满的信服。

茅草屋又安静下来。姜玄伯往火塘里添了些柴,火苗重新窜起来,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捧着秘密的守夜人。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块用麻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半块烤得焦香的粟米饼。

“首领,您还没吃晚饭呢。” 他把饼递过来,眼神里的崇拜还没褪去,“有神器护佑,咱们肯定能赢。”

我接过粟米饼,咬了一口。焦脆的外壳里裹着软糯的米粒,带着淡淡的烟火气。我看着火塘里跳动的火苗,突然觉得,这场三个月后的阪泉之战,或许真的有改写的可能。

挎包就放在我身边,里面的手机和平板安静地躺着。我知道,这些 “神器” 的电量总有耗尽的一天,但它们带来的 “相信”—— 相信智慧能战胜蛮力,相信团结能抵御强敌 —— 或许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姜玄伯已经趴在石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张画着耕地的兽皮。我把自己的外套(一件防风冲锋衣)脱下来,轻轻盖在他身上。外套的拉链在火光里泛着金属的冷光,像条蜷缩的小蛇。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透过屋顶的破洞,在地上投下一块惨白的光斑。我摸了摸挎包里的平板,屏幕虽然暗着,但我好像还能看到那些工具图谱在发光。

也许,真正的神器,从来都不是从祖地带回来的。

也许,它一直就在我们的手里,在我们的脑子里,在我们 “想让日子过得更好” 的念头里。

我咬了最后一口粟米饼,把饼渣拍掉,握紧了放在腿边的神农尺。尺身的绿光在黑暗中若隐若现,像在回应着什么。

明天,该去看看这片土地了。看看那些等着被耕种的田,等着被打磨的石器,等着被守护的人。

毕竟,神器再好,也得靠人来用,才能真正显灵。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