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时光里的影子洛天临廖静雯,时光里的影子章节在线阅读

时光里的影子

作者:小一原创

字数:194836字

2025-08-01 20:45:01 连载

简介

口碑超高的都市日常小说《时光里的影子》,洛天临廖静雯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小一原创”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194836字,本书连载。喜欢看都市日常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时光里的影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腊月的寒风卷着碎雪,扑在广菱大学的玻璃幕墙上,映出347宿舍窗口晃动的人影。洛天临蹲在行李箱前,把最后一件羊毛衫叠成方块塞进角落,指尖划过箱子内侧贴着的便签——上面是廖静雯的字迹:“带充电器、身份证、国赛手册,别忘了暖宝宝”,每个条目后都画了个小小的对勾,像份严谨的项目清单。

“洛哥,这羽绒服真不换了?”韦昊天叼着牙刷走进来,泡沫顺着下巴往下滴,“黑色多沉闷,我这件宝蓝色多亮眼,跟廖大美女的驼色多配。”

洛天临拉上行李箱拉链,金属扣发出“咔哒”一声轻响:“比赛穿黑色正式。”他从衣柜里拿出个灰色背包,往里面塞了本《京市碑刻大全》,书页间夹着张故宫导览图,是他熬夜标注的——圈出了所有有书法碑刻的区域,旁边用小字写着“静雯可能喜欢”。

走廊里传来宋亮宏的吆喝:“洛哥,廖同学她们在楼下等了!”

洛天临拎起行李箱就往外冲,跑到楼梯口才想起忘了什么,又折回去抓起桌上的保温杯——里面是刚泡的红糖姜茶,温度调在55℃,刚好能直接喝,是廖静雯喜欢的“不烫嘴”刻度。

楼下的香樟树下,廖静雯和室友站在雪中,驼色羽绒服的帽子边缘沾着层白霜,手里攥着本《金融法案例》,风把书页吹得哗哗响。看到洛天临时,她的眼睛亮了亮,像雪地里落了颗星子。

“久等了,”他把保温杯递过去,“刚泡的,路上喝。”

“谢谢,”她的指尖碰了下杯壁,立刻缩了回去,“你手怎么这么凉?没戴手套?”

洛天临才发现自己忘了戴手套,手冻得通红,却笑得坦荡:“没事,男生火力壮。”他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书和背包,“我来拿,你拎不动。”

“洛同学还真是绅士啊。”韦莉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件亮粉色的滑雪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双涂着酒红色指甲油的手,“不过也别太殷勤,免得人家廖同学觉得你别有用心。”

“韦莉莉,”廖静雯的室友皱眉,“马上要赶火车了,说这些干嘛?”

她耸耸肩,踩着雪地靴绕到洛天临面前:“我爸托人给我弄了张京市金融论坛的邀请函,廖同学,要不要一起去?都是行业大佬,比跟着某些程序员逛故宫有用多了。”

“不了,”廖静雯把姜茶揣进羽绒服口袋,“我对论坛没兴趣,还是喜欢看碑刻。”

韦莉莉的脸色沉了沉,转身钻进了旁边的出租车,车窗摇上时,还能看到她翻了个白眼。

去火车站的路上,雪越下越大。洛天临靠窗坐着,廖静雯坐在他旁边,正低头看国赛手册,睫毛上沾了点从窗外飘进来的雪粒,像落了层碎钻。他偷偷打开手机备忘录,翻到昨晚写的“京市行动指南”:1. 火车上给她泡杯热奶茶;2. 到酒店先检查暖气;3. 比赛前提醒她带U盘备份;4. 逛故宫时记得给她拍照片;5. 带她去吃京市老字号的炸酱面。

“在看什么?”她忽然抬头,目光落在他的屏幕上。

洛天临手忙脚乱地关掉备忘录,耳尖发红:“没什么,看天气预报,说京市雪停了。”他从背包里拿出包杏仁糖,是苏城老字号的,“给你,路上无聊吃。”

她接过糖,指尖触到他的掌心,像被静电轻轻击了下:“你好像什么都备着。”

“出门在外,总得周到点。”他说得坦荡,心里却在想——跟你有关的事,我总怕考虑不周全。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离站台时,洛天临给爷爷打了个视频电话。屏幕里,老人家裹着厚厚的棉被坐在沙发上,身后的暖气片烧得通红,咳嗽声比上次轻了些。“爷爷,我们出发去京市了,您放心,我会照顾好静雯同学的。”

“好,好,”爷爷笑得露出仅剩的两颗牙,“到了给我发照片,让我也看看故宫长啥样。”他忽然凑近屏幕,压低声音,“天临啊,京市冷,晚上睡觉别踢被子,也别让静雯同学冻着……”

“爷爷!”洛天临的脸颊发烫,赶紧挂了电话,转头发现廖静雯正低头抿着嘴笑,阳光透过车窗落在她的珍珠耳钉上,闪着温润的光。

“你爷爷真可爱。”她的声音带着点笑意。

“老小孩了。”他挠了挠头,从包里拿出个U型枕塞给她,“靠着睡会儿,要坐六个小时呢。”

“你不困?”

“我看会儿代码,”他扬了扬手里的笔记本,上面是导航系统的优化方案,“正好趁这时间改改。”

廖静雯没再说话,靠着U型枕闭上眼睛,鼻尖却萦绕着淡淡的薄荷香——是他身上的味道,混着火车特有的煤烟味,像首老旧的歌谣,让人莫名安心。她不知道的是,洛天临看似在改代码,余光却一直落在她的睡颜上,笔尖在纸上划下的,全是“静雯”两个字的不同写法。

下午三点,火车抵达京市南站。走出出站口,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比广菱市冷了不止一个度。洛天临先给廖静雯戴上围巾,绕了两圈才系好,确保把她的半张脸都埋进去:“别冻着鼻子。”

“谢谢。”她的声音从围巾里传出来,闷闷的像只撒娇的猫。

去酒店的地铁上,人不算多。洛天临抢在一个大叔前,给廖静雯占了个座位,自己则靠在扶手上,低头刷着国赛场地的地图。“明天的比赛场地在京市理工大学的第三教学楼,离酒店两公里,我们可以步行过去,顺便看看校园。”

“嗯,”她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个小小的暖手宝,塞到他手里,“你也暖暖,看你手冻得通红。”

洛天临的心跳漏了半拍,把暖手宝又推回去:“你用,我皮糙肉厚。”

“拿着,”她的语气带着点不容置疑,“万一冻感冒了,谁给我调试模型?”

他只好接过来,掌心的暖意顺着血液蔓延到四肢百骸,比任何代码编译成功的提示都让人踏实。

酒店房间在12楼,暖气很足。洛天临帮廖静雯把行李箱拎进房间时,她正在窗台前打电话:“……妈,我们到酒店了,暖气很热,您别担心……嗯,明天比赛,我会加油的……洛天临?他在帮我拿行李呢,挺好的……”

挂了电话,她转过身,看到洛天临正把她的羽绒服挂在衣架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展品。“谢谢你。”

“应该的,”他指着桌上的矿泉水,“我让前台换了温水,你晚上喝,别喝冷水。”他顿了顿,“我住隔壁,有事随时叫我。”

“好。”

回到自己房间,洛天临刚把电脑开机,就收到廖静雯的微信:“我带了感冒药,放在你门口了,京市温差大,注意保暖。”

他拉开门,果然看到个白色药盒,上面贴着张便签:“同仁堂的,见效快”,字迹清秀,是她的风格。洛天临的心里像被温水泡过,又暖又软,回复:“谢谢,你也早点休息,明天加油。”

第二天的国赛场地设在京市理工大学的计算机楼,走廊里挂满了历届获奖团队的照片。洛天临和廖静雯坐在指定的机位前,调试设备时,他忽然发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紧张?”他递过去颗薄荷糖。

“有点,”她剥开糖纸,薄荷的清凉在舌尖散开,“这是我第一次来京市比赛。”

“别怕,”他的声音很稳,调出模型的备份文件,“我们准备得够充分,就像你算的风险对冲模型,把所有可能的意外都覆盖了。”

她的嘴角弯了弯,紧张似乎缓解了些。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洛天临的手指率先落在键盘上,代码像流水般淌出,廖静雯则同步整理着输入数据,两人配合得像演练过千百遍的机器,精准而默契。

中场休息时,韦莉莉忽然出现在赛场门口,冲廖静雯挥了挥手。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出去,没过多久就回来了,脸色有点难看。

“怎么了?”洛天临递过去瓶温水。

“没什么,”她摇摇头,“韦莉莉说她认识评审团的主席,可以帮我们打打招呼,我拒绝了。”

“做得对,”洛天临的语气很认真,“我们凭实力说话,不用搞这些歪门邪道。”

她看着他,忽然笑了:“跟你一起比赛,我特别踏实。”

这句话像道暖流,瞬间冲散了洛天临所有的紧张。他低下头继续敲代码,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原来被她信任的感觉,比任何算法通过测试都让人满足。

比赛结束时,夕阳正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给屏幕上的模型结果镀上了层金边。裁判走过来看了看,赞许地点点头:“模型的创新点很突出,尤其是结合了金融和AI的交叉应用,很有价值。”

走出赛场,廖静雯长长舒了口气,像卸下了千斤重担:“终于结束了。”

“嗯,”洛天临拎起她的背包,“去吃饭?我查了,附近有家老字号的炸酱面,评价不错。”

“好啊,”她的眼睛亮了亮,“我还想吃糖葫芦。”

“那就都去,”他笑得坦荡,“比赛结束了,好好放松。”

炸酱面馆里飘着浓郁的酱香,洛天临给她点了碗小碗的,特意嘱咐“少放香菜”。看着她埋头吃面的样子,他忽然觉得这趟京市之行,比拿奖更重要的,是身边有她的陪伴。

“明天去故宫?”他试探着问。

“去!”她抬起头,嘴角沾着点酱色,像只偷吃东西的小猫,“我还想去看《清明上河图》。”

“那就先去故宫,再去国家博物馆,”他拿出手机查路线,“后天上午的火车,时间够。”

第二天的故宫笼罩在淡淡的雾霾里,红墙黄瓦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像幅褪色的古画。洛天临拿着导览图,在前面带路,专挑有碑刻的区域走。走到“乾隆御笔碑”前时,他停下脚步,指着上面的字迹:“你看这个‘福’字,和你上次写的很像,都带着股圆润的劲儿。”

“哪有,”她笑着摇头,“我哪能跟皇帝比。”她拿出手机拍照,忽然发现镜头里多了个身影——洛天临正站在碑刻旁,偷偷看她,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拍什么呢?”他的耳尖红了,赶紧转过头。

“拍碑刻啊,”她晃了晃手机,嘴角却藏不住笑意,“你要不要一起拍?”

“不了,”他摆摆手,“我给你拍,把红墙当背景,肯定好看。”

洛天临举着手机,笨拙地调整着角度,拍了好几张才满意。廖静雯凑过来看,发现每张照片里的自己都在笑,阳光落在发梢上,像落了层金粉。“你拍照技术不错啊。”

“瞎拍的,”他挠了挠头,“主要是模特好看。”

这句话说得太直白,廖静雯的脸颊瞬间红了,转身往前走,脚步却慢了许多,像是在等他跟上。

走到御花园时,雪又下了起来,细小的雪花落在梅枝上,像撒了层白糖。洛天临从背包里拿出条格子围巾,是他特意带来的,比她现在戴的那条更厚些。“换这条吧,防风。”

“不用……”

“戴上,”他不由分说地解开她脖子上的围巾,把自己的围上去,动作有点笨拙,却很认真,“冻感冒了怎么逛博物馆。”

他的指尖偶尔碰到她的脖颈,像被羽毛轻轻搔过,廖静雯的心跳漏了半拍,低着头不敢看他,只能任由他把围巾系成个漂亮的结。

“好了,”洛天临后退半步,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成果,“这样就不冷了。”

她抬起头,正好撞进他的眼睛里,那里映着漫天飞雪和她的身影,像藏着片只属于她的星空。两人都没说话,雪落在睫毛上,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却没人舍得眨眼,仿佛怕惊扰了这瞬间的宁静。

从故宫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洛天临带着廖静雯去了家老字号的涮肉馆,铜锅里的清汤咕嘟咕嘟冒着泡,羊肉片在里面涮几秒就熟。

“多吃点,”他往她碗里夹了片雪花肥牛,“京市的羊肉有名,补身体。”

“你也吃,”她回敬了片毛肚,“你写代码费脑子。”

邻桌的老夫妻在慢悠悠地涮肉,老爷爷给老奶奶剥糖蒜,动作自然得像呼吸。洛天临看着那一幕,忽然也想给廖静雯剥颗糖蒜,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他终究还是没那份勇气,只能把糖蒜碟往她那边推了推:“这个解腻,配羊肉吃正好。”

她拿起糖蒜,咬了一小口,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确实不错,比广菱市的好吃。”

“喜欢的话,回去时带点,”他说得认真,“我查了,这家店可以真空包装。”

廖静雯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暖暖的,又有点酸。她知道洛天临对她好,好得让她差点忘了他们只是朋友,可那份小心翼翼的距离感,又时刻提醒着她——他们之间,还差着点什么。

第三天去国家博物馆时,《清明上河图》前挤满了人。洛天临把廖静雯护在身前,替她挡开拥挤的人群:“看得到吗?”

“嗯,”她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带着点闷,“画得真细,连街边小贩的表情都看得清。”

“就像你做的金融模型,”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只有两人能听见,“细节里藏着真功夫。”

她没说话,只是悄悄往他身边靠了靠,肩膀偶尔碰到一起,像两颗互相取暖的星子。

返程的火车上,廖静雯靠在窗边睡着了,头不知不觉靠在了洛天临的肩膀上。他的身体瞬间僵硬,不敢动也不敢呼吸,生怕惊扰了这难得的亲近。窗外的雪景飞快倒退,像部流动的默片,而他的心里,却反复播放着她刚才在博物馆说的话:“洛天临,跟你出来这几天,我很开心。”

这句话,足够他回味很久很久。

回到广菱大学时,已是傍晚。洛天临把廖静雯送到312宿舍楼下,看着她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小的锦盒:“给你的,京市买的,谢你这几天的照顾。”

锦盒里躺着支钢笔,笔帽上刻着“宁静致远”四个字,是用篆体写的,古朴而雅致。“这是……”

“博物馆文创店买的,”她的耳尖红了,“觉得跟你挺配的。”

洛天临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胀又暖:“谢谢你,静雯,我很喜欢。”

“不客气,”她转过身,“早点休息,这几天你也累坏了。”

看着她走进楼道的背影,洛天临站在雪地里,握紧了手里的钢笔,笔尖的温度仿佛还带着她的指尖余温。他忽然觉得,这个冬天虽然冷,却因为有了这趟京市之行,变得格外值得。

回到347宿舍,韦昊天他们立刻围了上来。“洛哥,怎么样?拿奖稳了吧?”韦昊天抢过他手里的锦盒,“哇,钢笔!廖大美女送的?这是定情信物啊!”

“别瞎说,”洛天临把钢笔小心翼翼地放进笔筒,“就是普通的纪念品。”

“普通纪念品会刻字?”赵宇晨推了推眼镜,“‘宁静致远’,这明显是对你有意思啊!洛哥,赶紧表白啊,再不出手就被别人抢跑了!”

洛天临没说话,只是拿出手机,翻到在故宫给廖静雯拍的照片——她站在红墙前,笑得眉眼弯弯,珍珠耳钉在雪光下闪着光。他把照片设成屏保,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等国赛结果出来,他就跟她表白,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告诉她他喜欢她很久了。

第二天的实验室,阳光透过积雪反射进来,格外明亮。洛天临和廖静雯在整理京市之行的资料,他忽然说:“国赛结果出来后,我们去吃苏帮菜庆祝吧,我请。”

“好啊,”她点点头,“不过得等我考完雅思,下个月就要考了。”

“那我等你,”他的语气很轻快,“正好我也把手头的导航系统优化完。”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闪着对未来的期待。窗外的雪还没化,阳光落在上面,反射出耀眼的光,像他们之间那份尚未说破的感情,虽然藏在冰雪之下,却已悄悄积蓄着温暖的力量。

中午去食堂的路上,洛天临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个真空包装的袋子:“给你,京市买的糖蒜,那家老字号的。”

“你还真买了?”她惊讶地接过袋子,重量不轻,“多少钱?我转给你。”

“不用,”他摆摆手,“就当是……谢谢你的钢笔。”

她的嘴角弯了弯,没再推辞,把糖蒜放进背包:“晚上书法协会有活动,你去吗?教授说要点评我们在京市拍的碑刻照片。”

“去!”洛天临立刻回答,“我正好把照片打印出来了,想让教授看看怎么临摹。”

“嗯,”她点点头,“那晚上见。”

看着她走进食堂的背影,洛天临站在阳光下,忽然觉得这个冬天充满了希望。他拿出手机给爷爷打了个电话,告诉老人家他们平安回来的消息,电话那头的咳嗽声似乎又重了些,却依然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等你们拿奖了,爷爷给你们做大餐。”

挂了电话,洛天临的心里忽然有点不安,爷爷的咳嗽声像根针,轻轻扎在他心上。他拿出手机,给家里的主治医生发了条微信:“张医生,我爷爷最近怎么样?需要的话我这周末回去看看。”

医生很快回复:“你爷爷的情况不太稳定,癌细胞有扩散的迹象,最好回来一趟。”

洛天临的手指顿住,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瞬间褪去了所有血色。他深吸一口气,回复:“好,我这周末回去。”

走进食堂时,廖静雯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朝他招手,阳光落在她的笑脸上,温暖而明亮。洛天临压下心里的不安,走了过去,努力挤出个笑容——他不想让她担心,至少现在不想。

“发什么呆呢?”她把一碗热汤推到他面前,“快喝,羊肉汤,暖暖身子。”

“谢谢。”洛天临接过汤碗,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能驱散心底的寒意。他看着她,忽然觉得能这样和她坐在一起吃饭,是件多么珍贵的事,珍贵到让他想把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

下午的智能科技协会例会,洛天临有些心不在焉,演示导航系统时甚至说错了个参数。王总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洛同学,状态不对啊,是不是京市太累了?”

“有点,”他勉强笑了笑,“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

散会后,廖静雯走过来,递给她一瓶维生素:“看你脸色不太好,补充点维生素,别太累了。”

“谢谢,”他接过瓶子,忽然说,“这周末我可能要回家一趟,爷爷身体不太舒服。”

“严重吗?”她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应该没事,”他不想让她担心,说得轻描淡写,“老毛病了,回去看看放心。”

“那……祝你爷爷早日康复,”她的声音很轻,“需要帮忙的话,随时跟我说。”

“好。”洛天临看着她,忽然觉得有她这句话,再难的路他都能走下去。

晚上的书法协会活动,教授一张张点评着大家拍的碑刻照片。轮到洛天临的时,他特意选了张廖静雯站在“乾隆御笔碑”前的照片,虽然主角是她,但碑刻的细节拍得很清晰。

“这张拍得好,”教授指着照片,“不仅碑刻的字清楚,连光影都抓得恰到好处。”他看向洛天临,“不过你小子是拍碑刻还是拍人啊?把廖同学拍得比碑刻还亮眼。”

哄笑声中,廖静雯的脸颊红了,洛天临的耳尖也红了,却挺直了腰板:“教授,我是觉得人景合一才是最好的,就像书法里的字和墨,缺一不可。”

这个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教授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说得好!字如其人,景亦如人,你这小子总算开窍了。”

活动结束时,雪又开始下了。洛天临撑开伞,自然地往廖静雯那边倾斜:“我送你回宿舍。”

“嗯。”她的声音很轻,雪落在伞面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走到312宿舍楼下,廖静雯忽然说:“回家路上小心,到了给我发个消息。”

“好,”洛天临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小的护身符,“这个给你,上次在京市潭柘寺求的,保平安。”

她接过护身符,上面还带着他的体温:“替我向爷爷问好。”

“嗯。”

看着她走进楼道的背影,洛天临站在雪中,忽然觉得这护身符像个沉重的承诺——他不仅要保佑爷爷平安,更要守护好眼前这个女孩,用他全部的力量。

周末回家的火车上,洛天临靠在窗边,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手里紧紧攥着那个护身符。他给廖静雯发了条微信:“上车了,勿念。”

很快收到回复:“到了说一声,祝爷爷安好。”后面跟着个拥抱的表情。

洛天临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暖暖的,又有点酸。他知道,无论家里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必须坚强——为了爷爷,也为了那个在远方等着他的女孩。

火车驶离站台,带着他驶向未知的前路,而广菱大学的312宿舍窗口,一盏灯亮了很久,灯下的女孩正对着本《雅思词汇》发呆,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和他的聊天界面,像在等待一个平安的消息。这个冬天,似乎还有很长,但因为有了彼此的牵挂,再冷的风雪,也变得可以忍受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