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完结版《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免费阅读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悬疑灵异小说,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法號無空”倾情打造。本书以林昭许沉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0章,1183339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深秋的阳光透过物理系报告厅的天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林昭站在讲台上整理实验报告,指尖却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U盘——里面是青禾会境外实验室的最终调查报告,也是他申请国外顶尖物理研究所的关键材料。台下…

完结版《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免费阅读

《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精彩章节试读

深秋的阳光透过物理系报告厅的天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林昭站在讲台上整理实验报告,指尖却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U盘——里面是青禾会境外实验室的最终调查报告,也是他申请国外顶尖物理研究所的关键材料。台下传来稀疏的掌声,他的导师张启明正坐在第一排,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审视的锐利,让林昭莫名想起高立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

“林昭同学的量子纠缠态稳定实验,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张启明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报告厅,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刻意的温和,“作为导师,我很欣慰看到学生超越自己。关于你申请麻省理工的推荐信,我已经拟好了初稿,会后到我办公室签署确认吧。”

台下响起羡慕的低语。所有人都知道,张启明的推荐信在国际物理学界分量极重,几乎等于半张录取通知书。林昭却感到一阵寒意——上周在整理江枫遗物时,他发现了份十年前的协议复印件,甲方签名处赫然是张启明的名字,乙方则是当年跳楼的物理系高材生,协议内容与张启明此刻提到的“推荐信”如出一辙。

报告会结束后,林昭故意落在最后。报告厅的座椅被陆续收起,空旷的空间里回荡着清洁工拖地的水声。他看着张启明收拾文件的背影,突然想起第6章里的场景——当时张教授刚从ICU醒来,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小心张启明,他的推荐信有问题,当年江枫就是……”话没说完就被护士打断,成为悬而未决的伏笔。

“林昭?怎么不走?”张启明转过身,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推荐信的协议,你看看没问题就签字。麻省理工的截止日期快到了,别耽误了申请。”

信封上的火漆印是物理系的校徽,与江枫遗物里的旧协议完全一致。林昭接过信封时,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烫金花纹——是青禾会的银禾标志变形而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突然明白,张启明不仅是陈砚之的同谋,更是青禾会控制学术界的关键棋子。

办公室的百叶窗拉得很低,阳光透过缝隙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张启明泡咖啡的手很稳,骨瓷杯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协议条款很简单,你签了字,我不仅给你写推荐信,还能让你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将咖啡推到林昭面前,蒸汽模糊了镜片后的眼神,“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林昭翻开协议的瞬间,心脏猛地一沉。条款细则远比江枫的旧协议更苛刻:除了毕业后必须服务指定机构五年,还要求“自愿放弃所有研究成果的专利权”“无条件配合校方及合作单位的项目安排”,甚至有“不得公开讨论协议内容”的保密条款,违约赔偿金额高达千万。

“这不是推荐信,是卖身契。”林昭的声音冰冷,手指点在“合作单位”字样上,“这里的合作单位,指的就是青禾会吧?”

张启明的动作明显僵住。他放下咖啡杯,脸上的温和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看穿的阴鸷:“看来你知道的不少。”他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赫然是林昭近半年的行踪记录,甚至包括潜入陈砚之办公室的时间点,“从你开始调查江枫的案子,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林昭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他想起第6章里张教授欲言又止的样子,想起柯韧说“总觉得有人跟踪”,想起实验室里莫名丢失的数据样本——所有被忽略的细节此刻串联成网,将他牢牢困在其中。

“陈砚之虽然倒了,但青禾会的根基还在。”张启明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学术界、企业、政府,到处都有我们的人。你签了协议,前途一片光明;不签,不仅申请会被驳回,连现在的实验项目都会被终止。”他的语气带着威胁,“别以为赵刚能保你,警方的高层里,我们的人不比你们少。”

这句话像电流击中林昭的神经。他突然想起王警官的忏悔录,想起赵刚说“警队还有内鬼”,想起高立被抓时那句“根基太深”——青禾会的触手果然早已深入各个领域,而张启明,就是他们在学术界的“守门人”。

“江枫当年也签了类似的协议,对吗?”林昭的声音带着颤抖,协议的纸张在手中微微晃动,“他发现了青禾会的秘密,想毁约,所以才被你们灭口。”

张启明没有否认。他从保险柜里拿出份泛黄的协议,正是江枫十年前签署的文件:“他比你聪明,也比你天真。以为凭一己之力能对抗整个体系,结果呢?”他将协议扔在林昭面前,“连尸检报告都能被改成‘自杀’,你觉得自己能赢吗?”

林昭看着协议上舅舅的签名,笔尖的墨迹还带着少年人的张扬。他突然注意到签名旁有行极淡的字迹,用铅笔写的“他们在研究记忆移植”——是江枫留下的暗号,与服务器里的实验日志完全吻合!

“你们用推荐信控制优秀学生,让他们成为青禾会的实验体和研究员。”林昭站起身,协议被攥得发皱,“那些所谓的重点实验室,其实就是新的人体实验基地!”

张启明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按下桌底的按钮,办公室的门锁发出“咔嗒”的锁死声:“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他从抽屉里拿出支针剂,透明的液体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这是改良后的意识稳定剂,能让你‘自愿’在协议上签字。”

林昭的目光扫过办公室,突然注意到书架第三层的《时间简史》摆放位置不对——书脊与其他书籍形成微小的夹角,正是陈砚之办公室暗门的同款机关!他想起柯韧母亲说过“青禾会的核心成员办公室都有逃生通道”,看来张启明也不例外。

“想跑?”张启明看穿了他的意图,举着针剂步步逼近,“这房间的安保系统和陈砚之的办公室同款,你觉得能跑得掉?”

林昭突然将咖啡泼向张启明的脸,趁着对方遮挡的瞬间冲向书架。他按动《时间简史》的书脊,整面书架果然缓缓滑开,露出后面漆黑的通道——和陈砚之办公室的秘密通道不同,这里的通道墙壁上贴满了照片,都是历届签署协议的学生,其中就有江枫年轻时的笑脸。

“抓住他!”张启明的怒吼声在身后响起,脚步声越来越近。林昭冲进通道的瞬间,抓起墙上的消防斧砍向锁链——通道尽头的铁门应声而开,刺眼的阳光涌了进来,照亮了外面的景象。

通道出口竟然是教学楼的天台。秋风卷着落叶扑面而来,林昭扶着栏杆喘息时,看到楼下已经围满了学生——刚才的争执声惊动了走廊里的人,此刻他们正举着手机拍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上天台。

张启明追上天台的瞬间,闪光灯突然密集地亮起。他举着针剂的动作僵在半空,显然没料到会有这么多学生围观。林昭趁机后退几步,将协议高高举起,对着楼下大喊:“大家看清楚!这就是张教授所谓的推荐信协议,其实是青禾会控制学生的卖身契!”

楼下瞬间炸开了锅。学生们的议论声变成愤怒的抗议,有人认出协议上的保密条款,有人想起自己签过类似的“保研协议”,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我哥哥就是签了他的协议后失踪的!”

张启明的脸色惨白如纸。他想冲过来抢夺协议,却被涌上天台的学生拦住。林昭趁机打开手机直播,将协议的每一条款都展示在镜头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十年前,江枫因为拒绝服从青禾会的安排被谋杀;今天,他们还在用同样的手段控制我们的未来!”

直播画面瞬间在校园论坛刷屏。弹幕像潮水般滚动,有人贴出自己签署的类似协议,有人爆料张启明与企业的秘密合作,甚至有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被强制安排工作的经历。舆论的怒火迅速点燃,不仅在校园里蔓延,更通过网络传遍全网。

“你在造谣!”张启明试图抢夺手机,却被愤怒的学生推开。他看着直播画面里不断上涨的观看人数,眼神里充满了绝望,“青禾会不会放过你的!他们会……”

“他们已经放过谁了?”林昭的声音透过手机传遍网络,“被谋杀的江枫?失踪的实验体?还是被你们控制的学生?今天我就要告诉所有人,我们的未来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我们的梦想更不能被强权践踏!”

警笛声由远及近。赵刚带着警员冲上天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林昭举着协议站在栏杆边,张启明被学生围在中间,楼下的人群举着手机高喊“正义”,直播画面的观看人数已经突破百万。

“张启明,你涉嫌参与非法人体实验、绑架、谋杀,跟我们走一趟吧。”赵刚出示逮捕令的瞬间,张启明突然瘫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完了……一切都完了……”

林昭看着被押走的张启明,突然注意到他的袖口绣着个微小的银禾标志——和陈砚之、高立的标志一模一样,只是图案更复杂,显然是更高等级的成员。他将这个发现告诉赵刚,老刑警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这说明青禾会在学术界的渗透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必须立刻排查所有签署过类似协议的学生。”

直播还在继续。林昭站在天台上,看着楼下渐渐平静的人群,突然对着镜头深深鞠躬:“谢谢大家的支持。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举起江枫的旧协议,“我们要找回被偷走的未来,要为所有受害者讨回公道,要让青禾会的阴影彻底从校园消失!”

消息传开后,全国多所高校都爆发了类似的抗议。学生们纷纷检查自己签署的协议,学术界的“推荐信黑幕”被彻底揭开,教育部紧急发文要求彻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青禾会控制学术界的网络开始分崩离析。

三天后,林昭在医院见到了张教授。老人的精神好了很多,正坐在病床前整理资料,看到林昭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就知道你能做到。”他递过来份文件,“这是我当年被迫签署的保密协议,现在可以作为证据了。”

林昭看着文件上张教授的签名,旁边还有陈砚之和张启明的联合签名。他突然明白第6章里张教授欲言又止的原因——老人不仅是受害者,更是带着愧疚的参与者,他的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在等待揭露真相的时机。

“谢谢您,张教授。”林昭将文件放进证据袋,“您的勇气让我们知道,即使犯过错误,也永远有弥补的机会。”

老人摇摇头,握住林昭的手:“是你们年轻人的勇敢给了我力量。江枫说得对,光明总会战胜黑暗,只要有人敢站出来。”他从枕头下摸出个U盘,“这是青禾会在高校发展成员的名单,或许能帮到赵刚他们。”

拿到名单的赵刚立刻展开行动。警方联合教育部对全国高校进行排查,大批隐藏在学术界的青禾会成员被揪出,包括几位知名教授和校领导。被控制的学生得到解救,被迫签署的协议被宣布无效,学术界迎来了迟到的正义。

林昭的直播事件不仅改变了校园生态,更推动了《高校学术诚信条例》的修订。新条例明确禁止任何限制学生选择权的“推荐协议”,要求所有合作项目公开透明,从制度上切断了青禾会控制学术界的渠道。

一个月后,林昭收到了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不同的是,这次的推荐信由三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联合撰写,信中没有承诺任何条件,只客观评价了他的学术能力。录取通知书的附言里写着:“我们欣赏你的才华,更敬佩你的勇气。”

去机场前,林昭最后一次来到物理系的天台。秋风依旧,落叶满地,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压抑。他看着楼下朝气蓬勃的学生,看着宣传栏里新贴的《学术诚信条例》,看着远处江枫安全屋的方向,突然明白这场战斗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揭露真相,更是为了守护未来,让每个有梦想的年轻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柯韧和许沉来送他。三个少年站在天台上,看着夕阳染红天际,就像他们并肩作战的每个黄昏。柯韧已经成立了校园维权小组,许沉正在筹备受害者援助基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光明。

“记得常联系。”许沉递过来个定制U盘,里面是所有青禾会受害者的资料,“国外的研究再忙,也别忘了我们还在战斗。”

柯韧则给了他一本笔记本,里面是江枫未完成的研究手稿:“等你学成归来,我们一起完成它。用真正的科学,帮助那些被伤害的人。”

林昭将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无数相信正义的人,有舅舅和李维的信念,有所有受害者的期盼。即使远在异国他乡,这份勇气和责任也会永远陪伴着他。

飞机起飞时,林昭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心里充满了力量。青禾会的阴影正在散去,但他知道,守护光明的战斗永远不会结束。无论是在国内的校园,还是在国外的实验室,他都会带着这份从契约中夺回的自由,带着所有支持者的期望,坚定地走下去,让科学回归真理,让梦想回归自由,让每个年轻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

而那份曾经束缚无数人命运的契约,此刻正躺在警方的证据袋里,成为警示后人的标本——提醒着所有人,自由与梦想永远值得被守护,任何试图用强权剥夺选择权的黑暗,终将被勇敢者的光芒驱散。

飞机穿越云层的瞬间,林昭将脸贴在舷窗上。下方的城市渐渐缩成沙盘,物理系的天台、化学楼的废墟、护城河的河岸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像一幅被雨水浸透的旧地图。他指尖摩挲着柯韧送的笔记本,扉页上江枫的字迹力透纸背:“科学的契约应与真理签订,而非强权。”这句话在万米高空的阳光里,泛着温暖的光泽。

“林昭先生,您的推荐信复印件。”空乘递来文件袋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麻省理工招生办特意要求补充张启明事件的说明材料,此刻文件袋里的公证文件上,“青禾会关联人员”的红色印章格外刺眼——这是赵刚动用警方资源出具的证明,也是对那场契约之战最有力的收尾。

落地波士顿的第三天,林昭在物理系大楼前遇到了周明轩。这个顶着“青禾会幸存者”头衔的华裔教授,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银禾标志的钢笔,与陈砚之办公室的签字笔款式完全一致。他递来的合作邀请函上,研究项目赫然是“量子意识传输应用”,与江枫被篡改的研究方向如出一辙。

“林同学在国内的事迹令人钦佩。”周明轩的笑容温和,镜片后的眼神却带着审视,“我们的实验室正在招募顶尖人才,这份offer不仅提供全额奖学金,还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意识科学研究。”他刻意加重“意识科学”四个字,手指在邀请函的保密条款上轻轻敲击。

林昭的心脏猛地一沉。条款细则与张启明的协议惊人相似:“研究成果归实验室所有”“参与期间不得公开项目内容”“毕业后需服务指定机构三年”。最刺眼的是末尾的附加条款:“自愿放弃对项目伦理争议的质疑权”,签名处的空白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抗争。

“这和青禾会的契约没区别。”林昭将邀请函推回去,声音冷得像波士顿的秋风,“你们想要的不是研究人才,是听话的傀儡。”

周明轩的笑容瞬间僵住。他收起邀请函的动作带着被看穿的愠怒:“年轻人不要太冲动。”他从公文包拿出份文件,是林昭母亲的体检报告,“你母亲的罕见病需要长期治疗,我们的合作医院可以提供全球最好的医疗资源,只要你签了这份协议。”

这句话像冰锥刺进林昭的心脏。母亲的病情是他最大的软肋,周明轩显然做足了功课。他想起张启明举着针剂的狰狞面孔,想起江枫协议上的血渍,突然明白青禾会的契约从未消失,只是换了更体面的包装——用前途诱惑,用亲情绑架,用资源控制,让反抗者在现实面前低头。

回到宿舍时,柯韧的视频电话刚好打进来。屏幕里的少年正在整理受害者资料,身后的白板上贴满了青禾会境外分支的标记:“我们查到周明轩的实验室接受过匿名资助,资金来源和陈砚之的海外账户有关联!”他举起份文件,“这是他们在东南亚进行人体实验的证据,你千万小心!”

林昭看着屏幕里柯韧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注意到他身后的书架——最上层摆着三个相框,分别是江枫、李维和张教授的照片,照片前的向日葵开得正盛。这个细节让他喉咙发紧:无论相隔多远,他们始终在同一场战斗里。

“我没事。”林昭对着镜头举起周明轩的邀请函,“但他们的手段升级了,开始用亲情施压。”他说起母亲的体检报告,声音忍不住发颤,“如果只有签协议才能救妈妈……”

“别傻了!”柯韧的声音突然拔高,许沉的脸也出现在屏幕里,“我们已经联系了国内最好的罕见病专家,正在整理你母亲的病历!钱的事不用担心,受害者援助基金可以申请专项拨款!”许沉举着手机展示捐款记录,“你看,已经有这么多人在帮你!”

屏幕上的捐款金额还在不断跳动,名字大多是陌生的ID,但附言里充满了温暖的鼓励:“江枫的外甥要加油”“别让青禾会的阴谋得逞”“我们都在”。林昭的眼眶突然湿润,原来他的抗争从来不是孤军奋战,那些被光明照亮过的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勇气。

深夜的实验室里,林昭将周明轩的协议与江枫的旧文件反复比对。在紫外线灯下,两份文件的角落都显现出相同的银禾水印——青禾会的标记从未消失,只是潜伏在学术界的阴影里,继续编织着控制人才的网络。他突然想起张教授的话:“真正的反抗不是拒绝签名,是撕碎契约的规则。”

第二天,林昭带着证据走进麻省理工的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委员会主席看着紫外线灯下显现的水印,看着东南亚实验报告的照片,看着江枫协议的公证件,脸色从震惊转为凝重:“这种披着学术外衣的人体实验,是学术界的耻辱。”他按下录音笔,“请你详细陈述所有细节,我们会启动调查。”

调查启动的第三天,周明轩突然被停职。校园论坛上爆出他实验室的伦理违规证据,匿名爆料者附上了详细的资金流向图,直指青禾会的海外分支。林昭知道这是柯韧和许沉的手笔——他们黑进了周明轩的私人服务器,找到了最关键的证据链。

但麻烦并没有结束。母亲的主治医生突然来电,语气带着歉意:“之前联系的专家临时取消会诊,说是收到了‘学术警告’。医院接到通知,你的母亲可能需要转院……”

林昭握着电话的手不断颤抖。他知道这是青禾会的报复,即使周明轩倒台,他们的势力依然能渗透到医疗系统。窗外的秋雨敲打着玻璃,像无数双监视的眼睛,让他第一次感到身处异国的孤立无援。

“别担心,我找到新的办法了。”耳机里突然传来齐白的声音,这个在云南调查秘密实验的男人,此刻的背景音里有风声和牦牛的铃铛声,“我认识位藏医,治好了好几个类似的罕见病患者。把你母亲的病历发过来,我安排会诊。”

“齐白老师?”林昭的声音带着惊喜,“你怎么会……”

“柯韧联系我的。”齐白的笑声带着释然,“我们这些‘流浪者’虽然散在各地,但信息网一直都在。记住,林昭,青禾会能控制机构,却控制不了人心。那些被光明照亮过的人,永远会在黑暗里互相取暖。”

挂掉电话,林昭打开齐白发来的藏医资料。照片里的老人坐在经幡飘扬的帐篷前,笑容温暖得像高原的阳光。资料附件里是其他患者的康复记录,字迹虽然潦草,却充满了真实的希望。他突然明白,对抗青禾会的契约,靠的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结。

一个月后,母亲的远程会诊顺利完成。藏医的治疗方案虽然 unconventional(非常规),却在三周后显现出效果。林昭在视频里看到母亲久违的笑容,突然觉得所有的挣扎都有了意义——他们不仅在反抗黑暗,更在守护那些值得珍惜的温暖。

伦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公布那天,波士顿难得放晴。报告认定周明轩的实验室存在“严重伦理违规”,撤销了所有研究项目,涉及的青禾会资金被冻结。林昭站在物理系的公告栏前,看着同学们举着手机欢呼,突然想起国内校园里抗议的人群——原来光明的传递从来不受国界限制。

“恭喜你。”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是伦理委员会的主席,手里拿着份新的推荐信,“麻省理工的量子实验室愿意接收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他看着林昭的眼睛,“你的抗争让我们重新审视学术伦理,这比任何研究成果都重要。”

林昭接过推荐信的瞬间,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纸上,照亮了主席的签名,也照亮了他写在扉页的话:“科学的契约应与良知签订,这是江枫先生教会我们的真理。”

当晚,林昭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位匿名的退休教授,附件里是青禾会控制学术界的完整名单,从高校校长到企业高管,甚至包括几位诺贝尔奖得主。邮件末尾写着:“我们这些老家伙沉默了太久,该轮到年轻人举起火把了。”

林昭将名单转发给赵刚的同时,收到了柯韧的视频邀请。屏幕里挤满了人:张教授坐在轮椅上,精神矍铄;许沉的妹妹捧着向日葵,笑容腼腆;柯韧的母亲在厨房忙碌,李维的照片摆在餐桌中央;赵刚举着刚收到的逮捕令,上面是青禾会核心成员的名字。

“我们赢了!”柯韧的声音带着哭腔,“警方根据名单抓到了最后一批漏网之鱼,青禾会的学术网络彻底瓦解了!”

屏幕里的欢呼声像潮水般涌来,林昭看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突然想起天台上的闪光灯,想起校园里的抗议声,想起捐款记录里的温暖附言——这场跨越十年的战斗,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抗争,而是所有相信光明的人,用勇气和信念编织的网,终将网住所有黑暗。

春节前夕,林昭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城市。走出机场的瞬间,他看到了等候的人群:柯韧和许沉举着“欢迎回家”的牌子,张教授在轮椅上朝他挥手,齐白背着行囊站在阳光下,笑容温暖如旧。远处的物理系办公楼前,新立的纪念碑上刻着所有受害者的名字,江枫的名字被阳光照得格外清晰。

“欢迎回来。”齐白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来个信封,“这是藏医托我转交给你的,说是给你母亲的后续药方。”他看着林昭手里的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决定回来了?”

林昭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申请了联合培养项目,一半时间在国外研究,一半时间回国建立受害者康复中心。”他指着远处的新建筑,“那里将是江枫实验室的新址,专门研究意识创伤的治疗技术。”

许沉突然举起相机,快门声定格下这个瞬间:夕阳的金辉里,一群曾经的受害者和抗争者并肩而立,身后是象征新生的纪念碑,前方是充满希望的未来。照片后来被挂在物理系的走廊里,下面写着一行字:“最好的契约,是与良知的约定。”

开学那天,林昭站在江枫的旧实验室前。门锁已经换成新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实验台上,柯韧正在调试设备,许沉在整理受害者资料,墙上的白板写满了研究计划。一切都和十年前不同,又好像什么都没变——追求真理的初心,守护光明的勇气,永远在这间实验室里传承。

他翻开新的实验记录本,在扉页写下:“契约会过期,强权会落幕,但良知与勇气永远不会失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在回应着江枫的钢笔字迹,像在延续着李维的日记,像在续写着所有为光明抗争的故事。

窗外的玉兰花正在绽放,洁白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林昭知道,青禾会的阴影或许还会在某个角落潜伏,但只要还有人拒绝签下黑暗的契约,还有人敢于撕碎不公的规则,还有人相信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陷入沉沦。而他们,将带着这份与良知的约定,在科学与正义的道路上,永远坚定地走下去。

小说《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