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宫斗宅斗小说——《明月昭昭:她在朝堂拨算珠》!由知名作家“水课写文的三好学牲”创作,以沈知微顾昭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2章,99592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沈府,听雪轩。烛火通明。厚重的江南盐税总账摊在案上,墨字密密麻麻如同蚁群。沈知微指尖的青玉算筹在纸页间飞速游移,发出细密如急雨的“嗒嗒”声。她神色专注,清冷的眸子映着跳动的烛火,锐利如鹰隼,不放过任何…
《明月昭昭:她在朝堂拨算珠》精彩章节试读
沈府,听雪轩。烛火通明。
厚重的江南盐税总账摊在案上,墨字密密麻麻如同蚁群。沈知微指尖的青玉算筹在纸页间飞速游移,发出细密如急雨的“嗒嗒”声。她神色专注,清冷的眸子映着跳动的烛火,锐利如鹰隼,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字。
父亲沈砚如坐针毡地缩在角落的椅子里,时不时擦擦额角的冷汗,眼神惊惶地瞥向那本决定沈家命运的账册。仇士良派来催问的管事已经被他勉强搪塞过去,但拖延不了几日了。
“父亲,”沈知微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寂静,她并未抬头,指尖点在一处汇总数字上,“去岁江南实产海盐一百八十万石。按旧例,三成以盐引折色抵税,七成实盐入官仓。折色价每石折银一两二钱。是也不是?”
沈砚连忙点头:“是,是,旧例如此。”
“那今年,”沈知微的算筹移到另一行,“总账上记,实盐入仓一百二十六万石,折色抵税五十四万石。折色价……每石折银一两五钱?”
“是……仇公公交代,今年盐价看涨,折色价要提一提,显得……显得税收丰盈……”沈砚的声音越来越低。
沈知微唇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好一个‘看涨’!提价三成!仅此一项,账面上就凭空多出了十六万二千两白银的‘税收’!再加上您要‘抹平’的三成实际亏空……”算筹在纸上飞快划动,最终落在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上,“仇公公要您在这总账上,虚增至少三十五万两白银!”
沈砚面无人色,抖如筛糠。
“更妙的是这里,”沈知微的算筹点向盐引核销记录,“总账显示,今春发出的最后一批盐引,共计十万引,已全数在扬州核销完毕。核销日期……腊月二十八。” 她抬起眼,目光如冰锥刺向沈砚,“父亲,腊月二十八,扬州大雪封路,运河冰封,漕运断绝。最后一批十万引盐,是如何在扬州核销的?飞过去的吗?”
“这……这……”沈砚浑身一颤,如同被抽干了力气,瘫软下去,“是……是仇公公那边……给的核销印鉴……说……说让我们先做账……实盐……实盐年后补运……”
“空印核销!”沈知微眼中寒芒爆射!这是赤裸裸的欺君大罪!一旦事发,抄家灭族!“好一个仇士良!真是算无遗策!虚增税额,空印核销,将所有的风险和后患,全都转嫁到您和沈家头上!他稳坐钓鱼台,坐收渔利!而您,就是那颗随时可以被抛弃、顶下所有罪名的弃子!”
沈砚如遭雷击,彻底瘫在椅子上,面如死灰,连呜咽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剩下绝望的喘息。
就在这时,侍女青黛在门外低声道:“姑娘,周家娘子来了。”
沈知微眼神微动,迅速合上账册:“请她进来。” 随即对瘫软的沈砚冷声道:“父亲,此事女儿已有计较。您只需稳住仇士良的人,再拖三日。三日后,女儿自有交代。”
门开处,一个身着素雅青缎袄裙、外罩石青色半臂的年轻妇人走了进来。她约莫二十出头,容貌清秀,眉眼间带着商贾之家特有的精明干练,行动间利落大方,正是沈知远的“合作妻子”,药商周家独女,周窈。
“沈妹妹。”周窈笑容温婉,目光扫过瘫在椅中、失魂落魄的沈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并未多问,只对沈知微道,“听闻妹妹近日为账目烦忧?姐姐铺子里新得了几味清心明目的药材,顺道给妹妹送来。” 说着,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锦盒放在案上。
沈知微会意:“多谢周姐姐挂心。青黛,奉茶。” 待青黛退下,书房内只剩下三人。周窈才压低声音,语速飞快:“知远在岭南查到些线索,关于你生母苏夫人当年那批嫁妆药材的去向。指向京中一家叫‘宝瑞祥’的大药铺,背后东家……姓崔,与宫里某位大太监的干儿子过从甚密。另外,”她目光扫过那本盐税总账,“你要查的‘丙’字相关的大额银钱流向,我托了娘家在钱庄的旧关系,查到有几笔巨款,通过几个不起眼的皮货行、米铺洗过,最终都流入了……城南‘永利’钱庄的几个匿名户头。而永利钱庄最大的存户之一,是宫里采买司的一个挂名管事。”
崔?大太监的干儿子?宫里采买司?沈知微心中念头飞转,生母旧事与仇士良的勒索网络隐隐有了重叠!而周窈带来的信息,无疑为她在盐税账本之外,又撕开了一道口子!
“宝瑞祥……永利钱庄……匿名户头……”沈知微指尖的算筹轻轻敲击桌面,眼神锐利,“周姐姐,帮我做两件事。第一,查清宝瑞祥近三年所有大宗药材交易的账目底档,尤其是涉及‘苏’字号的陈年旧账,不惜代价弄到手!第二,”她看向周窈,目光灼灼,“我要‘拜访’一下永利钱庄的大掌柜。”
周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和兴奋,笑道:“妹妹放心。药材账目,三日之内,我亲自给你送来。至于永利钱庄……”她红唇微勾,露出一抹带着市井狡黠的笑容,“姐姐我别的本事没有,让一个钱庄掌柜‘心甘情愿’坐下来喝杯茶的本事,还是有的!祖母不是贪财吗?正好,我手里有个‘大买卖’,缺个‘懂行’的合伙人……”
沈知微看着周窈眼中闪烁的、与她温婉外表截然不同的锐利光芒,第一次露出了一个真心实意的、极浅的微笑。这盟友,找对了。
岭南,苍梧县衙。
瓢泼大雨如同天河倒灌,狠狠砸在简陋的县衙瓦片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狂风卷着雨雾,从破旧的窗棂缝隙里钻进来,带着刺骨的湿冷。
沈知远伏在案前,就着一盏昏黄的油灯批阅公文。他身上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肩头已有些湿润,清俊的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眉头紧锁。岭南瘴疠之地,民生凋敝,匪患不绝,他这个七品县令当得心力交瘁。更让他揪心的是,暗中调查生母当年死因和嫁妆去向,阻力重重,线索似有似无。
“咳咳……”一阵寒风卷入,沈知远忍不住掩口低咳了几声,肩膀微微耸动,脸色在灯下更显苍白。
忽然,虚掩的房门被推开,带进一股更猛烈的风雨寒气。一道高大挺拔、浑身湿透的身影如同铁塔般矗立在门口。玄色劲装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精悍的线条,雨水顺着冷峻的脸庞和刀削般的下颌不断滴落。正是追踪一股流窜悍匪至此的裴琰。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简陋的县衙大堂,最后落在案后咳嗽的年轻县令身上。四目相对。裴琰认出了他——沈知微的兄长,岭南县令沈知远。沈知远则有些愕然地看着这个深夜闯入、气势冷冽如刀锋的不速之客。
裴琰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解下腰间佩刀,放在门边,然后径直走到火盆旁——盆里只剩一点微弱的火星。他动作麻利地拿起旁边的柴火,三两下就将火重新生旺。跳跃的火焰驱散了些许寒意,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和紧抿的唇线。
沈知远看着他的动作,又看了看他湿透的衣衫,沉默片刻,起身走到一旁简陋的橱柜前,取出一套干净的、半旧的青色里衣,默默递了过去。衣服浆洗得有些发白,袖口处用同色丝线绣着一个极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远”字。
裴琰的动作顿了一下。他抬起眼,目光落在沈知远递来的衣服上,又缓缓移到对方清瘦苍白的脸上。那双眼睛清澈温和,带着读书人的儒雅,此刻却盛满了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裴琰沉默地接过衣服,指尖不经意地拂过那个微小的绣字,粗糙的指腹感受到一丝细腻的凸起。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到屏风后。
沈知远听着屏风后窸窣的换衣声,重新坐回案前,拿起笔,却有些心不在焉。这个沉默冷硬的男人,是顾昭的人?他为何会出现在这岭南边陲?
裴琰换好衣服出来。那半旧的里衣穿在他身上略有些短小紧绷,却意外地合身。他走到火盆旁,拿起地上的陶壶,倒了一碗热水。然后,他从自己湿透的外袍内袋里摸索出一个油纸小包,打开,里面是几片晒干的姜片和一小撮红糖。他将姜片和红糖放入碗中,默默地推到沈知远面前的案几上。
一碗滚烫的、散发着辛辣甜香的姜汤。
沈知远看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微微一怔。他抬起头,对上裴琰那双沉静如深潭、此刻却似乎掠过一丝极淡情绪的眼眸。对方依旧沉默,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那碗姜汤,随即转身,拿起门边的佩刀,重新走入门外那倾盆的雨幕之中,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沉沉的夜色里。
仿佛他深夜闯入,只是为了生一堆火,换一身衣,送一碗姜汤。
沈知远端起那碗尚有余温的姜汤,辛辣的气息冲入鼻腔,带着一丝奇异的暖意。他看着门外无边的雨夜,那个沉默男人消失的方向,心中某个角落,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无声的关怀轻轻触动了一下。他低头,小口啜饮着姜汤,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肺腑间的寒意。疲惫似乎也减轻了些许。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裴琰换下的、叠放整齐的湿衣旁。那里,静静地躺着一个巴掌大的、粗陶小药瓶。瓶身没有任何标记,只在瓶底用刀刻了一个小小的、凌厉的“裴”字。他拿起药瓶,拔开木塞,一股浓郁而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是岭南治疗瘴疠湿热最有效的金疮药和祛毒散混合的气息。
沈知远握着那粗粝的药瓶,看着门外依旧滂沱的大雨,清俊的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个复杂的、带着暖意又有些怅然的微笑。
原来,这世上除了算计和倾轧,还有这样沉默而笨拙的关怀。他将药瓶小心收好,目光重新变得坚定。生母的冤屈,妹妹在京中的艰难,他必须查下去!
而在县衙外,风雨如晦的暗巷中。裴琰并未走远。他靠在一堵湿冷的石墙上,雨水顺着他冷硬的脸颊滑落。他摊开手掌,掌心静静躺着几块从沈知远书案角落捡起的、被捏得有些变形的蜜饯——是沈知远批阅公文时用来提神、却因心事重重而遗忘的。
裴琰拿起一块,放入口中。过分甜腻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带着一股廉价的糖精味,并不好吃。但他却慢慢地、仔细地咀嚼着,仿佛在品尝着什么珍馐美味。
冰冷的雨夜,一碗姜汤,一瓶伤药,几块廉价的蜜饯。
在岭南的疾风骤雨中,有一场无人知晓的、带着苦涩暖意的初遇。
靖安侯府,顾昭书房。
顾昭看着裴琰带回来的、关于沈知远和岭南的简短汇报(只提了追匪和换衣避雨),以及那张关键的货单,手指点着“韩四娘”和“漕丙字柒叁”的名字,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韩四娘……掌控运河私运的寡妇……”顾昭摩挲着下巴,脸上又露出那副混不吝的笑容,“有意思!走,裴琰!咱们去会会这位‘掀桌子前先绑好骆驼’的狠角色!看看这‘漕丙字’的船,到底藏着什么乾坤!”
小说《明月昭昭:她在朝堂拨算珠》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