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现言脑洞小说,那么这本《破产千金靠奶娃登顶育儿界》一定不能错过。作者“一夜抱富的梦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秋满月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破产千金靠奶娃登顶育儿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当密集的理论课程终于告一段落,学员们带着满脑子的知识和些许疲惫陆续走出教室。秋满月正收拾着笔记,一个清脆带着笑意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
“嘿,秋满月同学?”
秋满月抬头,看到本地那家高端月子中心的钟琪正笑盈盈地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欣赏和一丝亲近之意。
“今天课上你的分析太精彩了,简直醍醐灌顶!”钟琪毫不吝啬赞美,随即热情地发出邀请,“一个人吃饭多没意思,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京帮菜,赏脸一起?正好可以好好聊聊今天的案例,互相取取经!”
秋满月本就对这位专业扎实、性格爽朗的同行颇有好感,闻言欣然点头:“太好了!我也正想找人交流下心得呢,请带路!”
晚餐选在了一家闹中取静的老字号。
餐桌上,两人迅速打破了初识的客套。她们就赵娟教授讲的理论难点、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案例、以及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的心得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钟琪分享了京市高端客户群体的特点和实操中的巧思,秋满月则结合自己近期系统学习的知识和在满月阁的实践,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视角。
钟琪的直爽务实与秋满月的沉静敏锐相得益彰,一顿饭的功夫,两人都感到相见恨晚,一种基于共同专业追求和惺惺相惜的深厚友谊,在这轻松而充实的交流中悄然生根。
第二天直接进入了硬核的实操环节,
在特意布置的操作间内,钟琪早早拉着秋满月,抢占了一个既能看清操作台、又不会被围观人群挡住的绝佳位置。
三十位学员围在护理台上的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能模拟出地狱级哭闹的智能娃娃旁边。
赵娟教授站在操作台旁,神色肃然:“学以致用,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今天的实操课题极具挑战性:如何安抚一个因‘过度刺激’而陷入持续尖叫哭闹、拒绝一切常规安抚手段的高敏感气质婴儿。”她一边说着,一边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快速操作设定参数。
“请注意,”赵娟的声音带着警示意味,“这个智能模特被设定为对声音、光线、触碰都极度敏感。”她话音刚落,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
“哇啊啊啊——!!!”
一声尖锐到足以刺破耳膜的哭嚎瞬间爆发!那声音极具穿透力,带着婴儿崩溃时特有的绝望和歇斯底里,百分百还原了真实场景中能让父母瞬间心碎、手足无措的恐怖音浪。智能娃娃小小的身体在护理台上微微震颤,模拟出真实的哭闹状态。
秋满月的心猛地一揪。这哭声,这模拟的“崩溃感”,瞬间将她拉回了高铁上初遇乐乐的混乱时刻——那个对环境一丝风吹草动都惊恐万分、只能用撕心裂肺的哭声表达所有痛苦的高需求宝宝。
“现在,轮流上来尝试安抚。规则:不得强行终止程序,目标是让娃娃进入‘平静’状态。谁先来?”赵娟的目光扫过全场。
几位自诩经验丰富的资深学员率先上前挑战。
一位壮实的育婴师试图用沉稳有力的摇晃来压制哭声,结果娃娃哭得更加凄厉,身体模拟出抗拒的扭动。
一位手法娴熟的女学员拿出安抚奶嘴,小心翼翼地塞过去,娃娃模拟的舌头立刻做出顶出反射,奶嘴应声而落,哭声丝毫未减。
还有人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吸引注意力,结果娃娃直接“扭头”面向内侧,哭声依旧震耳欲聋。
钟琪深吸一口气,跃跃欲试地走上前。她选择了转移注意力的策略,拿起一个色彩鲜艳、会发光的安抚玩具,在娃娃眼前轻轻晃动,试图用新奇感吸引他:“宝宝看这里,看这个亮亮的小飞机……”
然而,智能娃娃毫无反应,哭声依旧穿透力十足,甚至因为那晃动的光线,哭声似乎还拔高了一点。
钟琪尴尬地僵在原地几秒,最终只能讪讪地退了下来,懊恼地蹭到秋满月身边,压低声音嘀咕:“邪门了!以前带娃,这招不说百试百灵,起码十次有八次管用!怎么对这个‘小祖宗’一点用都没有?它是不是程序出bug了?”
秋满月正欲低声安慰她并非如此,讲台上赵娟的目光已经精准地锁定了她。
“秋满月,”赵娟的声音响起,带着明显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考验,“你来试试。”
“是,赵老师。”秋满月平静应声,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走上前台。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直奔哭闹的娃娃,反而在距离护理台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脚步,快速环顾四周。
“345,扫描环境干扰源,模拟婴儿心声反馈。”她心中默念。
“收到!宿主,检测到主要干扰源及模拟心声:
1、头顶强光:心声信号:‘光刺刺!怕怕!眼睛痛!’
2、空调低频噪音:心声信号:‘呜……嗡嗡嗡……吵吵……难受!’
3、环境人员过多/注视压力:心声信号:‘人多……好多眼睛……怕!走开!’”
系统345的反馈迅速而精准。
秋满月心中了然,思路无比清晰。安抚高敏儿,第一步绝非强行“止哭”,而是移除引发他“想哭”的源头!
她立刻行动起来,先快步走到窗边,“唰啦”一声,利落地将厚重的遮光窗帘彻底拉拢。室内光线瞬间从刺眼转为柔和昏暗,如同黄昏。
接着,她走到空调控制面板旁,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关闭键。持续的嗡鸣声戛然而止。紧接着,她转向围观的学员,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麻烦大家先退到门外稍候,保持安静,谢谢配合。” 学员们下意识看向赵娟,赵娟微微颔首表示许可。人群如潮水般退出门外,拥挤感瞬间消失,空间变得开阔而宁静。
她拿起旁边一张超大的、触感极其柔软的羊羔绒厚毯,仔细地铺在房间中央干净的地垫上,形成了一个边界清晰、触感舒适的“安全岛”,隔绝了冰冷的地板和潜在的干扰。
最后,她拿出手机,点开一个专业的白噪音APP,选择了持续、低频、无限接近子宫内母亲血流声的舒缓音效,音量调到适中,如同在婴儿耳边筑起一道温和的声音屏障。
做完这关键的“环境改造四部曲”,她才以极其缓慢、低姿态的方式,靠近护理台上仍在“尖叫”的智能娃娃。
她没有急于触碰,而是先蹲在护理台边,让自己的视线与娃娃平行。她用一种**非常非常轻柔、如同耳语般**的声音,模仿着母亲最本能的安抚语调,稳定而持续地低语:
“嘘……宝宝,不怕了,不怕了……你看,灯关掉了,不刺眼睛了……吵人的嗡嗡声也没了……那些看热闹的叔叔阿姨都走开了……现在这里很安静,很安全……只有妈妈在这里陪着你……你很安全……非常安全……”
同时,她伸出一根食指的指尖,像一片最轻柔的羽毛,极其缓慢、极其轻微地,触碰了一下娃娃握紧的小拳头的手背。这是最初始、最不易引起警觉的触觉输入,纯粹是在试探娃娃对外界接触的耐受阈值。
奇迹发生了!
在环境中的强刺激源被系统性地移除、白噪音有效屏蔽了残余的细微声响、轻柔而持续的安抚声构建出安全感、再加上那试探性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触觉接触共同作用下——智能娃娃那持续不断的、令人心焦的尖锐哭嚎声,肉眼可见地减弱了!
从持续的高分贝尖叫,变成了断断续续、带着委屈和疲惫的抽泣声!虽然还在哭,但那崩溃的顶点显然已经过去!
围在门口透过门缝或玻璃窗观察的学员们,包括钟琪在内,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
秋满月紧绷的嘴角终于放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成就感的笑意。最难的第一步,稳住了。
时机成熟。
她不再犹豫,动作极其缓慢、轻柔地将娃娃从护理台上抱起。
她采用的是一种最能模拟子宫环境的侧抱蜷缩姿势:让娃娃小小的身体侧卧蜷缩,脸颊轻轻贴在她温热的颈窝处,一只手稳固而温柔地托住娃娃的臀部和背部,提供坚实的支撑感,另一只手则稳定、极其轻微地、带着心跳般稳定节奏,轻轻拍抚着娃娃的背部。
同时,她的嘴唇贴近娃娃的耳朵,持续不断地发出轻柔而稳定的“嘘…嘘…”声,形成一个全方位包裹的、安全可控的安抚环境。
在她的怀抱和精心营造的感官避风港中,智能娃娃的“抽泣”声越来越微弱,越来越稀疏,最终完全停止了“哭闹”。
模拟程序上的指示灯,从刺眼的红色,跳转成了代表“平静”的柔和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