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溪声漫过时光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林溪完结版

溪声漫过时光

作者:墨棠329

字数:316090字

2025-08-28 06:19:18 连载

简介

精品小说《溪声漫过时光》,类属于青春甜宠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林溪,小说作者为墨棠329,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溪声漫过时光小说已更新了316090字,目前连载。

溪声漫过时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七月的风带着灼人的热气,钻进市委党校略显陈旧的报告厅。空气里弥漫着新打印材料的油墨味和一种无形的、略带紧张的期待。林溪手里捏着那份盖着红色公章的录取通知书,“虔城市规划局”几个字清晰有力。她把通知书仔细地压进画夹最底层,指尖拂过那行“乡镇锻炼两年”的小字,心里那块堵了许久的石头,似乎悄然松动了几分。

给顾远发了条报喜的短信,很快收到回复:“恭喜!周末把下乡要用的速写本和防晒装备给你送过去,再聊聊实地调研的注意事项。”

初任培训班的报到处设在党校一楼大厅。工作人员看了眼她的通知函,利落地指了个方向:“规划局的林溪?第三研讨组,前面左转第一教室。”

推开教室门,里面已经零星坐了几个人,正围着一张长桌低声交谈。听到开门声,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男生抬起头,目光温和,朝她微微颔首:“新同学?这边还有位置。”

他的声音清朗平稳,像夏日里一道沉静的水流。林溪走过去,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下。

“我叫沈砚,”他主动开口,语气自然却不显突兀,递过来一本摊开的笔记本,页眉工整地写着他的名字,“砚台的砚。学经济的,分在市发改委,也是下来锻炼的。”

“林溪。”她简短回应,目光掠过他笔记本上条理清晰的提纲,字迹端正,逻辑分明得像精密图纸,“规划局,学设计。”

沈砚点点头,没再多问,自然地收回笔记本,继续听桌上其他人的讨论。他话不多,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轮到发言时,他总是最后几个开口,却总能几句切中要害,将散乱的观点精准归纳,语气平静,带着一种与他年轻外表不太相符的沉稳。

培训班的节奏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上午是枯燥的政策理论,下午是严格的公文写作训练,晚上则是分组研讨。一天的高强度学习结束后,年轻人紧绷的神经需要放松,活动室的狼人杀成了保留节目。

林溪起初完全不得要领,抽到“平民”牌就紧张得心跳加速,发言时逻辑混乱。沈砚总是安静地坐在她对角的位置,无论抽到什么身份,都极少主动带节奏,只是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直到最后一轮,他作为“预言家”才沉稳开口,精准点出狼人的逻辑漏洞,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七号第三次发言的时间线前后矛盾,焦点牌,出他。”

结果公布,七号果然是狼人。林溪惊讶地望向他,沈砚只是淡淡一笑,推了推眼镜:“和做经济数据分析一样,找关键断点就行。”她这才发现,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男生,思维竟如此缜密犀利。

后来的游戏里,沈砚几乎成了“常胜将军”,但他从不炫耀,输了也只是笑着复盘:“刚才三号的微表情其实有提示,是我忽略了。”林溪看着他认真分析的样子,心里生出一种纯粹的欣赏——不是心动,而是对一种陌生而强大的思维能力的钦佩。

研讨间隙,林溪习惯性地在走廊尽头支起画板,捕捉党校老建筑在夕阳下的光影。沈砚偶尔路过,会停下脚步看一会儿,并不打扰。直到有一次,她正在画一扇斑驳的木窗,他忽然轻声开口:“屋檐的斗拱结构,比例抓得很准。”

林溪有些意外,递过速写本。他指着窗棂的阴影处:“这里如果用侧锋再加两笔,层次感会更突出。”见她疑惑,他笑了笑解释:“学过一点经济地理和区域规划的,对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比较敏感。”

一次去城郊乡镇实地调研,大巴车半路抛锚。大家等在路边,有些焦躁。沈砚捡了根树枝,在地上大致画了路线,指向田埂另一头:“从这边穿过去,大概十五分钟能到村口,比等救援快。”林溪对照着自己速写本上勾勒的田埂走向,发现竟分毫不差。“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她忍不住问。

“你画的时候,我看了两眼。”他语气自然,指了指她的本子,“你的线条,比路标更清晰。”

小组汇报那天,林溪负责手绘乡镇规划示意图,沈砚帮她整理配套的数据图表。他将繁杂的人口、经济数据转化成简洁直观的柱状图和曲线图,她在旁边用画笔补上房屋、道路、绿植的细节。原本枯燥的汇报,因图文结合而变得生动起来。指导老师点评时特意说道:“这种结合方式很好,既有专业度,又有温度,这才是基层规划需要的新思路。”

结业合影时,摄影师喊着“大家靠近点”。沈砚自然地侧身,帮林溪挡住了侧面刺眼的阳光。他微微低头,声音很轻:“下去的地方紫外线强,记得多备点防晒。”

林溪点点头,心里记下这个提醒——无关风月,只是一种对细心同伴的认可。

去乡镇的前一晚,她收拾行李,把沈砚帮忙标注的调研地图和顾远送的资料并排放进背包。窗外的月光落在崭新的画筒上。她忽然想起这短暂却充实的初任班时光:研讨时的思维碰撞,游戏时的轻松欢笑,调研时的互相提醒。这些新鲜的、积极的片段,像干净的颜料,一点点覆盖了旧画布上沉黯的底色。

班车驶离市区时,林溪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翻开了速写本。第一页,她画下了党校那棵老槐树,并在旁边标注:“沈砚说此处光影适合写生”。她握着笔,心里没有忐忑,反而有一种踏实的期待——乡镇的工作或许繁忙艰苦,但有能发挥所长的岗位,有新认识的、可靠的伙伴,有一直陪伴的画笔,这样就很好。

夜深人静时,那个关于洋紫荆的噩梦偶尔仍会袭来。但她不再只是坐在黑暗里发呆,她会打开台灯,翻看下乡的预习资料,或者勾勒第二天的速写计划。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是在轻轻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要做的,是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班车驶入乡镇地界,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稻田映入眼帘。林溪立刻掏出画笔。阳光下的田埂泛着金绿色,风里带着稻苗的清香。她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笔尖轻快而坚定。

乡镇的故事,即将开始。而某些新的缘分,也如同田埂下的种子,正在悄然萌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