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求智能科技逆袭:商业帝国小说免费资源

智能科技逆袭:商业帝国

作者:韩广子

字数:117403字

2025-08-29 06:13:19 连载

简介

喜欢看都市种田小说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智能科技逆袭:商业帝国》!由作者“韩广子”倾情打造,以117403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林羽苏瑶的精彩故事。快来一探究竟吧!

智能科技逆袭:商业帝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六点的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湿热的风裹着椰香扑面而来。林羽穿着轻便的速干衬衫,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设备箱,里面装着 “热带定制版智能手环” 和 “太阳能基站样机”—— 这是苏瑶团队针对东南亚高温高湿环境改造的设备,外壳用了防腐蚀的椰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换成了 – 10℃至 60℃宽温型,还加了防水涂层。父亲林建军跟在他身边,穿着一身浅灰色短袖中山装,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从青海、四川收集的 “老人需求清单”,他说 “不管到哪,老人的需求都是相通的,先记着总有用”。

“小羽,曼谷比江城热多了,设备会不会出问题?” 父亲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设备箱,“昨天在飞机上我就琢磨,这里雨水多,太阳能基站要是进水了怎么办?还有当地老人会不会跟藏族老人一样,有自己的忌讳?”

林羽笑着接过父亲手里的笔记本,翻到 “设备防护” 那一页,父亲用红笔标注着 “高原:防霜 + 保暖;热带:防水 + 防腐蚀”:“爸,您想的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太阳能基站的接口加了三层防水胶,还设计了‘雨水导流槽’,下雨时水能顺着槽流走;设备外壳用的椰壳纤维,是当地常见的材料,既环保又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会有忌讳。”

苏瑶推着行李箱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份早餐 —— 泰式菠萝饭和热奶茶,她笑着说:“林羽,林叔,曼谷的早餐要尝尝本地口味。泰国养老协会的陈会长已经在外面等我们了,他们选了清迈的三个村落做试点,那里的老人大多是华人后裔,既懂泰语也懂中文,方便我们初期推广。”

父亲接过奶茶,抿了一口,眉头微微舒展:“这奶茶比江城的甜,不过挺好喝。陈会长是华人,那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我还怕语言不通,没法跟老人们聊天。”

上午十点,汽车行驶在从曼谷到清迈的公路上。窗外的稻田连绵起伏,偶尔能看到穿着橙色僧袍的僧人走过,路边的小店里挂着中文和泰文的招牌。父亲看着窗外的景象,说:“这地方跟我年轻时去的广东很像,都是湿热的天气,种水稻的多,就是多了些寺庙和佛塔。”

苏瑶拿出平板,展示清迈试点村的资料:“清迈的‘幸福村’‘安康村’‘福寿村’,都是华人聚居的村落,老人占比超过 55%,很多人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当地医疗资源少,老人看病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泰国政府很重视养老问题,这次跟我们合作,也是想把‘中国智慧养老方案’本土化。”

下午一点,他们到达 “幸福村”。村支书是一位七十岁的华人老人,姓吴,大家都叫他吴伯。吴伯穿着蓝色的唐装,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热情地迎上来:“欢迎你们来幸福村!我们村的老人盼你们的设备盼了很久,尤其是那些行动不方便的,再也不用走山路看病了。”

林羽拿出热带定制版智能手环,在户外测试 —— 气温高达 35℃,湿度 80%,手环的屏幕没有出现卡顿,按了几次测量键,数据都能正常显示。“效果比预期好。” 林羽松了口气,对苏瑶说,“不过还是要测试几天,看看持续高温高湿下,电池续航和防水性能会不会受影响。”

吴伯却提出了新问题:“林总,我们村的老人大多信佛教,每天早上要拜佛,设备上能不能不要有‘十字架’‘猪’的图案?还有语音提醒,能不能用‘尊敬的长辈’这种敬语,不要说‘你’,不礼貌。”

林羽立刻记在笔记本上:“吴伯,您放心,我们会马上调整。设备外壳的图案换成莲花(佛教吉祥图案),语音包加入泰语和中文的敬语,比如‘尊敬的长辈,您该测血压了’‘尊敬的长辈,您的子女发来视频请求’。”

父亲还跟吴伯商量,让村里的妇女们帮忙制作 “手环布套”:“用当地的丝绸做布套,上面绣莲花图案,既能保护手环,又符合佛教习俗,我们按件付费,还能给大家增加收入。”

吴伯高兴地答应了:“好啊!我们村的妇女们都擅长刺绣,手工好得很,保证能做好!”

下午三点,林羽在村里召开用户调研会。一位名叫李阿婆的老人,今年 78 岁,儿子在曼谷打工,她自己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很不方便。李阿婆用带着广东口音的中文说:“我想跟儿子视频,还想让医生看看我的血压,但我不会用智能手机,你们的设备能帮我吗?”

林羽拿出手环,教李阿婆操作:“阿婆,您按这个红色按钮,就能测血压;按这个绿色按钮,就能跟您儿子视频。要是血压高了,手环会震动提醒您,还会把消息发给您儿子和村里的医生。”

李阿婆试着按了一下绿色按钮,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她儿子的脸。儿子看到母亲,激动地说:“妈,您终于能自己视频了!以后我每天都跟您视频,再也不用担心您了。”

李阿婆的眼泪掉了下来,拉着林羽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你们真是好人,帮我解决了大麻烦。”

下午五点,林羽接到技术团队的电话,说 “敬语语音包已经录制完成,泰语版由当地华人配音,中文敬语版由吴伯帮忙录制,明天就能通过 OTA 推送到设备里”;供应链团队也传来消息,“泰国的椰壳纤维供应商已经找到,能满足每月 10 万套设备的外壳需求,成本比国内低 15%”。

林羽笑着对苏瑶说:“我们的东南亚推广方案越来越清晰了:设备方面,热带外壳 + 宽温电池 + 防水涂层 + 莲花刺绣布套;语言方面,泰语敬语 + 中文敬语 + 方言(广东话、潮汕话);人员方面,‘师徒制’+ 本地刺绣团队 + 华人村医培训。这样既能解决技术问题,又能融入当地文化,还能给村民们创造收入。”

苏瑶点头:“我已经让技术团队设计‘佛教节日提醒功能’,比如泼水节、守夏节,提前提醒老人准备节日用品,还能推送节日祝福,让设备更贴近当地生活。另外,我们还会跟清迈的医院合作,培训华人村医使用‘医生后台’,让他们能及时处理老人的健康异常。”

晚上七点,林羽、父亲、苏瑶住在吴伯家的民宿。吴伯给他们做了泰式炒河粉、冬阴功汤,还有华人爱吃的红烧肉。吃饭时,吴伯说起幸福村的历史:“我们村的老人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广东过来的,一辈子在清迈种地,没享过什么福,现在能用上你们的设备,真是赶上好时代了。”

父亲看着桌上的红烧肉,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广东打工的日子:“我年轻时也在广东待过,那时候吃一碗红烧肉都很奢侈。现在好了,不管是中国的老人,还是泰国的华人老人,都能用上好设备,安享晚年。”

这一夜,林羽睡得格外安稳。他梦见自己和父亲、苏瑶、团队一起,在清迈的稻田边推广设备:李阿婆用敬语语音跟儿子视频,脸上满是笑容;村里的妇女们在绣莲花手环布套,孩子们围着智能音箱,听它讲中泰双语的故事;吴伯和村医一起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远处的佛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像一座温暖的灯塔。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林羽伸了个懒腰,父亲已经在院子里跟吴伯聊天,教他怎么维护太阳能基站;苏瑶在整理东南亚推广的数据,脸上带着笑容。“林羽,技术团队说佛教节日提醒功能已经开发完成,明天就能测试;泰国政府也发来消息,想把我们的合作范围扩大到清迈的 10 个村落,还会提供 30% 的资金支持。”

林羽点头,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东南亚推广还有很多困难,比如多宗教文化差异、语言多样性、海外供应链管理,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有父亲的陪伴,有苏瑶的支持,有团队的信任,还有当地华人的帮助。

上午九点,林羽、父亲、苏瑶离开幸福村,前往 “安康村”。吴伯和李阿婆都来送行,李阿婆给林羽塞了一袋自己做的泰式芒果干:“小伙子,这是我自己晒的芒果干,甜得很,你们路上吃。”

汽车驶离幸福村时,林羽回头望去,村民们还在挥手。父亲说:“小羽,你看,不管是中国的老人,还是外国的华人老人,都盼着能方便地看病、跟子女视频。我们做的事,不仅是推广设备,更是在帮他们圆梦。”

林羽点头,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东南亚的其他国家,非洲的偏远地区,每一个地方都有需要帮助的老人。但他有信心,带着 “科技向善” 的初心,带着这份温暖和坚定,把 “瑶光的温暖” 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三点,林羽接到国内团队的电话,说 “瑶光公益基金正式成立,第一笔资助给了青海向阳村的卓玛奶奶,帮她孙子支付学费;与全国 100 所职业院校的合作也正式启动,李师傅已经成为江城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师,负责培训农村安装师傅”。

晚上七点,他们到达 “安康村”。村支书是一位六十岁的华人,姓陈,大家都叫他陈叔。陈叔说:“我们村的老人大多是潮汕人,说潮汕话,你们的语音包能不能加潮汕话?还有,当地的寺庙每天早上会敲钟,设备的提醒音能不能跟钟声错开,不打扰拜佛?”

林羽立刻答应:“陈叔,我们会马上录制潮汕话语音包,提醒音的时间可以根据寺庙的钟声调整,比如钟声过后 10 分钟再提醒,保证不打扰大家。”

父亲还跟陈叔商量,让村里的潮汕老人帮忙录制 “潮汕话民间故事”:“把故事放进智能音箱,老人无聊时可以听,还能传承潮汕文化,一举两得。”

陈叔高兴地说:“好啊!我们村的老人都爱讲潮汕故事,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保证能录很多。”

第二天清晨,林羽、父亲、苏瑶在 “安康村” 举办设备推广会。李阿婆特意从幸福村赶来,用中文敬语跟村民们分享使用感受;吴伯也来了,展示怎么维护太阳能基站。村民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有 40 多户当场报名安装。

一位名叫张阿公的老人,用潮汕话说:“我儿子在新加坡打工,我想跟他视频,还想让他知道我的身体好不好。” 林羽帮他设置了 “每天早上 8 点提醒测血压”“晚上 7 点提醒视频”,还把他儿子的手机号加入紧急联系人。张阿公试着说 “跟儿子视频”(潮汕话发音),音箱准确回应,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他儿子的脸,父子俩激动地用潮汕话聊了起来。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触动。陈叔说:“林总,你们做的不是设备,是在帮我们这些华人老人连接亲情,传承文化啊。”

下午五点,林羽接到泰国养老协会陈会长的电话,说 “泰国政府想跟瑶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在泰国 100 个村落推广你们的设备,还会推荐你们跟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养老机构合作,把‘中国智慧养老方案’推广到整个东南亚”。

林羽激动地把消息告诉父亲、苏瑶和村民们。父亲笑着说:“小羽,你做到了,你把设备推广到国外了!爸为你骄傲。”

晚上七点,林羽在 “安康村” 的稻田边,给国内的团队、北京的周总、青海的张局长视频通话,宣布 “瑶光智能东南亚推广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一年,覆盖泰国 100 个村落,帮助 50 万东南亚华人老人用上智能设备;建立 “瑶光东南亚公益基金”,为贫困地区的老人免费提供设备和健康服务;与东南亚的职业院校合作,培养 1000 名本土化的智慧养老人才。

团队成员们都很激动,李师傅在视频里说:“林总,要是东南亚需要培训安装师傅,我愿意去!教他们怎么安装设备,怎么跟老人沟通,让他们也能跟着瑶光一起成长。”

客服组长说:“我们会开通泰语、潮汕话、粤语的 24 小时售后热线,确保每一位东南亚的老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林羽看着屏幕里团队成员们的热情,看着身边父亲、苏瑶、陈叔、张阿公的笑容,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瑶光已经不再是他和苏瑶两个人的梦想,而是整个团队的梦想,是千万老人的期待,是中国智慧养老走向世界的希望。

这一夜,林羽躺在 “安康村” 的稻田边,看着东南亚的星星,格外明亮。他想起三年前在桥洞下的日子,想起父亲在监狱里的期待,想起王阿姨、李爷爷、赵大爷、李奶奶、卓玛奶奶、格桑老人、李阿婆、张阿公的笑容,想起团队成员们的努力,想起中泰政府的支持,这些都像一束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他知道,“科技向善” 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坚持初心,带着这份温暖和坚定,就一定能走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让正义和善良,永远闪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天清晨,林羽、父亲、苏瑶离开 “安康村” 时,村民们都来送行。陈叔拿着一面绣着莲花的锦旗,上面用中泰双语写着 “瑶光传温情,中泰一家亲”;张阿公给林羽送了一双自己做的布鞋,说 “穿上它,走再远的路都舒服”;李阿婆给林羽塞了一袋自己炒的潮汕花生,说 “饿了的时候吃,能有力气”。

汽车驶离 “安康村”,父亲看着窗外的稻田,说:“小羽,爸以前总说,人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你现在做的事,就是最有意义的。不仅帮了中国的老人,还帮了外国的华人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温暖,这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林羽点头,握住父亲的手,又看向苏瑶:“苏小姐,我们一起把瑶光做得更好,让‘科技向善,温暖万家’的口号,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幸福。”

苏瑶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我们一起。”

汽车行驶在清迈的公路上,远处的佛塔在阳光下闪耀,像千万老人的笑容,温暖而坚定。林羽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梦想还在前方 —— 他想让瑶光的设备,走进非洲的村落,走进欧洲的小镇,走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想让 “科技向善” 的理念,影响更多国家的企业,让科技不再冰冷,而是充满温暖和亲情。

他看着窗外的佛塔,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只要不忘初心,带着这份温暖和坚定,就一定能实现梦想,让科技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 “中国智慧” 成为全球养老的温暖力量。

回到曼谷,林羽、父亲、苏瑶与泰国养老协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泰国总理府的代表也出席了签约仪式,他说:“瑶光智能的设备,不仅解决了泰国老人的养老难题,还促进了中泰文化交流,是‘中泰一家亲’的生动体现。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东南亚国家选择瑶光的方案,让智慧养老的温暖传遍整个东南亚。”

晚上七点,周总从北京发来视频,说 “国家发改委已经把瑶光的‘智慧养老方案’列为‘中国智造出海’的重点项目,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瑶光开拓国际市场”;国内的团队也传来消息,“瑶光智能的市值已经突破 100 亿,成为国内智慧养老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我们没有忘记初心,公益基金的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年利润的 15%,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

林羽看着视频里周总的笑容,看着国内团队成员们的热情,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父亲的陪伴,苏瑶的支持,团队的努力,用户的信任,还有国家的支持。

这一夜,林羽住在曼谷的酒店里,父亲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本泛黄的 “老人需求清单”,上面记满了从中国到泰国的老人需求。林羽轻轻拿起清单,在最后一页写下:“科技向善,温暖万家,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幸福 —— 这是瑶光的初心,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第二天清晨,林羽、父亲、苏瑶准备回国。在机场,泰国养老协会的陈会长来送行,他说:“期待你们下次再来泰国,我们还有很多村落等着你们的设备,还有很多老人等着你们的帮助。”

林羽笑着说:“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带着更好的设备,更完善的方案,帮更多东南亚的老人圆梦。”

飞机起飞时,林羽看着窗外的曼谷,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他坚持初心,带着这份温暖和坚定,就一定能让瑶光的设备,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 “科技向善” 的理念,成为全球共鸣的温暖力量。

飞机穿过云层,朝着中国的方向飞去。林羽握住父亲的手,又看向苏瑶,三人相视而笑。他们知道,这只是瑶光故事的一个章节,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 —— 因为他们的初心不变,温暖不变,梦想不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