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毛泽东遇险实录》小说毛泽东马林章节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强烈推荐一本口述\/随笔小说——《毛泽东遇险实录》!由知名作家“武立金”创作,以毛泽东马林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260095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识破奸计一九三○年十月,红军攻克赣南重镇吉安以后,在城里发现了秘密反动组织“AB团”的旗帜和印章,还从敌人的档案里发现一份牵连到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的文件。于是,销声匿迹三年的“AB团”又死灰复燃…

《毛泽东遇险实录》小说毛泽东马林章节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毛泽东遇险实录》精彩章节试读

识破奸计

一九三○年十月,红军攻克赣南重镇吉安以后,在城里发现了秘密反动组织“AB团”的旗帜和印章,还从敌人的档案里发现一份牵连到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的文件。于是,销声匿迹三年的“AB团”又死灰复燃了,中共赣西南特委认定吉安地区还有不少 “AB团 ”分子。据此,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前往吉安东固领导那里的肃反工作。

李韶九错误地估计形势,扩大了肃反范围,他到东固的短短几天内就逮捕了一百二十多个“ AB团”嫌疑犯,并且擅自将其中四十多人处决了。李韶九在肃反过程中大搞刑讯逼供,他的口号是:“杀杀杀,杀光天下AB团!”

十二月中旬,被李韶九打成“ AB团”的刘敌煽动红二十军脱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指挥,擅自将队伍拉到永新、永阳一带。时任红二十军一七四团政委的刘敌对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兼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派李韶九去吉安肃反耿耿于怀,在他的挑动下,红二十军喊出了“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分裂红军的口号。

红二十军过赣江之后,刘敌不甘心自己就这样逃走,他想搞乱红一方面军,干掉毛泽东,于是想出了一条让毛泽东与朱德、彭德怀自相残杀的奸计来,以图分裂工农红军。

刘敌手下有个人模仿笔迹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叫丛允中,江苏如东人,毕业于南通师范。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湖北大冶煤矿领导工人运动。一九二八年转到江西苏区工作,第二年任赣南西河行委书记。刘敌找到曾被错划为“AB团分子”的丛允中,让他伪造毛泽东的亲笔信,搞起挑拨离间、借刀杀人的勾当来。

十二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一轮圆月高高悬挂于夜空。清冷的月光下,红三军团前委秘书长周高潮交给彭德怀一封信。一看信封上那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便知道是毛泽东写来的。

彭德怀从鼓鼓囊囊的信封里抽出信笺一看,脸色骤变,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原来这封信不是写给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的,而是写给毛泽东的秘书古柏的。信中这样写道:

古柏同志:

据目前各方形势的转变及某方来信,我们的计划要赶快实现。我们决定捕杀军队CP与地方CP 同时并进,并于捕杀后即以我们的布置出击,仅限三日内将赣西及省行委任务完成。于拷问段、李、王等中坚干部时,须特别注意勒令招出朱、彭、黄、滕系红军中 AB 团主犯,并已与某方白军接洽等罪状,送来我处,以便早日捕杀,迅速完成我们的计划。此信要十分秘密,除曾、李、陈三人,任何人不准告知。

毛泽东

10/12

除了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外,还附有一份上万字的《告同志和民众书》。“党内大难到了!!!彭德怀叛变投敌!!!”这开头的第一句话便吓得彭德怀毛骨悚然。

“毛泽东要大造我舆论,重点搞我彭德怀?”彭德怀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两条浓眉像粗绳似的紧紧地拧在一起。他问周高潮,“这封信是谁送来的?”

“是一个年轻人。”周高潮双眉紧蹙,在追忆那个人的模样。

“请他进来,我要亲自问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高潮找了半天,连送信人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回来说:“送信的人早就走了,怕是追不上了。”

“这封信如此重要,既不当面递交,又不要我收条,岂不怪咧!”素以“张飞”自况的彭德怀此时倒粗中有细,他对这封密信产生了怀疑,“不会的,毛泽东绝对不会写这样的信,这封信肯定是伪造的。”

彭德怀想起毛泽东在建立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所做的一切,想起与毛泽东共事以来所看到的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风范,他相信毛泽东决不是一个阴谋家。

“万一又是呢?这张白纸上的黑字,分明是想置战友于死地嘛!莫非它是伪造的?”彭德怀百思不得其解,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次日上午,彭德怀召开三军团领导干部紧急会议。他用颤抖的手拿起那封信,大致介绍了信中的内容,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一起来验证这封信是伪造的。

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从彭德怀手里接过信,大略地浏览了一遍。“你们看,信末尾落款日期写着 ‘10/12’,据我所知,毛政委写文章从来不用阿拉伯数字,他写信都是用汉字落款,比如:十二月十日。”熟悉毛泽东书法的滕代远首先发现一个大破绽。

听滕代远这么一说,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谋长邓萍等都长叹一声:好险呢!差一点儿上当,这是一个大阴谋,这封信肯定是伪造的。

彭德怀拍了拍脑门,如同大梦初醒:“我早就知道毛政委不会写这样的信,如果我有错误,总前委完全可以撤我的职,罢我的官,用不着搞这种把戏嘛!这封信是想分裂一、三军团,把我们拉到省行委一边去反对总前委,反对毛政委。”

此时,第三军军长黄公略从几十里外赶来,心急火燎地闯进会场。他来不及同大伙握手,慌忙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喘着粗气说:“有人模仿毛政委的笔体写信,想挑拨毛政委同我们的关系。”

彭德怀让黄公略先坐下,然后说:“你来得正好,我们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大家正在研究此事,你看怎么办好呢?”

黄公略不容置疑地说:“毛政委是不会错的,尤其是他领导的总前委的工作路线,完全符合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看事不宜迟,赶快写个公开宣言,揭露这封假信,戳穿这个阴谋!”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最后由彭德怀代表红三军团起草一份简短宣言,连同这封伪造信,派一个班急送毛泽东。

宣言表示:“富田事件是反革命性质的;‘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这就是阴谋分裂红军,破坏粉碎白军进攻的计划;一、三军团在总前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坚决拥护总前委领导!”

当时,彭德怀的三军团驻在吉安东固的东山坝,毛泽东住在宁都县黄陂乡,两地相距六七十里路。毛泽东看完信后,仰头哈哈大笑,旋即又收敛了笑容:“这样的信已经有了一封了,看来问题还不简单呢!”

原来,就在彭德怀收到密信的同时,朱德总司令也收到一封自称是刘副官送来的“毛泽东致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写道:“你寄来的钱收到了,我在适当的时候把队伍拉过去。”还顺带说了一大堆朱德的坏话。

朱德把信反复看了几遍,愤然把它丢到一边,嘴里喃喃道:“哪个龟儿子干的?哄鬼嘛!只有傻瓜才会上当。”说完,就像没事儿一样上床睡起了大觉。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还没起床,朱德就叩响了他的房门。毛泽东一边穿衣一边问道:“是朱老总吧,有么子事,这样急呀?”

朱德不请自进,并一屁股坐在床沿上,不慌不忙地把信递过去,笑眯眯地说:“不急,不急,给你看一样东西。”

毛泽东打开信纸一看,大惊失色,急忙把信退还朱德:“这样的信怎么好给我看?我是反革命呀,是‘AB 团’。”毛泽东说完,点燃一支烟,低着脑袋凝思默想。

“这不是你写的嘛,很清楚。”朱德还是笑眯眯的,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名副其实:朱德——红色的品德。

“何以见得?”毛泽东反问,表情极其严肃。

“你看,你写字从来不用洋字码儿,这里用的是洋字码子嘛!”朱德指着信尾的日期,用他那固有的慢声慢调说,“还有,你写的撇,像女人小脚向上挑;‘目’字嘛,你也从来不这样写。”

听到这里,毛泽东扔掉烟头,翻身下床,紧紧握着朱德的手,无比激动地说:“哎呀,玉阶兄,原来我认为你是一个性格粗犷的人,没想到你观察问题竟这么细致入微。”

“润之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险些砍了你的脑壳。”朱德严肃认真地说着,脸上还是挂着一副牢固而温馨的微笑。

一场离间毛泽东和朱、彭、黄、滕的奸计被识破了,但刘敌并不甘心失败,他要和毛泽东鱼死网破地血战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一些激进分子的挑唆下,他竟然使出了最凶狠残暴的手段——密派刺客暗杀毛泽东。

这是一个月没星稀的夜晚,大地像被罩上一口铁锅,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那个刺客趁着夜深人静,像做贼一般鬼鬼祟祟地出动了。

这个人是红二十军的一个排长,东固人。中央苏区建立后,他参加了赤卫队。后来东固一带的赤卫队被编入红二十军,他顺其自然地成为其中的一名排长。

李韶九到红二十军大抓“AB团”时,这个排长也是被抓的一个。屈打成招之后,李韶九设立的革命法庭决定三天后处决他,幸好刘敌带人解救了他,刘敌是他的救命恩人。

当刘敌提出派刺客暗杀毛泽东时,这个排长情绪激昂,周身涌起了一股江湖气,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他自告奋勇地充当了这个角色。他认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干掉毛泽东或者与其共赴黄泉,也许红军中就不会再有“AB团”的冤魂出现,革命的胜利就多了一份保障。

残冬子夜,北风呼号,寒气袭人。人们还在梦里沉睡,大地万籁俱寂。刺客抬头看了看云缝中隐隐约约的几颗残星,以为自己也会像残星一般不为人知,心里略为平静一些,于是强打精神,加快了脚步。

被夜幕笼罩着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黄陂,要不是村头偶尔传来哨兵的口令声,谁也不会想到这里驻扎着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领导机关。

一个月前,毛泽东在吉安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的军事会议,他在会上提出了“撤出吉安、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得到了朱德、彭德怀等军事将领的一致拥护。正当红一方面军调集兵力,准备对敌十八师发动进攻的时候,祸起萧墙,红二十军发生了兵变。这一兵变打乱了红一方面军的所有军事部署。大敌当前,毛泽东被迫重新调整红军的作战方案。

经过连续几个通宵的努力,新的作战方案终于拟定了。毛泽东长舒了一口气,他伸了个懒腰,抓起桌上的搪瓷茶缸,正想朝自己的喉咙里猛灌一气,这才发觉茶缸是空的。

一个年轻英俊的警卫员推门而进,他把毛泽东的茶缸斟满水,然后轻声细语地说:“毛政委,都三点多了,该睡觉了。”

毛泽东拿起茶缸,汩汩有声地喝了几大口水,然后才感慨地说:“要打大仗了,睡不着呀!”

“毛政委,这次老蒋调集了十万大军,占领了苏区好大一片地方,早该打他们了。”

“不是不打,是时候未到嘛!现在时机成熟了。”毛泽东笑了笑说,“其实呀,张辉瓒一进苏区,就被我们扎在铁叉子上了,现在我们要用火把这只肥猪烤熟,然后把他零割下来一口一口地打牙祭喽!”

警卫员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毛政委,张辉瓒在苏区杀了那么多的人,要是被活捉到,老百姓真能把他烤熟给吃了。”

毛泽东抚摸着警卫员的脑袋,温和而亲昵,就像父亲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我还有工作,你们细伢子眼皮浅,先去睡吧,有事我会叫你的。”

“不,政委不睡,我也不睡,我得保卫您的安全。”警卫员说完就退了出去,在门外靠墙根的一张凳子上坐下来。

屋内寂静无声,只有墙壁上被扩大了的毛泽东的身影在左右摇晃。油灯的火焰跳动几下,火头慢慢低弱,室内的光亮顿时暗淡下来。

毛泽东放下笔,伸手扭大了灯心。那火光慢慢升腾起来,照在毛泽东疲惫的脸上,他那高大的身影又被清晰地印在窗子上。

就在这时,窗外一枝手枪慢慢地举了起来,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毫无防备的毛泽东……

刺客对这一带情况太熟了,他从村北土围子一个豁口翻进来的时候,连狗都没有叫一声。他跳下围墙,做贼心虚地伫立细听一会儿,四周静悄悄的,谁也没有发现他的行迹。

刺客踮起脚尖慢慢地向村西头走去,因为他知道毛泽东的住处。其实即使不知道,那一盏通夜长明的油灯也能把他引到毛泽东身边。

刺客像幽灵一般摸进了毛泽东的住处,獐头鼠目地探头一看,发现窗户上晃动着一个魁梧的身影,那就是他要寻找的“冤家对头”。

刺客的右手伸进前胸衣襟里,慢慢抽出子弹已经上膛的手枪,然后弯腰猫身,匍匐着向前爬行。

刺客来到窗下,慢慢立起身子,透过窗户的破洞向里窥视。他一看到毛泽东——他的最高首长,不禁毛发倒竖,心脏狂跳不止。

他虽然是一名刺客,但他现在还是一名红军战士。他当然知道此时苏区军民在大兵压境下的艰难处境,他肯定也知道毛泽东在领导苏区军民粉碎敌人“围剿”中的重要作用。

他犹豫了!他的心跳在加剧,他的眼睛在模糊,他的手臂在颤抖,他那枝对准毛泽东的手枪在左右晃动着,慢慢地沉落下去。

但渐渐地他又恢复了平静,他想起了自己被李韶九拷打时难以忍受的痛苦,想起了临行前谢汉昌说过的一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脸上的三叉神经开始痉挛,不能再犹豫了……

其实,刺客并不知道,对于在苏区和红军中大抓“AB团”一事,毛泽东早就表示过强烈的反对,他不但没有滥杀无辜,而且还保护过一些无辜者,释放李文林就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被整肃长达三年之久的所谓“AB团团长”陈毅,也是毛泽东责令释放的。毛泽东虽然身居要职,但是他的权力在当时“左”倾的党中央尚未达到一言九鼎的程度。

刺客的手枪又举起来了,他的右手食指在扣压扳机,枪口对准了正在为粉碎蒋介石反革命“围剿”殚思极虑的毛泽东。

就在刺客扣动枪机的一刹那,毛泽东听到一阵慌乱的呼叫声:“政委,小心……”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猛虎下山似的扑到刺客身上,两人一齐滚倒在地厮打起来。“砰!”一声沉闷的枪响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正在站岗值勤的哨兵循声赶来,看到刺客正在举枪瞄准毛泽东,他迅速出枪射击。刺客被乱枪击毙,但是那个扑到刺客枪口上的细伢子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眼含泪花的毛泽东站在他的警卫员面前默哀了很长时间,然后慢慢地戴上帽子。他将一面军旗盖在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小英雄身上,怀着无限的悲痛掩埋了为革命、为自己而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

小说《毛泽东遇险实录》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