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珠碎三国》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爱吃潮汕虾卷的蒙巨兽”创作,以沈砚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总字数167561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砚洲的火油林在梅雨季后疯长起来。半人高的树干已蹿至丈余,墨绿色的叶片间垂着纺锤形的果实,轻轻一碰,便有琥珀色的汁液渗出,落地即凝,踩上去像踩碎了一地松香。沈砚让人在林间拓了条窄路,每隔三步插一根竹牌,…
《珠碎三国》精彩章节试读
砚洲的火油林在梅雨季后疯长起来。
半人高的树干已蹿至丈余,墨绿色的叶片间垂着纺锤形的果实,轻轻一碰,便有琥珀色的汁液渗出,落地即凝,踩上去像踩碎了一地松香。沈砚让人在林间拓了条窄路,每隔三步插一根竹牌,牌上用朱砂画着火焰纹——那是阿桨的主意,提醒族人这林子碰不得明火,比海边的暗礁更凶险。
“铁匠铺的李老铁说,火油汁掺三成桐油,再裹上浸过蜡的麻布,扔出去能烧半个时辰。”阿桨蹲在路边,用树枝拨弄着地上的凝固汁液,“他还说,要是往里面掺铁砂……”
“先别掺铁砂。”沈砚打断他,目光掠过林深处。那里新搭了几间茅草棚,是专门熬制火油的作坊,由母亲亲自带着三个最细心的妇人看管。“现在要紧的是炼出能封存的火油,能烧半个时辰就够了。”
他心里清楚,火油是底牌,不能轻易亮出来。就像送进许昌的那三十个族人,明面上是质子,暗地里却是他撒出去的网——每月初一,会有商船假装路过砚洲,带回他们藏在咸鱼肚子里的密信。
今天正是初一。
午时刚过,瞭望塔上的采珠人便敲起了贝壳钟。不是孙策的楼船,是艘挂着“吴”字旗的货船,船身吃水很浅,显然没装多少货物。
“是周掌柜的船。”阿桨眼睛亮了,“肯定带了许昌的信!”
沈砚却皱起眉。周掌柜是庐江来的盐商,往年每月都来砚洲换货,可自从夏侯掾史来过之后,这还是头一次露面。他挥了挥手,让岸边的甲士握紧手里的铁矛——那些甲士的矛尖,都裹着厚厚的麻布,浸过火油汁。
货船刚抛锚,周掌柜就带着个伙计跳上了岸。他脸色蜡黄,不像往常那样满面油光,见了沈砚,先是作揖,然后压低声音:“沈校尉,出事了。”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不是密信,是半片烧焦的麻布,上面沾着暗红色的污迹。“许昌来的商船在采石矶被劫了,说是孙策的人干的。你送去的那三十个弟兄……活下来的怕是不多。”
沈砚的手指猛地攥紧。那三十个族人里,有老鱼翁的孙子,有母亲同族的侄子,都是水性最好、最机灵的后生。他盯着那片焦麻,突然想起他们临走时,每个人都往鞋底塞了片火油树叶——难道是用火油引了火,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孙策的船队在采石矶囤了半个月,”周掌柜擦着汗,“听说造了新船,船板上裹着湿泥,说是能防火。还抓了不少懂水性的渔民,看样子是想……”
“想找珠母海的入口。”沈砚接过话头。他忽然明白,孙策撤退不是认输,是去造能对付火油弹的船了。而曹操那边,怕是早就知道了商船被劫,却故意不吱声——坐山观虎斗,等着他和孙策两败俱伤。
“周掌柜,”沈砚声音发沉,“你船上有多少盐?”
“不多,就十石。”
“全留下。”沈砚转身对阿桨说,“去库房搬二十颗海魄珠,给周掌柜当船费。再告诉他,黑水沟以北的暗礁群里,最近多了些带倒刺的铁网——那是我们刚布的,让他走船时绕着走。”
周掌柜眼睛一跳。带倒刺的铁网?怕不是防商船的,是防孙策的楼船吧。他接过海魄珠,指尖触到那冰凉的珠光,突然觉得这南海的水,比许昌的官场还要深。
送走周掌柜,沈砚径直走向火油林。作坊里飘出刺鼻的气味,母亲正指挥着妇人把熬好的火油装进陶罐,罐口用软木塞封着,外面裹着浸过水的麻布。
“这些能烧一炷香。”母亲拿起一个陶罐,晃了晃,“李老铁说,要是往里面塞些硝石粉,炸得更厉害。”
沈砚没接话,蹲下身翻看熬油剩下的残渣。那些黑色的渣滓像焦炭,却比焦炭更轻。他忽然想起老鱼翁日记里的一句话:“火油燃尽,余灰可肥田,亦可……”后面的字被虫蛀了,看不清。
“阿娘,”沈砚抬头,“让李老铁试试,用火油残渣混合桐油,能不能做成涂在船底的漆。”
母亲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船底涂了这种漆,既能防海虫蛀蚀,万一被敌人的船撞上,只要一点火星,就能让对方也引火烧身。
暮色降临时,派去打探孙策动向的探子回来了。不是坐船,是被附近岛礁的渔民送回来的——他的腿被箭射穿了,怀里却紧紧揣着块木板,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着艘船。
“孙策的新船……有两层甲板,”探子疼得发抖,“下层藏着好多陶罐,听说是从蜀地运来的‘猛火油’,比我们的火油燃得更旺。还……还有个蓝眼睛的怪人,在船上指手画脚,说要造能潜到水里的船……”
蓝眼睛的怪人?沈砚心里一动。难道是那个大秦商人马可?他不是带着“火龙机”回西域了吗,怎么会跟孙策搅在一起?
夜风吹过火油林,树叶沙沙作响,像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沈砚站在瞭望塔上,望着黑沉沉的海面,突然觉得砚洲像片浮在浪里的叶子,而周围的暗流,正从曹操的许昌、孙策的采石矶、甚至更远的西域,悄悄涌过来。
他摸出腰间的短刀,刀鞘是用海蛇皮做的,上面嵌着颗小珍珠。这是那三十个族人里最小的后生送他的,说能辟邪。
“辟邪的不是珍珠。”沈砚对着海风轻声说,“是手里的刀,和脚下的火油林。”
远处的海面上,忽然闪过一点火光,随即熄灭了。是孙策的船在试探?还是曹操的暗哨在传递消息?
沈砚握紧短刀,转身下塔。他要去作坊看看——那些装着火油的陶罐,该搬到岸边的暗堡里了。
南海的惊涛从未真正平息,只是换了种方式,在水面下悄悄积蓄力量。而他,必须让砚洲的火油,燃得比任何暗流都更烈。
小说《珠碎三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