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章节在线阅读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

作者:鹤言笙

字数:102635字

2025-08-06 06:06:07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种田小说——《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本书由“鹤言笙”创作,以姜砚禾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102635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农业创新交流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姜家坳。村民们看姜砚禾的眼神变了,多了几分敬畏,连说话都客气了不少。张寡妇特意蒸了红糖馒头给她送过来,哑巴叔则默默修好了老房子松动的门板。

“丫头,去县里可别怯场。” 老李头把珍藏的蓝布褂子翻出来,熨得平平整整,“这是我当年去公社开会穿的,你穿上,精神!”

姜砚禾捧着带着樟脑味的褂子,心里暖得发胀。她婉拒了老人的好意 —— 她准备穿自己改的工装裤去,裤腿上还沾着洗不掉的泥渍,却比任何衣服都让她踏实。

交流会前一天,姜砚禾带着育种样本和种植日志往县城赶。刚走到镇口,就被一辆黑色轿车拦住了去路。车窗摇下,露出刘老板油光锃亮的脸。

“姜丫头,上车聊两句?” 刘老板笑得虚伪,眼角的精明藏不住,“我给你带了好东西。”

姜砚禾皱眉:“刘老板有事说事,我赶时间。”

“别急啊。” 刘老板从包里掏出个信封,塞到她手里,“这里面是五万块,你把那稻种的培育法子卖给我,以后你在姜家坳搞啥,我都不掺和。”

信封很厚,捏在手里沉甸甸的。姜砚禾没打开,直接塞了回去:“稻种是村里的,我做不了主。”

“你别给脸不要脸!” 刘老板的脸沉了下来,“我告诉你,县农业局的李科长是我表哥!你那点成果,他想压就能压下去!识相的就拿着钱走人,不然有你好受的!”

姜砚禾心里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刘老板要是真有本事,就凭实力说话。靠亲戚压人,算什么本事?”

说完她转身就走,身后传来刘老板气急败坏的咒骂声。她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 —— 难怪李科长突然关注她的项目,原来是有这层关系。看来这次交流会,不会那么顺利。

交流会在县农技中心的会议室举行。长条桌旁坐满了人,有戴着眼镜的专家,有穿着制服的干部,还有几个跟她一样的种植户。姜砚禾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刚把样本摆好,就看见李科长陪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那男人正是刘老板的表哥。

轮到姜砚禾发言时,她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投影仪上放出她拍的照片:荒田变良田的对比图,青秧茁壮生长的细节照,还有生态鱼塘里游动的鱼虾。她没说太多专业术语,只讲了村民们如何清理荒草,如何雨天插秧,如何用竹筒做滴灌。

“…… 我们的稻种,不仅能高产,还能改善土壤。明年这个时候,我想在这里建一个‘稻海星空’观景台,让城里人来体验农耕,看看我们姜家坳的星空。” 她指着屏幕上的草图,眼里闪着光。

台下先是安静,接着响起稀疏的掌声。李科长的表哥 —— 县农业局的王副局长,突然开口了:“小姜同志,你的想法很好,但数据是不是太乐观了?野生稻杂交亩产千斤,有科学依据吗?”

“我有连续三个月的生长记录,还有样本可以检测。” 姜砚禾把培育日志递了过去。

王副局长翻都没翻,直接放在一边:“这些田间记录不作数的。这样吧,你把稻种交给局里的实验室,等检测结果出来了再说。”

这话明摆着是想扣下稻种。姜砚禾刚要反驳,后排突然有人说话:“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价值。”

众人回头,见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正是省农科院的张教授。他退休后一直在乡下搞调研,今天是被李科长请来的。

“张教授您怎么看?” 李科长连忙问道。

张教授走到姜砚禾身边,拿起稻穗样本仔细看着,又翻了翻她的日志,突然笑了:“这稻种的穗型很特别,分蘖能力强,抗病性应该不错。小姜同志,你用的是不是远缘杂交结合定向筛选?”

姜砚禾愣了一下 —— 这正是未来星港常用的育种方法,没想到张教授能一眼看出来。她点点头:“是,我借鉴了野生稻的抗逆基因。”

“好!好!” 张教授连连点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进城,你能扎根农村搞研究,不容易。你的滴灌系统和生态鱼塘设计,很有生态农业的思路,值得推广。”

有了张教授的肯定,王副局长的脸色有些难看,却不好再说什么。交流会结束时,张教授特意留下姜砚禾:“丫头,你的稻种很有潜力。下个月我带团队去你村里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省农科院可以跟你们合作。”

姜砚禾又惊又喜,连忙道谢。走出农技中心时,阳光正好,她觉得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回到村里,她把交流会的事一说,村民们都乐坏了。老李头把旱烟袋敲得震天响:“我就说嘛,咱砚禾丫头是有大本事的!”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第二天一早,几个穿着制服的人突然来到村里,说是环保局的,要检查生态鱼塘,说有人举报鱼塘污染水源。

“我们的鱼塘怎么会污染水源?” 姜砚禾又气又急,跟着他们去了鱼塘。塘水清澈见底,芦苇长得郁郁葱葱,哪有半点污染的样子。

“有人举报你们往塘里扔树枝石头,破坏水生态。” 领头的人公事公办地说,却在检查时故意踩坏了岸边的薄荷苗。

姜砚禾看着被踩烂的薄荷,心里明白了 —— 这肯定是刘老板搞的鬼。她没跟他们吵,只是默默地把被踩坏的薄荷扶起来,用泥土培好。

环保局的人没查出问题,悻悻地走了。村民们却炸了锅。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刘老板也太不是东西了!”

“砚禾丫头,要不咱就算了吧,别惹祸上身。”

姜砚禾看着大家义愤填膺的样子,突然笑了:“怕他干啥?他越折腾,越说明咱的路走对了。” 她转向老李头,“李爷爷,咱们得加快进度,把观景台的架子搭起来,让他看看,咱姜家坳不是好欺负的!”

老李头把烟袋锅一摔:“对!搭!明天我就找几个会木工的老汉,先把观景台的桩子打起来!”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村民们自发地扛着工具来到半山腰。哑巴叔带着几个年轻人挖地基,张寡妇和妇女们送水送饭,连孩子们都跑来帮忙递钉子。姜砚禾拿着图纸指挥,哪里搭观景台,哪里修木栈道,哪里种爬藤植物,说得清清楚楚。

太阳落山时,观景台的木架已经搭起了雏形。夕阳的金辉落在木架上,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彤彤的。姜砚禾站在木架旁,望着远处连绵的稻田,突然觉得,那些明枪暗箭都不算什么了。

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些朴实的村民,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就是她最硬的后台。

夜里,姜砚禾坐在老房子的门槛上,看着手机里张教授发来的信息 —— 他说下周就带团队来考察。她抬头望向星空,山里的星星又亮又密,像撒了一地的碎钻。

她想起未来星港的夜空,永远被悬浮车的光污染笼罩,看不见一颗星星。原来最珍贵的东西,从来都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星空里。

一阵风吹过,稻田里的青秧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她的心事。姜砚禾笑了笑,起身往屋里走。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她得养足精神。

风波总会过去,而希望,正在悄悄生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