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最新章节,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免费阅读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这本种田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鹤言笙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姜砚禾。喜欢种田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已经写了102635字,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5章。主要讲述了:第一批游客来的时候,稻子刚收完一半。清晨的雾还没散,三辆印着 “稻海星空生态游” 的大巴就停在了村口。穿着冲锋衣的游客们背着相机,好奇地打量着青瓦土坯房,指着田埂上晾晒的稻穗啧啧称奇。“这就是网上说的…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最新章节,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免费阅读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精彩章节试读

第一批游客来的时候,稻子刚收完一半。

清晨的雾还没散,三辆印着 “稻海星空生态游” 的大巴就停在了村口。穿着冲锋衣的游客们背着相机,好奇地打量着青瓦土坯房,指着田埂上晾晒的稻穗啧啧称奇。

“这就是网上说的有机稻田?” 一个戴眼镜的姑娘举着手机拍照,镜头里是翻耕后泛着湿润光泽的土地,“看起来好原生态啊。”

“听说这里的米要卖二十块一斤,比进口米还贵呢。” 她身边的男生咂咂嘴,“等下一定要尝尝。”

姜砚禾穿着浅蓝色的棉布衣,站在观景台入口处迎接。张寡妇和几个妇女端着刚煮好的糙米茶,用粗瓷碗盛着,递到游客手里。“尝尝咱的新米茶,解解渴。” 张寡妇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比起初见时的拘谨,如今已是落落大方。

观景台的木质栈道上,哑巴叔正给游客们指路。他胸前挂着个旧相机,是姜砚禾特意给他买的,谁要合影他都乐呵呵地应着,虽然说不出话,却比谁都热情。

“姜小姐,您这项目太有想法了。” 带队的旅行社经理握着姜砚禾的手,满脸赞叹,“我们提前半个月就满团了,好多客人都是冲‘稻海星空’来的。”

姜砚禾笑着道谢,心里却有些感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萋萋的田埂,如今却成了游客眼中的风景。她带着游客们参观生态鱼塘,看鱼虾在芦苇丛里穿梭;又去了树屋民宿,推开窗户就是连绵的青山,晨雾像纱一样绕在屋檐上。

“晚上在这里看星星,真的能看到银河吗?” 有游客好奇地问。

“能。” 姜砚禾肯定地说,“今晚天气好,我带大家去观景台,那里没有光污染,能看到整片银河。”

这话引来了一阵欢呼。姜砚禾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想起未来星港的 “虚拟星空馆”—— 用全息投影模拟的星空再逼真,也没有这片真实夜空的清澈与辽阔。

中午的农家宴设在打谷场,长条桌上摆满了大盘的菜:清蒸鱼塘里的鲫鱼,炒着稻田里的田螺,还有刚蒸好的糙米饭,冒着热气,喷香扑鼻。游客们吃得赞不绝口,纷纷举着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这米太香了!比我买的有机米好吃多了。”

“这鱼一点土腥味都没有,是用什么喂的啊?”

“阿姨,这炒田螺的做法能教我吗?”

张寡妇被围在中间,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给大家添饭一边说:“咱这米是砚禾丫头种的,鱼是吃稻花长大的,做法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姜砚禾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走到老李头身边,老人正蹲在谷堆旁,给几个游客讲打谷的技巧。“李爷爷,您现在成明星了。”

老李头嘿嘿笑:“都是沾了你的光。” 他压低声音,“丫头,派出所那边有信了,说破坏稻田的事跟刘老板脱不了干系,就是没抓着现行,还在查。”

“查不查都行。” 姜砚禾摇摇头,“现在他再想捣乱,也没人信他了。”

正如她所说,自从省报报道了稻田被破坏的事,姜家坳的名气反而更大了。好多人都是看了报道来的,说要支持 “有骨气的种田人”。刘老板倒是还在镇上蹦跶,却没人再搭理他,听说他那几个想联合搞破坏的同伙,现在都躲着他走。

下午,姜砚禾带着游客们体验农耕。她教大家用传统的石磨磨新米,看着雪白的米粉簌簌落下,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她又带着大家去田里捡稻穗,说 “颗粒归仓不能浪费”,连平时娇生惯养的城里姑娘,都挽着裤脚在泥里找得认真。

“姜老师,您这生态种植技术能推广吗?我老家也想试试。” 一个中年男人认真地问,他是做农产品电商的,看了报道特意来考察。

“可以。” 姜砚禾递给他一份合作社的资料,“我们正在申请稻种的专利,以后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大家一起把生态农业做起来。”

男人眼睛一亮:“那我们可就说定了!我先订一万斤新米,线上线下一起卖!”

这样的订单,姜砚禾最近接了不少。张教授帮忙联系的几家大型超市,也都派了采购来考察,意向订单加起来有十几万斤。合作社的社员们每天忙着加工、打包、发货,虽然累,却浑身是劲。

傍晚时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游客们都聚集在观景台上,等着看日落。当最后一缕阳光落在远处的山尖上,天空渐渐暗下来,星星一颗接一颗地冒了出来。

“快看!是银河!” 有人惊呼。

真的是银河。像一条发光的绸带,横跨在墨蓝色的夜空里,星星密得像撒了一地的碎钻,连肉眼都能看清星团的轮廓。观景台上的灯都灭了,只有星光落在每个人脸上,映出惊叹的神情。

姜砚禾站在观景台边缘,望着这片星空,突然想起了未来。在星港的百年里,她无数次在午夜梦回时想起这星空,那时她以为,这辈子都再没机会看见这样的景象了。

“姜小姐,您看!” 一个游客举着相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刚拍的照片 —— 星空下的稻田轮廓分明,树屋的灯光像散落的星子,远处的村落隐在夜色里,像个温暖的剪影。

“拍得真好。” 姜砚禾笑着说。

“是这里太美了。” 游客感慨道,“您能放弃城里的生活回来种田,真了不起。”

姜砚禾愣了一下。她从没说过自己在城里生活过,游客大概是从报道里猜的。她笑了笑,没解释。对她来说,不管是未来的星港,还是现在的故乡,最重要的都是 “生活” 二字。以前她是为了活下去挣扎,现在,她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

夜深了,游客们渐渐回树屋休息,观景台上只剩下姜砚禾一个人。风吹过空旷的稻田,带着秸秆的清香。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还有村民家窗户透出的零星灯光,温暖而踏实。

她想起奶奶说过,星星是地上的人变的,好人死后会变成亮星,看着自己的家。她抬头找了找,最亮的那颗星,好像就在老房子的方向。

“奶奶,您看,我把地种好了,把家守住了。” 她轻声说,眼泪不知不觉掉了下来。

不是难过,是圆满。

回到老房子时,手机响了,是张教授发来的信息:“稻种专利批下来了,省农科院的合作协议也拟好了,下周我带团队过去签。另外,有个好消息,你的项目入选了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奖金不少呢。”

姜砚禾笑着回了句 “谢谢教授”,心里却没有太多波澜。奖金也好,专利也好,都只是锦上添花。对她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是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是这触手可及的星空。

她走到院子里,看着月光下晾晒的稻种。这些饱满的种子,明年会播撒到更多的土地里,长出新的希望。而她,会继续守在这里,陪着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或许未来还会有资本涌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她不怕了。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在复制未来,而是在创造一个比未来更温暖、更踏实的现在。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树屋的笑声。姜砚禾抬头望向星空,银河依旧璀璨,像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它们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脚下的土地里,在身边的笑容里,在这片永远为她亮着的星空里。

星落人间,落地生根。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归宿。

小说《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