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琉璃烟火里这本小说完结了吗?免费查看最新章节

琉璃烟火里

作者:东山郎

字数:147317字

2025-08-08 06:00:36 连载

简介

琉璃烟火里》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推荐小说,作者“东山郎”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林未晞沈砚舟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47317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琉璃烟火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后半夜的梧桐巷浸在墨色里,只有 “时光匠造” 的窗棂还透着点昏黄。林未晞把煤油灯芯捻高些,灯苗 “噗” 地跳了跳,将柜台上那堆矿物颜料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打翻的调色盘。

沈曼青的青花瓶碎片在绒布上摆得整齐,五瓣瓷片边缘都做了编号,用铅笔写着极小的数字。白天磨坏的那块青花已经补了新的腻子,只是颜料还没调好,露出块刺眼的白,像块没长好的伤疤。林未晞捏着细毛笔蘸了点新调的钴料,悬在腻子上方迟迟不敢落下 —— 手腕还是发颤,昨晚练了半夜的悬腕,现在胳膊肘酸得像灌了铅。

煤炉里的炭只剩点余烬,她摸黑添了块新炭,火星 “噼啪” 溅起来,映亮了墙角堆着的古籍。那是从父亲书房抢救出来的几本修复专著,《髹饰录》的书页已经受潮发卷,《考工记》的封皮缺了个角,却成了她现在最宝贝的东西。

“青料要加松烟墨才沉得住气。” 林未晞对着《陶雅》里的批注喃喃自语,指尖划过祖父用朱砂圈出的句子,“宣德青花用苏麻离青,康熙青花多仿宣德,却掺了石子青,所以发色偏翠。” 她往钴料里加了点磨细的松烟墨,用瓷杵慢慢碾着,墨香混着矿物的凉意漫开来,倒比任何香水都提神。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打在窗纸上,像谁在用指甲轻轻刮。林未晞想起白天陈叔说的话:“沈曼青的外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家里的老物件都带着书卷气,修她的东西得有三分文气才行。” 她把毛笔在砚台上掭了掭,忽然想起祖父教她写小楷时,总让她悬腕对着月光练,说 “笔力要从骨子里透出来”。

第一笔落下去时,手还是抖了。青花线条歪歪扭扭,像条受惊的小蛇。林未晞咬着唇把颜料擦掉,腻子被蹭掉了一小块,露出下面的白胎。她深吸口气,重新蘸料,这次刻意放慢速度,盯着笔尖在瓷片上移动,心里默念着祖父说的 “气沉丹田”。

不知过了多久,煤油灯的光晕渐渐淡下去。林未晞换了盏新灯芯,发现窗纸已经泛白。她对着晨光举起瓷片,补画的青花虽然还有些生硬,却比之前流畅了许多,缠枝纹的弧度也贴近原瓷的笔意。指腹摸过画面,颜料已经半干,带着点涩涩的质感,像摸着块刚出土的老瓷片。

“丫头,这是熬了通宵?” 陈叔的声音惊得她手一抖,毛笔差点掉在地上。他扛着伞架站在门口,粗布褂子上沾着草叶,“巷口的豆浆摊刚出摊,我给你带了碗热的。”

豆浆的热气模糊了视线,林未晞喝了口,甜香混着豆腥味滑进喉咙,让她想起小时候家里的厨子磨的豆浆,总加桂花蜜,甜得发腻。现在这碗没放糖的豆浆,却比任何蜜都让人觉得踏实。

“你看这线条。” 她把瓷片递给陈叔,指尖还在发颤。陈叔用粗糙的手指摸了摸画面,忽然笑了:“比昨天强多了,有点那股缠劲儿了。就像我修伞骨,竹条得煨出韧劲,才能弯出好看的弧度。” 他从伞架上抽出根新竹骨,“你看这竹节,得顺着纹理弯,硬掰是会断的。”

林未晞盯着那根竹骨,忽然明白过来。补画青花也该顺着原画师的笔势,不能硬描,得找到那种行云流水的韵律。她把剩下的瓷片重新拼好,这次没急着下笔,而是先用铅笔在纸上勾勒轮廓,反复练习了几十遍,直到手指形成肌肉记忆。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铺子,落在《髹饰录》摊开的页面上。林未晞正研究 “金缮” 的章节,指尖划过 “漆固金稳” 四个字,忽然想起沈曼青说的 “看不出来”。或许可以用金缮的技法处理暗裂,既能加固,又能让裂痕变得不那么显眼 —— 就像给伤口描道金边,不是掩盖,而是升华。

她找出天然漆和金粉,按照书上的比例调配。漆液黏稠,带着股奇特的酸味,金粉细得像雾,落在漆里立刻晕开。林未晞用细竹签蘸着漆液,小心翼翼地抹在暗裂处,动作轻得像在给蝴蝶展翅。

“这漆得阴干,不能见风。” 老顾爷子不知何时拄着拐杖进来了,青布长衫上还沾着露水,“我那有个老瓷盆,你把瓷片放进去,底下垫层宣纸,三天就能干透。” 老人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蜂蜡,干透后擦一层,能让金粉更亮。”

林未晞把涂好漆的瓷片放进老瓷盆,盆底的冰裂纹路里还留着点陈年的茶渍,像幅天然的地图。她忽然觉得,这些老物件都是活的 —— 瓷盆记得老顾爷子的茶味,青花瓶记得沈曼青外祖父的胭脂香,就连她手里的毛笔,都在慢慢记住她的力道。

傍晚收摊时,巷子里飘来饭菜香。林未晞把最后一块瓷片补好,对着夕阳举起看,补画的青花在光线下几乎看不出痕迹,暗裂处的金粉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她忽然笑了,眼角的泪不知何时掉了下来,砸在瓷片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这三天,她摔断了两支毛笔,磨秃了五张砂纸,手腕上添了道被瓷片划的新疤,却也终于明白祖父说的 “功夫到了,自然就成了”。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汗,不是白费的,它们都变成了瓷片上的青花,变成了裂痕里的金光,变成了她握笔时越来越稳的手。

关铺子门时,林未晞看见老顾爷子和陈叔坐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正对着她的铺子笑。老人手里的藤杖和陈叔的蒲扇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像在为她鼓掌。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金属的凉意让她觉得踏实 —— 明天沈曼青就要来取瓷瓶了,不管结果如何,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夜色漫进梧桐巷时,林未晞把修好的青花瓶放进描金漆盒。煤油灯的光透过盒盖的花纹照进来,在瓷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谁在上面撒了把碎钻。她忽然想起祖父说的 “器物有灵”,或许这只青花瓶也在等她,等她用双手,把那些破碎的时光,重新拼回原来的模样。

本章着重描写林未晞熬夜钻研修复技巧的过程,通过反复练习与摸索,展现她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心态上的成熟。你对章节内容的节奏、细节刻画等方面有什么想法,可随时和我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