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评
一个认真看书分享的网站
在时间的灰烬里回收记忆这本小说怎么样?免费在线阅读试试

在时间的灰烬里回收记忆

作者:三千是只猫

字数:172712字

2025-09-02 06:03:20 连载

简介

小说《在时间的灰烬里回收记忆》的主角是凌辉,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作者“三千是只猫”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目前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在时间的灰烬里回收记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浅时城,下午三点。标准时间。

城市穹顶投下的合成阳光,将街道烤成一片过饱和的金色。这种光线里没有紫外线,没有随机的云翳,只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令人安心的暖意。城市主脑的每日公报上说,这是通过分析了三亿份人类情绪样本后得出的最优光照方案,色温5500K,照度10万勒克斯,能最大程度促进多巴胺分泌,有效抑制“时间焦虑症”。

但凌辉知道,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麻醉。真实的阳光,是有瑕疵的。它会在清晨时分呈现出柔和的绯红,在正午变得灼热刺眼,在黄昏又染上忧郁的橙紫。它会灼伤皮肤,也会被云层遮蔽,带来忽明忽暗的戏剧感,一如真实的时间,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损耗与流逝,充满了惊喜与失望。而在这里,完美,即是虚假。

他窝在“昨日咖啡馆”的角落里,这个位置是他惯常的选择。厚重的隔音玻璃能滤掉城市运行的最后一点微末杂音,又能将窗外的街景和室内的倒影一并收入眼底,让他仿佛置身于两个世界的夹缝。他面前,那杯昂贵的冷萃早已冰块化尽,深褐色的液体在杯壁上留下一圈水汽,像某种无声的叹息。他始终没碰。他的注意力不在咖啡上。

半空中,私用飞行器与公共交通轨道交错穿行,安静得像一群深海鱼。它们的轨迹被城市主脑计算到毫秒,绝无碰撞的可能。一切都井然有序,精准得令人窒息。街边建筑的全息外墙上,巨幅广告牌循环播放。最新批次的“赫尔墨斯7型”克隆体,男男女女都拥有着黄金分割的面孔和数据模型里最完美的微笑。他们穿着剪裁利落的制服,向每一个路过的市民推销着可以购买的“完美记忆”——一场从未踏足过的爱琴海之旅,附赠价值72小时的“希腊式浪漫”人格补丁;或是一次从未体验过的珠峰登顶,捆绑销售为期一周的“坚韧不拔”意志模块。

广告的口号是:“你的人生,本该完美无瑕。”

这世界完美得像个精心编织的骗局。而凌辉,是少数几个能看到针脚的人。他的目光穿过厚重的玻璃,黏在了街角那个巨大的白色物体上。

那里,一座庞然的“时塑”被施工幕布整个罩住,只在风偶尔吹过时,透出一个模糊而流畅的轮廓。似乎是一个女人,正伸出手,姿态介于拥抱与乞求之间。市政新闻上连篇累牍地报道过,这是为了纪念城中那位传奇的古典舞艺术家伊芙琳。她在一个月前,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时长”,在万众瞩目下选择了“升格”。

“升格”,多么富有诗意的词汇。仿佛是羽化登仙,是生命形态的跃迁。但凌辉的工作让他明白这词汇背后的冷酷真相:将一个活生生的人,连同他最后的、经过筛选和净化的记忆片段,一同用生物聚合材料与记忆合金进行分子级别的固化,最终凝固成一座雕像,成为城市永恒景观的一部分。市民们对此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对个体价值的最高肯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孩子们会指着那些雕像,听父母讲述他们的生平,就像阅读一本本立体的传记。

凌辉却觉得那更像是一场公开的处决。一场将灵魂装订成册,然后摆在公共书架上,供人随意翻阅的终极示众。

腕上的个人终端,极轻地震动了一下。不是那种通知新邮件或社交信息的短促蜂鸣,而是一种更低沉、更具有穿透力的振动,仿佛直接作用于骨骼。它将凌辉的思绪从广场拉回了现实。

他垂下眼。一道淡蓝色的光幕在他视网膜上展开,界面简洁到冷酷。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问候语,只有冰冷的数据流。

【生命时长结算通知】 类型:跨时区位移校准 来源:时空交通管理局(TTA) 事由:乘坐T-73号时隙列车,由“锈带”(0.8倍标准流速区)返回“浅时城”(1.0倍标准流速区),途经 temporal distortion field TDF-Gama-4,产生时差校准溢出。 计算公式:Δt=∫t1t2(1−c2v(t)2−1)dt+δzone 扣除:-3.07秒 余额:214年31天7小时11分钟4.93秒

那串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数字像一道不断延伸的疤,横亘在他视网膜上。二百多年的余额,足以让绝大多数市民艳羡甚至疯狂。在这个时代,时间就是一切——财富、地位、权力,乃至生命本身。人们可以通过出卖劳力、知识、甚至隐私的记忆来赚取时长,也可以消费时长来换取一切物质与服务。有人挥霍无度,为了一场虚拟派对豪掷十年光阴,一夜之间从坐拥百年变成朝不-保夕;也有人像苦行僧一样,把每一秒都掰成两半花,只为在生命余额的数字上寻求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而凌辉的这笔巨额财富,并非来自交易,而是源于他的“职业”。作为浅时城唯一的时塑鉴定师,他享有城市主脑授予的最高级别“时间补贴”。这补贴既是薪酬,也是封口费,是他保守那些城市光鲜外表下,关于记忆与永生的肮脏秘密的代价。

他面无表情地动了动手指,视觉信号转化为指令,准备关闭光幕。三天前,他从边城“锈带”回来,为那里一座即将崩塌的前时代钟楼进行数据抢救。那座钟楼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遗物,其内部的机械结构和时间刻度记录了未经“标准时间”统一前的原始时间流逝数据,对研究“时间本源论”具有极高价值。锈带的整体时间流速被TTA设定为0.8倍,那里的一切都慢悠悠的,仿佛被泡在粘稠的蜜糖里。居民们用更长的时间去完成同一件事,他们的生命也因此显得格外漫长而廉价。凌辉在那儿待了标准时间的两天,感觉像过了三天。乘坐时隙列车穿越不同时间流速的区域,必然会产生校准溢出,这是物理规则,无可避免。

三点零七秒,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心跳五六次,或是眨两次眼的时间。他们甚至不会注意到自己生命中少了这么一丁点微不足道的片段。但对他来说,每一次这样的“溢出”,都是他灵魂上那枚看不见的“锚”又下沉了一分。

那枚锚,是他的天赋,也是他的诅咒。他天生对时间的流逝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他能“感觉”到时间的质感,标准时间区的时间像平滑的丝绸,锈带的时间像粗糙的麻布,而时隙列车穿越时空扭曲场时的时间,则像一团纠缠的乱麻。这种敏感让他成为最出色的时塑鉴定师,也让他承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每一次时间的非正常流逝,哪怕只有一毫秒,都像一根针,扎在他的感知深处。这三点零七秒,对他来说,就像是被凭空剜去了一小块血肉。

他正要确认扣款,邻座传来压低了的、带着精心调制的笑意的交谈声。

是一对情侣,正用镶着金边的叉子,分食一块淋满了合成奶油和糖浆的甜点。那甜点的名字叫“初恋的滋味”,据说其化学成分能模拟大脑在初次恋爱时产生的神经递质。

“宝贝儿,还记得去年我们在‘遗忘之海’看日落吗?”女孩的声音很甜,眼角有一颗精心设计过、恰到好处的美人痣。她的面容是本季度最流行的“精灵序列V2.3”,精致,但毫无特色。凌辉能从她平滑的额角和过于对称的瞳孔中,看出流水线生产的痕迹。

“怎么会忘,”男人答得滴水不漏,他的声音经过声带修饰,充满了磁性,是标准的“魅力男中音”付费音色,“你当时说,那是你见过最美的紫色,像融化的紫水晶。你还说,希望时间永远停在那一刻。”

“是呀是呀,”女孩幸福地依偎过去,她的动作流畅而标准,是社交礼仪教程里的典范,“回去我们再把那段记忆同步一下吧,我感觉有几个细节都模糊了。比如……那片海,究竟是咸的还是甜的?”

男人的动作有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僵硬,但很快就恢复了自然:“傻瓜,当然是咸的。不过,数据库里也有甜味海水的付费补丁,你要不要试试?只需要支付3个小时,就能获得全新的味觉体验,还能解锁配套的海豚共游剧情。”

凌辉的指尖在冰冷的杯壁上无意识地刮擦了一下,发出一声轻微的噪音,像一声冷笑。他认得那个女孩所属的克隆序列,上周她还和另一个男人坐在这里,谈论的是一场在雪山举行的虚拟音乐会。她当时说,她最爱的是雪松凛冽的气味。而那个男人,凌辉也认得,他是城中最大的记忆商店“幻海集团”的金牌销售顾问。这场看似甜蜜的约会,不过是一场精准的营销,一次巧妙的售后服务。男人正在通过唤醒旧记忆的方式,推销新的记忆产品。

记忆?不过是可以随时覆写、删除、购买和共享的云端数据。那片所谓的“遗忘之海”,不过是“幻海集团”数据库里的一个付费风景补丁,标价88个小时。这个时代的爱情,脆弱得像一行随时可以被修改的代码。人人都在“记忆通胀”的漩涡里挣扎。旧的、真实的记忆因为平淡无奇而迅速贬值,新的、购买来的刺激体验不断涌入,以至于没人能分清,哪一段经历是真实的,哪一段又是购买来的。人们在这种混乱中逐渐丧失自我,最后变成一个由无数数据碎片拼接而成的空壳。

这就是“时塑”存在的真正原因。

当一个人的记忆数据库因为过度修改、购买和冲突,数据冗余和逻辑悖论达到一个临界点,城市主脑的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判定其“自我认知濒临消解”。这种“精神死亡”被认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可能会做出无法预测的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因此,当事人会被“建议”,或者说“被强制”,进行“升格”。

主脑会指派凌辉这样的鉴定师,在他崩溃的记忆海洋里,寻找最后一座尚且完整的孤岛——也就是所谓的“核心记忆”,然后将这块记忆连同他的身体一起,封存成一座雕像。

一场以“永生”为名的放逐。一场以艺术为遮羞布的清除。

凌辉终于确认了那张3.07秒的账单,然后抓起那杯早已失去风味的咖啡,一饮而尽。冰凉和苦涩像两根钢针,狠狠刺进他的喉咙,让被麻木包裹的神经有了一丝刺痛的清醒。他站起身,在桌边的支付感应器上抬了抬手腕。

“支出确认:‘昨日重现’冷萃咖啡,标准时间45分钟。凌辉先生,您的余额依然充裕。系统检测到您的睡眠质量近期偏低,需要为您推荐最新的‘深度睡眠’服务吗?只需支付12小时,即可享受由神经科学家设计的、无梦境干扰的8小时黄金睡眠,保证醒来后精神焕发。”侍者AI那毫无起伏的电子音响起。

“不必。”凌辉打断了它。他从不购买任何形式的服务,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他宁愿忍受失眠的折磨,在漫漫长夜里清醒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也不愿让自己的时间流入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成为维持其运转的燃料。

他正准备推门而出,城市的公共广播系统突然覆盖了咖啡馆的背景音乐。一个柔和但毫无感情的女性声音在整个空间响起,那是城市主脑的代言人格。

【城市主脑每日简报 | 资源优化通告】 “……关于‘伊芙琳纪念时塑’项目,已进入最终安装阶段。经评估,原定核心记忆载体因不可抗力因素出现数据瑕疵,为保障市民的审美体验与城市文化资产的完整性,现已启用编号LT-73的休眠载体作为替代基座。此方案经测算,可节约约1.2%的生物材料与7.8%的记忆塑形能耗,并能完美重现伊芙琳女士的艺术形象,实现社会效益与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浅时城感谢所有市民的理解与合作。”

通告结束,音乐恢复。周围的人们毫无反应,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一段天气预报。凌辉推门的手,却在半空中停顿了一秒。

资源优化……休眠载体……替代基座……这些冰冷的词汇从主脑口中说出,是如此地理所当然。一个曾经活过两次、挣扎过两次的灵魂,在系统的逻辑里,只是一个可以被随时征用、节省成本的“载体”。

他推门而出,深色的风衣下摆在身后扫过一道冷风。他那头与生俱来的银灰色短发,在周围一群发色经过基因调整、永远保持着流行的星空紫、薄荷绿的市民中,像一个不合时宜的、来自过去的错误。人们或许会以为这是某种复古的潮流,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锚”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能感知时间的冲刷,而时间,也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他的头发,就是时间在他灵魂上反复冲刷后,褪去的真实颜色。

从咖啡馆到他工作的地方,不过七百米。他没有乘坐路边随处可见的自动步道,而是一步步走在坚硬的人行道上。他喜欢这种双脚踏在实地的感觉,喜欢感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和移动时肌肉的牵引。这让他觉得自己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串可以随时被修改的数据。

街道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每个人的手腕上都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环——那是生命时长的可视化标识。绿色代表时间余额充裕,悠然自得;黄色是警戒线,步履匆忙;而红色则意味着濒临破产,神色惶恐。

一个手环闪着刺目红光的男人从他身边跑过,他的步伐快得几乎不合常理,在空气中留下一连串残影。凌辉知道,他开启了个人终端的“时间加速”功能,以消耗更多时长为代价,换取更快的行动效率。或许他要去赶赴下一份工作,或许是要去见某个债主。他正在燃烧自己的未来,来应付窘迫的现在。

而在街边的长椅上,一个手环是柔和绿色的老妇人,则以一种近乎凝固的慢动作,小口地吃着一支冰淇淋。她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一只飞虫误入她的“时间慢放”区域,翅膀的扇动也变得清晰可见。她在享受自己的财富,让每一秒的愉悦都得以延长。她品尝那支冰淇淋所花费的时间,可能足够那个红环男人跑完一趟横跨城区的快递。

快与慢,富有与贫穷,在这个城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凌辉,走在他们中间,以一种恒定的、不受任何干扰的速度,像一个精准的节拍器。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时间交易体系的无声反抗。

他走到了浅时城时计历史博物馆的门前。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古董,由粗粝的岩石和巨大的青铜构成,在前灵网时代被建造,充满了与这座光滑如镜的城市格格不入的厚重感。这里是他的工作单位,一个完美的伪装。博物馆的公共区域塞满了从日晷、滴漏、机械怀表到第一代量子钟的各种老古董,它们都曾是人类试图捕捉和度量时间的工具。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恒温的玻璃柜里,像一具具时间的尸体。

而博物馆的真正职能,是隐藏在地下深处的“时塑鉴定与维护中心”。那里,才是凌辉真正的战场。

就在他准备踏上那被岁月磨平的石阶时,他的脚步,毫无预兆地停住了。

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让他再次望向了广场。

一阵强风毫无征兆地从摩天楼的缝隙间灌入,将那巨大的白色施工幕布掀起一个惊人的高度。这一次,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而是那座雕像的大半个身躯。

伊芙琳的“时塑”,其原型本该是她最经典的舞蹈“告别天鹅”的终幕。凌辉在资料库里看过无数遍:一只手应该高举过头顶,模仿天鹅修长的脖颈,姿态高贵而决绝;另一只手则优雅地置于胸前,指尖轻柔地捏成兰花指的形状,代表着对舞台最后的眷恋。

但此刻暴露在外的雕像,姿态却全然不对。

高举的那只手臂僵硬地弯折,手肘的角度充满了不自然的扭曲,仿佛是被外力折断。而置于胸前的那只手,五指不是轻柔的兰花指,而是紧紧地蜷缩着,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显得狰狞突出,像一只枯萎的爪子,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那根本不是舞蹈,而是一个人临死前,想要抓住什么救命稻草的姿态。

一个巨大的、任何懂得伊芙琳艺术的人都能看出来的错误。

凌辉的眉头死死拧成一团。时塑的制作过程受到城市主脑的最高级别监控,从“升格”者生命体征停止的那一刻起,其选定的“核心记忆”数据就会被锁定,并直接驱动生物聚合材料进行塑形,整个过程在绝对无菌的真空环境中完成,绝不可能出现这种形态上的偏差。除非……

除非数据本身,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或者说,被锁定的核心记忆,在固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剧烈的、无法控制的崩溃。

就在这个念头闪过的瞬间,手腕上的终端再次震动。这一次的振动模式完全不同,短促而尖锐,像警报器发出的致命蜂鸣。没有账单,没有数字,只有一句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系统指令,像一颗子弹,直接凿进他脑海深处。

“低语已送达。”(Whisper Delivered.)

凌辉的身体瞬间绷紧,每一块肌肉都像拉满的弓弦。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后颈的汗毛一根根竖立起来。随即,他又缓缓地、一节一节地松弛下来。那点刚刚燃起的疑虑和惊愕,被一种更沉重、更熟悉的,类似宿命般的疲惫感彻底淹没了。

“低语”,时塑维护中心的最高警报。

它意味着,一座“时塑”的内部记忆数据,出现了无法自动修复的逻辑崩坏。这些崩坏的记忆碎片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高频的信息素,通过亚空间网络无序地扩散出去。主脑将其命名为“低语”。如果不及时处理,“低语”会像精神瘟疫一样,感染周围市民的个人终端,造成大规模的数据污染,甚至诱发他人的记忆错乱。

他懂了。广场上那个错误的姿态,不是制作失误。而是被封存的记忆,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发出最后的、无声的尖叫。它的核心记忆正在它的“永恒”牢笼里分崩离析,而那扭曲的姿态,正是这场崩溃在物理层面的投射。

又有一个人的记忆,在“永生”中走到了尽头。而他,这座城市的“时塑鉴定师”,要去为那段失控的人生,写下最后一个句号。

他抬起头,隔着数百米的距离,死死盯着那只在幕布后若隐若现的、错位的手指。他的个人终端已经自动连接上了博物馆的内部档案库,调出了这座刚刚发出“低语”警报的时塑信息。权限认证通过,加密文件在他视网膜上展开。

【时塑档案】 公共代号:伊芙琳(Evelyn) 主体:古典舞艺术家(名义) 升格时间:标准历287年7月29日 核心记忆:“告别天鹅”终幕(表层)/“初雪”(深层) 状态:不稳定,出现“低语”现象 内部档案编号:LT-73

看到最后一行那个编号,凌辉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仿佛被针刺。

LT-73。

LT,代表“遗忘序列”(Lethe Sequence),一个极少被启用的特殊分类,专门用于处理那些记忆被多次重置、覆盖和封存的特殊个案。他们像是一本书,被反复擦写,以至于书页本身都变得脆弱不堪。而73这个数字……

他盯着那只错位的手指,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涌出的不是水,而是冰冷的、带着铁锈味的洪水。

他想起很多年前,他第一次亲手封存LT-73。她是个黑市记忆贩子,在白得刺眼的维护中心里,她哭喊着,自我认知已经是一堆乱码。他花了整整三天,才从那堆废墟里找到了一小块相对完整的、关于她童年在海边捡贝壳的记忆,将她固化封存。

他又想起几年前,对LT-73的二次记忆覆盖。警报的原因是,第一次升格时使用的克隆体出现了排异反应。他再次进入她的数据核心,准备进行重置。但那一次,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她的数据流不再是混乱的,而是凝聚成一片漆黑的、数字化的冰原,充满了怨毒和绝望。当他的精神探针接入时,他听到了她的“声音”,不再是哭喊,而是一种混合着静电噪音的低语:“是你……那个偷走我大海的人。”

他试图覆盖的“初雪”记忆,遭到了污染。他看到的数据景象诡异而恐怖:洁白的雪花从灰色的天空飘落,但每一片雪花放大后,都是六角形的、不断变化的乱码。雪落在地上,发出的不是柔软的噗声,而是玻璃碎裂的脆响。空气里弥漫的不是清冷的寒意,而是第一次封存时,那片“海”的咸腥味。甚至,他看到有几枚晶莹的贝壳,夹杂在雪花里从天而降,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她的两段核心记忆,在她破碎的意识深处,已经互相侵蚀、扭曲,变成了一个充满逻辑错误的怪物。

他最终只能强行剥离掉所有感官数据,只保留了“初雪”这个最纯粹的概念,像一座没有门窗的空房子,将她的意识残片粗暴地关了进去。他以为,那已经是终结。

他错了。

主脑为了一个光鲜的城市地标,为了节省那一点点成本,又一次打开了这座坟墓。它们将伊芙琳的形象数据强行嫁接上去,试图用一个传奇艺术家的光环,去镇压那个早已残破不堪的灵魂。

他们失败了。那个被埋葬了两次的亡魂,正在用伊芙琳的身体,发出第三次尖叫。那个蜷缩的手势,不是在乞求,而是在控诉。

凌辉缓缓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城市的合成空气里,有营养剂和消毒水的味道,唯独没有生命的气息。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工作是为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保留最后一点尊严。但此刻他才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什么鉴定师,更不是记录者。

他是一个清道夫,负责清理那些被系统碾碎后,依然不肯彻底消失的灵魂碎片。

就在这时,他的手腕再次极轻地一震。

他烦躁地抬起手,以为又是哪条无关紧要的系统推送。但视网膜上弹出的信息,却让他所有的思绪都凝固了。

【时长账户更正通知】 来源:时空交通管理局(TTA) | 紧急事务协调部 事由:因响应“低语(Whisper)”最高优先级警报,您此前由“锈带”返回“浅时城”的行程,现被追认为紧急公务。相关时间成本由市政系统承担。 更正:+3.07秒 余额:214年31天7小时11分钟8.00秒

那冰冷的-3.07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温暖的+3.07秒。

他因为要去处理一场灵魂的第三次死亡,而把他之前耿耿于怀的、那被剜去的血肉,原封不动地赚了回来。

自责与利益,愧疚与报偿,在这一刻,严丝合缝地撞在了一起。

他盯着那个最终归于完整的8.00秒,沉默地踏上了博物馆的石阶。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